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华大学与梅贻琦的名字是分不开的。在清华人眼中,“清华和他已经融成一体了。”梅贻琦(1889—1962),天津人。早年毕业于美国吴斯特工学院电机系。自1915年应聘清华学校物理课教师直至病逝,以毕生心血和精力贡献于清华,凡47年。其间有17年(1931—1948年)主长清华,使清华大学从  相似文献   

2.
1914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梅贻琦担任清华大学教授,当时他年仅26岁,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皆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相似文献   

3.
清华大学与梅贻琦的名字是分不开的。在清华人眼中,“清华和他已经融成一体了。”  相似文献   

4.
梅贻琦,字月涵,1889年12月29日出生于天津,祖籍江苏武进(今常州)。 1931年冬,时年42岁的梅贻琦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是年起直至1948年底止,梅贻琦历经了长达17年的担任我国最高学府校长的生涯。在17年的校长经历(含抗战年代担任西南联大实际主持人时期)中,廉洁奉公成为梅贻琦治校的突出特点,也是他成功的重要经验。 大洋彼岸传佳话 新任校长废特权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原为留美预备学校。于 1910年(清宣统二年)择海淀清华园为校址,1911年 3 月正式开学,20年代后期才改为正式大学。…  相似文献   

5.
1938年4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师生经过长途跋涉抵达昆明,创建了西南联合大学,由梅贻琦4-5,~长。梅贻琦请梁思成夫妇设计西南联大的校园,二人欣然受命。一个月后,第一套设计方案跃然纸上。但是这个方案很快被否决,原因很简单:经费短缺。  相似文献   

6.
1931年12月2日,清华大学迎来了新校长梅贻琦。在做就职演讲时,寡言务实的梅贻琦却说出了一句此后广受推崇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此话可谓点睛,对于大学,师资可不是第一位么。不过大楼呢,恐怕也未必就无足轻重。  相似文献   

7.
天津梅氏,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家族,有过显赫的家世。梅贻琦的祖先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女儿宁国公主的丈夫梅殷。《明史·宁国公主梅殷列传》记述,“宁国公主,孝慈皇后生。洪武十一年(1378年)下嫁梅殷”。梅殷祖籍河南夏邑县,自幼丧父,由伯父梅思祖抚育成人。梅思祖在朱元璋的三十四位开国功臣中,名列第三十三位,受封汝南侯。  相似文献   

8.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31年12月,梅贻琦就任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他提出了这一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9.
梅贻琦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有声望的教育家。从1931年起,他执掌清华大学校篆达18年之久,其经历几乎与这所驰名中外的高等学府在解放前的历史相始终。然而,多年来对他的  相似文献   

10.
《文史博览》2010,(1):59-59
<正>清华大学,从上星期起,已经正式上课了。在那个真空地带里,他们师生依旧弦诵不辍的在苦读寒窗,和平常没有两样。校长梅贻琦南下之后,校务委员会的主席,就由文学院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清华大学历任校长,曾有人评价:"没有周诒春,就没有梅贻琦;没有梅贻琦,就没有蒋南翔"。周诒春倡导"造就完全人格",梅贻琦强调"通才教育",蒋南翔要求"又红又专",总之是须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翻开清华百年校史,此三人对清华影响至大至深,而奠定清华之基础,在清华校史上独享"老校长"这一尊称者,唯有徽州人周诒春,一位被誉为"清华种子"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2.
岳南 《名人传记》2022,(8):21-27
1962年5月19日,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七十三岁。当时的祭文用“天之将丧斯文”来追悼他,而教育界以“原子开新运,士林哭大师”来怀念他。梅贻琦去世后,被葬于新竹清华大学校园内,取名为梅园。中国教育界一代名宿,连同一个伟大的灵魂,就此长眠于地下。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凭吊哀思,不由得想起这位老校长的一生,想起那些铭记于心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3.
正民国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爱喝酒,且酒量很大。一次,在成都,梅先生的故旧与学生设宴招待梅贻琦、郑天挺、罗常培三人,朱自清也被邀请陪坐。梅先生一口气痛饮了二十杯高度白酒还没醉。李济曾专门著文说道:"梅先生在宴会中饮酒总保持着静穆的态度,我见过他醉过,但从没见他闹过酒(耍酒疯),这种‘不及乱’的态度令人尊重。"梅贻琦的助手孙观汉也说:"我从没看  相似文献   

14.
天津梅曾臣生有五子,长子是清华大学“终身”校长,二子毕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三子是双博士“海归”,四子是周恩来任命的副局长,五子是燕京大学代校长……梅氏家族人才相继,名流辈出,源自家族文化酿造出的家族精神。梅家的另一位大学校长—梅贻宝梅贻宝是梅贻琦的五弟,生于1900年,1915年与梁实秋、顾毓诱等同期考人清华学校中等科,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回国后他先是受聘于燕京大学,历任注册课主任、教务处主任、讲师、教授、文学院院长,后又曾为成都燕京大学代校长、美国爱荷华大学东方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校长、台中东海大学教授等。1997年,梅贻宝逝世于美国康奈尔大学。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是中国学术界耀眼的明星人物。1930年,正是其学术盛年,他在清华大学任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成为清华文科的学科统帅与精神领袖。1932年的《清华文学院同学录》中,首页"评议会"成员集体照,俊朗挺拔的冯氏身居照片中央,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也倚身一侧,其锋芒形神大有盖过梅校长之势。1934年8月,其成名作《中国哲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初版,一  相似文献   

16.
闻立树 《百年潮》2009,(11):47-51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刺殉难后,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聘请教务长黄钰生(子坚)教授、总务长沈履(葬斋)教授、训导长查良钊(勉仲)教授、历史系主任雷海宗(伯伦)教授、哲学系贺麟(自昭)教授组成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教授丧葬抚恤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童念张 《环球人物》2013,(19):71-73
北京清华大学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两所大学一脉相承,新竹清华的昆明湖、蒙民伟楼等,都是延续老清华旧名。两所清华有相同的校训、校歌、校徽,"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梅贻琦在北京清华做了18年校长,又到台湾新竹清华做首任校长,一当就是6年。之后的13位继任者中,一小半都是清华校友。现任校长陈力俊则属于另一半"外来者"。他今年66岁,是知名物理学家,从事电子材料的研究。他毕业于台湾大学物理系,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77年做完博士后研究后返回台湾。当  相似文献   

18.
正民国是个非常特别的时代,一方面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另一方面那个时代的文人、学者又在时代夹缝中尽显个性和骨气,名士之风甚烈,而大学校长们更是个性鲜明。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期间,全面提升了清华的素质和声誉,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为清华大学作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他做人外圆内方,  相似文献   

19.
1938年,西南联大组建之初,梁思成应邀为学校设计校园。方案设计好后,因经济困难,几经修改,还是不行。 梁思成忍无可忍,冲入校长梅贻琦的办公室,把设计图砸在他的办公桌上,痛心地喊道:“改!改!改!你还要我怎么改?”梅贻琦望着眼前这位激动的学者,呆呆地愣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相似文献   

20.
正周诒春(1883-1958,安徽人,曾留学于美国耶鲁大学)于1913年至1918年担任清华大学第二任校长,他可能不如梅贻琦等清华校长有名,但提起由他亲自拟定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由他亲自规划督造的清华早期四大建筑:大礼堂、科学馆、图书馆和体育馆,却无人不知,他对于清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