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文化再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研究旅游文化必须从文化概念的规范和界定开始,探讨文化的一般特征,从而把握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其基本内核和特殊性所在.搞清楚什么是文化,旅游文化和广义的文化之间在逻辑上是何种关系,实际对旅游文化的认识也就解决了一大半.我们一直在谈论文化,文化一词广义而言,是将文化看作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而言,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有时特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内容.早期的文化研究往往偏重于精神和观念形态方面,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1871年最先提出文化定义:“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泰勒的这个定义可贵之处在于列出了文化的内容,强调了文化的继承、传习和作为“社会人”的文化.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的说法更加耐人寻味,他说:文化这名称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所做和所想的是什么.将人类行为亦贯于文化之中.后期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要成就是将文化分为三层次(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精神文化),将文化概念细致化和具体化.尽管由于各学科的发展,都丰富和深化了文化概念的讨论,但作为一门学科的文化学一直没有形成,一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晚清民初的历史语境里,中国传统的“文明”和“文化”概念先是大体经历了一个摆脱轻视物质、经济、军事方面的内容,形成内蕴进化理念的新的现代“文明”概念——广义的现代“文化”概念,再从另一维度部分地回归与“武化”、物质化相对的中国传统“文明”和“文化”的关键内涵,进而获取新的思想资源、重建一种新的狭义“文化”概念的过程,最终复构成了一个广、狭义内涵并存的、带有矛盾性的现代“文化”概念结构。这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同时也是当时的中国人运用它们进行社会改革的实践过程。戊戌时期,现代“文明”概念已经在趋新士大夫中逐渐流行开来,并携带一系列现代性主导价值观念,成为维新运动得以全方位展开不容忽视的思想依托;而狭义“文化”概念的出现及其与广义概念的合构,则影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引言:文化与文化特质——文化元素的讨论英国社会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第一页便给文化下界说云:“一个包含观念、知识、信仰、道德、习俗以及其他一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总体”,即成套的行为系统,其核心是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体系构成的,这是对文化含义当代较为一致的看法,无疑问,传统观念或称之为价值体系是文化特质的核心内容。一般来讲,居住在共同区域内的各民族,由于长期的联系、相互影响和共同的历史命运,而在其中形成一定的共同文化区  相似文献   

4.
杜晓梅 《神州》2011,(4):9-11
“白银时代”作为专业术语,指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化(首指文学),但在概念的理解上却产生过巨大的分歧,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渐走向统一:始于1890年,终于20世纪20年代初。而且,“白银时代”并不意味着艺术创作和文化在质量上的下降和衰落,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是俄罗斯文学、哲学、戏剧、绘画、建筑等艺术和文化继续全面繁荣和发展的新阶段,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一个新时期!因此,“白银时代”概念的外延也随之不断扩大,相继经历了诗歌、文学、艺术和文化的“白银时代”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皖文化”概念质疑朱来常《安徽史学》提出“皖文化”概念,引起学界的注目。“皖文化”概念能不能成立,关键取决于安徽境内的文化能不能构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区域,这个文化区域具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相同的文化模式;同时,所谓“皖文化”还应有自己的一套观念...  相似文献   

6.
“文化”这个概念在人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样,“考古学文化”也是考古学尤其是史前考古学的核心概念,因为考古学是研究人类古代文化的科学,在西方一些国家,考古学本来就属于人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变革下,“文化”随之产生。无论是主流文化、高雅文化、大众文化亦或是民间文化,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而在此互动、交叉和演变下,一个新的概念“流行文化”诞生了。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源头,必然与流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通过例举和探讨流行文化,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焦天龙 《南方文物》2008,(3):101-107
文化概念在西方考古学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一个从无副有.再到被扬弃的变化过程。在当代西方考古学中,“文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汇。“风格”(style),“认同”(identity)。“族群”(ethnicity)等概念成为西方考古学者分析考古材料区域特征的主要术语。这些术语被用来探讨物质文化所反映的区域差异和社会界限。与欧美考古学相比,中国考古学界虽然有关于文化因素分析的探讨,对文化概念本身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争论,并完全错过了西方考古学过去三十年来有关风格的大讨论。西方考古学界对文化概念的扬弃过程值得中国考古界深思。  相似文献   

9.
社会进化的考古学证据 社会文化进化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这些研究难免立足于世界各地有限的民族志轶闻。早期进化论者(如摩尔根、斯宾塞和泰勒)提出过诸如“蒙昧”、“野蛮”和“文明”等术语。  相似文献   

10.
张鸿 《风景名胜》2021,(7):0017-0017,0019
“旅游文化创意与策划”是合理地对旅游地的经济、文化、地域开发提出一个总体规划概念,为当地的规模经济开拓提出一个架构性的蓝图。本文以四川省屏山县锦屏镇为例,围绕文化创意、文化策划、创意策划理论,浅析在旅游规划的核心“文化”的基础上,叠加创意与策划。  相似文献   

