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毅均 《近代史研究》2018,(1):4-22,160
今日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的范文澜,当他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由中学教师步入大学讲堂,并逐次出版其学术著作而为学界所知之时,其作品内涵非但与马克思主义无关,亦且与专业史学毫无牵连。身为黄侃在北京大学的授业弟子,又是顾颉刚之同窗挚友,范氏是受到胡适和梁启超所提出之典范引导,以致逐渐向整理国故运动靠拢,而其早期著述也在当世被视为整理国故之一环。此一隐没不彰的案例可以体现盛极一时的整理国故运动内涵之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范文澜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论述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澜结合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研究中国历史的体会,从史学方法论的高度阐述了如何坚持马列主义,如何运用马列主义从事中国历史研究,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运用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原则具体分析中国历史等重大问题。范澜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今天,仍具有重要价值。对范澜在特定政治运动中的一些不当言辞应具体分析,不可简单地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孙中山领导的这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嘉应州籍的留日学生都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并为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对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范文澜与毛泽东:学术的关联和风格的共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文澜与毛泽东有长达 3 0年的深厚的友谊 ,这对范文澜的学术道路的影响是巨大的。范文澜以研治中国历史作为毕生的学术取向 ,特别是把近代史研究作为治学之一个重点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治史指导思想 ,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历史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一贯自觉地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 ,积极地倡导和模范地实行百家争鸣等项治学旨趣和特色 ,都是由于受到毛泽东的巨大影响。毛泽东对范文澜的史学研究一贯予以关注 ,并多次给予充分的肯定。范文澜的史著在观点、认识上与毛泽东息息相通 ,他的历史主义的态度 ,成功地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方法 ,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指点江山评论千古 ,有许多深刻的思想和精辟的见解 ,受到毛泽东的赞赏 ,因而他们成为学术上的知音。范文澜与毛泽东各自在学术领域和政治领域 ,代表了 2 0世纪中国的时代精神 ,又同样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的特色 ,因而彼此在精神上保持着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中央党史研究室前副主任李新先生在《百年潮》1997年第5期发表《范文澜的"史谏"》一文,认为范文澜在1958年夏天写作的《中国通史简编》(共四卷,1976年以后列为《中国通史》前四册)隋唐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十七年,史学界实际存在着两种学风,一种是教条主义学风,在1958年以后一度盛行;另一种是倡导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学风。范文澜恰恰是后者的代表人物,他作为正直的史学家,十几年如一日潜心治学,精心修订和重写《中国通史简编》这部巨著;作为近代史所的创建者,他卓有成效地提倡和培育了全所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他在领导中国史学会的工作中,更是贯穿了高度重视扎实的史料基础和提倡严谨学风的指导思想,当教条化的错误潮流袭来时,他挺身而出进行抵制,表现出捍卫历史学的科学性和尊严的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7.
今年,全党、全国人民迎来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五四"时期李大钊等先驱人物撰著一批宏文以来,正好也经历了九十年,她的成长、壮大、发展、繁荣,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息息相关。九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学人,始终以"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作为自己矢志追求的学术品格,把"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作为恪守不渝的研究指南,把发扬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作为治史方法的根本准则,将素称发达的中国历史学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对中国革命和社会进步予以有力的推动。在新中国前十七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曾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然而,"疾风知劲草",一批忠诚、正直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勇敢地挺身而出,抵制了教条主义的恶劣学风,捍卫了历史学的尊严和科学性。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大史学工作者砸碎精神枷锁,冲破禁区,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勇于创新,迎来了学术园地百花盛开的大好局面。九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经验,尤其集中体现于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并且对研究工作发挥了指导作用。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认真总结以往理论的创造、方法、道路、价值等,对于正确认识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和发展新世纪的史学,都是十分必要的工作。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李根蟠教授等学者,分别撰写《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与路径的思考——读毛泽东"古今中外法"札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理论创造的风格》、《开放与吸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浅论"五朵金花"的理论成就和学术意义》等文章,提出了深入的思考和创新见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范文澜撰成于民族危机关头的《大丈夫》一书,大力表彰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高尚民族气节的25位英雄人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战时期产生了激励民众杀敌御侮的巨大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堪称是当代进行历史教育的成功范例。其感人精神和成功经验,对于今天学问家如何撰写观点正确,内容充实、准确,形式上又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历史通俗读物,提供了极可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李蔷 《神州》2014,(2):94-94
影视表演艺术教育作为当代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高校本科教育与时俱进的体现。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影视艺术教育类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观中国影视艺术教育之现状,其教育模式仍然存在弊端。  相似文献   

