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来西亚女性权力参与程度一直较低,华人女性权力参与程度更低。随着1999年以来马来西亚的民主转型,华人女性政治参与日趋活跃,女性权力参与水平也有所提高。论文分析了马来西亚华人女性权力参与的演变过程、特点和影响因素。认为民主化扩大了华人妇女的政治参与空间,加强了她们权力参与的能力,出现不少引人注目的女政治家。马来西亚华人女性权力参与具有滞后性、边缘性、依附性等特点,深受马来西亚威权政治、种族政治、政党政治和性别观念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纳吉政府华人政策调整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2008年大选以来,特别是2009年4月纳吉出任马来西亚第六任首相以来,马来西亚政府对华人政策的主要调整与变化;探讨了促进政策调整的政治、经济和民意等各种原因以及政策调整对马来西亚政治和马来西亚华人的影响,旨在比较全面地把握马来西亚政治与族群关系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本文主要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内部关系几个方面简要分析新世纪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4.
华人移民是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这里所谓的政治发展主要是指公共资源的分配从不合理状况向相对合理状况的变化。马来西亚原是英国的殖民地,其公共资源的分配权长期由英国殖民统治者把持。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第一步就是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国家。马来西亚独立后,在制度上给予了马来人许多特权,而华人等非土著居民则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在公共资源的分配上明显呈现一种不合理的状况,因此,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第二步是通过具体的权力分配制度,尽可能维护和扩展华人等非土著居民的利益。第三步则是打破种族界限,使资源的分配以个人、群体的能力和奋斗的结果为依据。其中,华人移民或以武装斗争,或以自己族群组织的偶然选择,或以自己经济利益上的牺牲,对马来西亚的政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试论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的民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通过分析独立以来马来西亚华人政策和华巫关系的演变 ,提供了世纪之交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关系的一个背景。作者并认为它将促使华人以政治参与、经济合作、文化共荣达致新的发展 ,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人三重性及其作用--以马来西亚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马来西亚华人为例探讨华人三重性即中华性、本地性和国际性的形成、内容、地位、结构及其在马来西亚现代化中的作用.笔者认为三重性是马来西亚华人的本质属性,其内容、地位及结构的变化不仅取决于马来西亚的国家环境以及华人与马来族等其他种族的关系,而且还取决于中国的影响以及华人社会本身的状况,并决定华人在马来西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论文通过马来西亚方面的人口统计数据,并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推算了马来西亚华人再移民数量;探讨了马来西亚华人再移民的分布与类型及马来西亚华人再移民的原因。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马来西亚华人再移民约达113万。二战后马来西亚华人因各种历史原因,比如在国内政治上遭受排斥和歧视,经济上受到限制和整治,教育和文化上的不平等政策,强迫同化的压力以及追求海外居住权或国籍等,他们大量二次移民至新加坡、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其相对宽容和公正的法律环境、积极的移民政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前景持续赢得了马来西亚华人再移民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政治认同不仅包括国家认同,而且包括对政府与统治者的认同,把加入国籍看作是政治认同的唯一标志是一种不完善的认识。影响政治认同的因素复杂多样,涉及到认同动机、过程,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政治合法性。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认同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关键原因在于其认同动机的复杂性和过程的艰难性,而且对华人而言,政府的合法性基础也受到一定怀疑。  相似文献   

9.
华人社团是华人文化的重要载体、重要继承者、发扬光大者。和许多国家、地区一样,在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在早期华人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马来西亚独立后,面对政府政策对马来民族的偏袒,华人社团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维护华人文化的发展权益,保护并发展华人文化。本文试图分析马来西亚独立后,当地华人社团对华人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早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马来亚华侨社团与中国之间是联系密切的侨民社团与祖国之间的关系。此后,由于马来亚华侨社会发生了本质性转变,当地华人社团与中国的关系转变为外国公民社团与祖籍国之间的关系。期间,由于种种因素,双方的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中马建交,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双方的关系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本文概述各个历史时期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关系的发展演变,探讨两者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作者认为,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对华人社会和中国而言都是积极的因素,双方日益密切的联系,加强了当地华人社会与中国,乃至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11.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石沧金博士所著《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研究》一书已于2005年6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五章44万余字,附有《全国华团文化工作总纲领》和《马来西亚中英文地名对照表》两个附件。该书是按照国别来研究华人社团的学术著作。全书首先分析了马来西亚各类华人社团的发展历史,深入地总结了它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对于这些华人社团的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做了较为详细的探析,其中重点分析了在当地华人社会中有着重要影响的青年组织、妇女组织和奖助贷学金。该书还全面、深入地探讨了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当地华人社会在…  相似文献   