11.
“文化线路”的多维度内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在国际古迹遗址保护领域至今仍不失为一个新概念。199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文化线路国际科学委员会”(CIIC)正式成立,在其规划和引导下,开始系统而深入地探讨“文化线路”的内涵、价值、意义及其保护策略,“文化线路”的思想也随之在全球传播开来。“文化线路”作为2005年10月在西安召开的第十五次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大会议题的四个子议题之一,聚焦于“文化线路”被列入世界遗产项目,中国学者开始给予“文化线路”更多的关注。然而,“文化线路”具有申报世界遗产的可能性,并不等于我们对“文化线路”的探讨仅仅是围绕申报世界遗产而展开,它无疑具有更深广的内涵,有待我们不断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絜矩之道”是《礼记·大学》篇所提出的一个思想文化概念,后经朱熹的重新阐发,在宋元明清时代有重要影响。其基本含义有君子应重视对人民大众行为的师范表率作用、恕道、均平思想等。但是,这个文化概念在近代以后则湮灭不彰。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基本思想内涵被消解在已有的更成熟的也更为深刻的文化概念中,它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均平”思想的另一种解说,而缺乏一个文化概念所应具有的独立性品格。思想的历史证明,思想概念的生命力,永远属于那些新生的富有活力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文化线路"的多维度内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文化线路”(C ulturalR oute)在国际古迹遗址保护领域至今仍不失为一个新概念。199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 O M O S)“文化线路国际科学委员会”(C IIC)正式成立,在其规划和引导下,开始系统而深入地探讨“文化线路”的内涵、价值、意义及其保护策略,“文化线路”的思想也随之在全球传播开来。“文化线路”作为2005年10月在西安召开的第十五次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大会议题的四个子议题之一,聚焦于“文化线路”被列入世界遗产项目,中国学者开始给予“文化线路”更多的关注。然而,“文化线路”具有申报世界遗产的可能性,并不等于我们…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说明考古学和文化的关系,首先需要了解有关文化的含义。在中国古代,“文化”是指文治教化,即以礼乐法令等文治手段来开化和教化社会民风民俗,与武治霸道相对立。在西方,“文化”最早含有种植、耕作、培养管理的意思,与农业生产有关,后来又含有教育、发展、尊重之意。第一次给文化作出完整科学定义的是近代英国的人类学家泰勒,他说:“就广泛的民族志意义而言,文化(或文明)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较为复杂宽泛的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说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过去 ,广义的文化被更多地使用 ,而 2 0世纪以来 ,各种媒体所说的文化通常是指狭义的文化 ,即人类的精神现象和精神产品。本文所说的“文化”也指狭义的文化。笔者认为 ,志书作为全面记述一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资料性著述 ,是地情的文化载体 ,应努力提升它的文化品位。也就是在志书中应加大笔墨记述一地的文化现象 ,而又不仅仅…  相似文献   

16.
“赣”作为江西的代称,据说起自近代,“赣文化”一说是新的概念,是近些年江西部分学者提出来的。“赣文化”是否成立,即“赣文化”是否存在,江西学术界分歧较大。笔者不揣浅陋,亦想就此课题作一刍议,就教于大家。 “文化”一词,原意为“人文化成”,来自《易传》“观手  相似文献   

17.
于穆铭 《沧桑》2009,(4):162-163,211
“农民”在中世纪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西欧中世纪早期,农民不是一个阶级或一个阶层的概念,而只是一个经济概念,是一个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社会群体。作为一个等级意义的农民是在11世纪以后才出现的。租税和徭役把农耕者划分为自由的和非自由的。摆脱兵役才是“农民”作为一个等级出现的真正标志。物质上和法律上限制的减少,使得农民产生认同感,具有了共同的身份,即“乡村身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界限往往被人忽视,将“中国文化”等同于“中原文化”导致在人们的中华文明概念中很少有区域文化的成分。事实上“中原文化”只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中国东南地区的百越文化也应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于“中国东南沿海自古即有一海洋文化圈”犤1犦,福建作为百越中闽越族的活动中心,以其显著的海洋性为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战后40多年来,日本国内外对日本人及其心理、文化、社会的评价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而每个时期又都曾出现过具有时代特征的“日本文化论”。“日本文化论”一般亦称“日本论”、“日本人论”或“日本社会论”,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日本文化论”因人们看问题的立场、视角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尚五”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将对这种文化现象作一探讨。 一、“尚五”文化概述 “五”,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数词,似乎为一个简单的数目字。而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对数字“五”赋予深刻的含义,将数字“五”引申、潜化、神秘化,视为一种精神寄托而崇尚,使崇尚“五”的信念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尚五”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涉及的领域甚广,她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而发展。直至如今,这一古老的文化仍释放出异彩。现择其部分常见的有关“尚五”文化名词及概念简辑如下:(辑表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