10.
1953年夏天,我的母亲朱敏从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毕业后,立即返回祖国。不久,我在新中国的首都北京降生了。为了让母亲尽快投身教育事业,为刚刚摆脱战乱的人民共和国培养师资力量,外公朱德有意把我留在身边。从孩提时代时到“文革”初期,我便一直生活在中南海。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外公和刘少奇两家是邻居,不仅大人相敬如宾,孩子们也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11.
范文澜与中国史学会蔡美彪1993年11月15日是已故史学家范文澜同志的百岁诞辰。正值中国史学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我应邀在14日上午的大会上以“范文澜与中国史学会”为题发言,忆起一些往事,以寄托与会者的追思。会后,我又查阅了一些材料,访问了几位同志,对有...  相似文献   

12.
傅斯年、范文澜、金毓黻都是出身于北京大学国文门的著名史学家,都曾师从黄侃,得到黄侃的赞赏。但他们从北大毕业后,与黄侃关系亲疏不一。金毓黻与黄侃关系最笃,范文澜次之,傅斯年最淡。傅斯年、范文澜都有明确的政治立场,代表了史学发展之两翼,且在各自的学术机关居于领导地位。金毓黻与他们二人均有交往,对其学术亦有自己的评论,治学能谨守绳尺,本师说以为学,依违于二人之间。但国学功底深厚,重视民族气节以及对民族文化抱有深厚的情感,是他们立身行事以及学术著述的共同特点,反映了早年共同的师承对其学术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范文澜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之一。他穷半生之功潜心于中国通史撰著,在同时代史家中并不多见。革命战争年代所著《中国通史简编》在"求真"与"致用"之间求得平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系统叙述中国历史,同时又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中国通史体系。1949年建国后,他集众之力修订、撰写中国通史,进一步完善了其通史叙事。范文澜运用唯物史观站在底层劳动人民立场撰著通史,仍能为我们今天的通史编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胡相扬 《丝绸之路》2011,(6):126-127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体质、确保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军的重任。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史志》2006,(10):I0003-I0003
哈尔滨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黑龙江区域内依靠人民的力量逐步建立起来的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该校是黑龙江省唯一的科类比较齐全的师范大学,是黑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中心。  相似文献   

17.
陈志强 《世界历史》2003,(2):118-119
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系于 2 0 0 2年 8月 6日正式成立。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的教学与研究起步较早。新中国成立后院系调整 ,著名历史学家雷海宗教授从清华大学调到南开大学历史系 ,初步奠定了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发展的基础。 1 96 4年经国家高教部批准 ,南开大学历史系成立了美国史  相似文献   

18.
一范文澜先生,字仲澐,1893年11月1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世代读书的家庭。祖父范城,曾为州县幕僚。父范寿钟,未仕。叔父范寿铭,在河南做过知县、道尹。范先生上学依靠叔父供给学费。1913年,范先生考进北京大学文预科,次年入文本科国学门。1917年毕业后,曾任蔡元培的秘书。1922年以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任教。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  相似文献   

19.
20.
有人说,对妻子的爱,是男人事业动力不竭的源泉。因为爱会使一个男人用心至极,用情至极,进发出超人的力量,做出不同于一般人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