12.
结合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马来人和华人在马来西亚民族建构问题中存在着的民族概念的界定、民族建构的途径等诸多分歧和争论进行了梳理和评析。马华双方都认为马来西亚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而马来人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认为马来西亚民族应以马来人为核心,以马来文化为特征,分散的马来西亚社会应当用马来人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来整合;华人则从公民权的角度出发,认为马来西亚文化是在吸收各个族群的文化之后才形成的,不论哪个族群的公民都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在此基础上,各个族群才能融合。马来西亚民族建构争论和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英国殖民政府和马来亚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采取种种政策措施,对华人社会加强了统治。这些政策措施并不都有利于华人社会,许多政策措施对华人既不公正,也不公平,更不合理。为此,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各种合理、合法的方式和途径,争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华人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马来西亚华人社团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2003年10月阿都拉出任首相以来马来西亚政府的华人政策。阿都拉政府执政以来,致力于促进民族和谐,推出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华人经济政策和华文教育政策,承诺种族政权分享和华文教育的合法地位,但是它也坚持维护马来人的特权,确认马来西亚作为伊斯兰教国的地位,华人与马来人地位不平等的根本问题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后期澳大利亚华人参政形式发生了结构性转变,由原来的相对散漫而少有华人参政,转变成为华人主动集会结社投身政治.本文认为,这种转变是在特定的历史时空,由华人社群与澳洲主流社会的变化互相激荡而产生的.本文利用公民社会理论来建构一个看待移民社会政治参与的参考架构,用海外华人的视角来审视澳洲华人发展史,讨论九十年代后期澳洲极端派反移民势力的兴起,以及对华人社会的影响.笔者认为,澳洲华人社会这个转变提供了一个华人参政的良好典范,即以少数族裔身份在公民社会中参与政治活动,从而改变主流社会的思维.  相似文献   

16.
马来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比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和谐得多,其原因主要在于: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对华人的偏见不如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那么强烈;马来西亚的华人政策比较宽松;马来西亚拥有缓冲民族冲突的政治机制;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局势比印度尼西亚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客观反映马来西亚华人在语言和认同等领域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基本数据材料的分析,探讨了当今马来西亚吉隆坡、古晋、吧巴和诗巫等地的华人认同情况.在语言方面,华人子弟在小学阶段大致打好华语基础,同时保持华人认同.在日常生活中,华语和华人方言的使用占优势,但在商业和职业范围,马来语和英语的使用率有所增加.经济生活方面,华人发扬了传统的奋斗精神,贡献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政治认同方面,华人对马来西亚的认同,远远高于对中国等其它对象的认同.结果显示:华人既保持华人性而又能动地适应国民规范;华人以民族语言维持传统文化的族群社会功能,扮演着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华人形成了本身的"华人文化圈"并进一步孕育着华人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是一个华人人数较多的国家。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华人两大民族的关系呈现如下三个特点:一是政府的华人政策相对宽松,民族关系总体而言比较和谐;二是马来人享有法定特权。华人谋求民族平等比在其他国家更难;三是民族纠纷连绵不断,且呈越演越烈之势。本文认为:尽管马来西亚的华人与马来人的矛盾不算特别尖锐,但由于马、华两族法律地位的不同,以及从“马来人特权”这个大原则指导下必然出现的施政偏差,马、华两族之间的矛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消除,各种各样的民族问题仍会不时出现,并对两族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党是马来西亚主要反对党之一,1990年以来,该党在华人只占4.43%的吉兰丹州长期执政,进行伊斯兰教国实践,其伊斯兰化政策引起朝野争议。论文介绍了伊斯兰党在吉兰丹的伊斯兰化政策,分析了基于伊斯兰党的种族理念,吉兰丹政府的华人政策和吉兰丹华人对伊斯兰党及其州政府的态度,说明坚决支持和坚决反对伊斯兰党的华人是少数,中间派是多数。伊斯兰党在吉兰丹州的执政证明,他们公正、廉洁,能够善待华人,使外州华人不再像过去那样抗拒伊斯兰党。吉兰丹模式对马来西亚其他地方马来人和华人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自殖民统治时期到2005年的马来西亚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对华人与马来人就业地位的发展变化进行了纵向比较,并对其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作者认为,独立近50年来,马来西亚马来人的就业地位在持续上升,而华人的就业地位则在不断下降,马来人已经逐渐超越华人成为许多领域的就业优势族群。马来西亚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一贯执行的“马来人优先”的就业干预政策,使华人和马来人的就业变化失去了公平竞争的平台,政府在积极保护马来人就业增长的同时,对华人及其他非马来人却极力排斥,导致马来人与华人的就业地位发生了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