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方 《文史博览》2006,(6):10-15
我在延安的生活有一大半是在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度过的。所以,我一直把抗大生活看成延安生活的缩影,谈延安生活的方声面面,也是主要拿抗大作依据的。  相似文献   

2.
清廉与清贫     
说到清廉,人们往往将它与清贫挂上钩,似乎清贫就是清官的必然生活状态。在有关清官的故事中也多会着力渲染其是如何地“身无长物”。这里不想排除一些清官清贫的可能性,只是觉得除了在所用汉字上都有一个“清”字外,二者并无必然联系。“两袖清风”不一定要穷困潦倒,生活富足者未必就不是清官。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进行战争和生产等各项工作。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党的指导下.力所能及地配合党的各项lT作,为保卫边区、建设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学术界对边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儿童这一群体的研究尚属薄弱,本文拟对党在边区政权建设中进行的儿童动员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4.
弹指一挥间,六十年故去。抚今追昔,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生涯,不时让我陷入沉思,延安生活历历在目。延安,也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5.
真金不怕火炼──延安生活散记许翰如1943年,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第3次反共高潮。蒋介石调集几十万大军包围陕甘宁边区。同年6月底,我们近百名在国民党统治区做地下工作的党员和革命同志乘4辆大卡车跟随周恩来副主席回延安。那时延安正开展整风(整顿三风)运动,并...  相似文献   

6.
1937年。美国记者尼姆·威尔斯(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来延安采访,对延安新秩序大为感叹.“中国共产党在许多方面实现了欧丈——傅立叶时期的原始乌托邦社会主义者所梦想的公社生活.……粮食、衣服和棉被一律由国家发给,……每个人都是从放在桌子中间公用的碗里夹菜吃。  相似文献   

7.
1937年4月,我作为海伦·斯诺的义务翻译,陪同她一起访问延安,有幸多次采访毛泽东,还有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陆定一等中共领导人。以及李伯钊、丁玲等一批文化人。毛泽东同我们畅谈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政策和主张、抗日战争的前途,我将后来这次谈话整理成文,由于毅夫交给北平地下党刊物《人民之友》,在抗战前夕发表,题目是《告北方青年书》。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65周年,身为爱国爱乡的东北同胞,心中始终铭记这段国耻家恨,难以释然。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2017,(5)
正1943年,组织上把我从三五八旅八团调到延安中央党校参加整风学习。在那里,我们的生活既严肃紧张,又非常活泼。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们这些只会带兵打仗的大老粗,居然排演了一出五幕八场话剧。1944年初,为了配合整风活动,我们四部的教育科长姚仲民,以自己担任山东省湖西地委书记时亲身经历的一个真实事件为素材,编写了一个剧本,题目叫《同志,你走错了路》。这出戏表现了抗日统一战线中我们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周恩来副主席看了剧本以后,认为这个戏很有  相似文献   

9.
吴德 《百年潮》2014,(2):46-48
正1940年6月,冀察晋分局所属的冀中、冀晋、晋东、冀热察各区参加党的七大的代表全部集中,准备赴延安。同行的还有给延安送的新兵200多名,晋绥一二师给冀察晋运送物资返回的两个连。队伍在向导引导下越过日军占领的同蒲路,到达白水村。在村头山坡要进山  相似文献   

10.
王福时 《百年潮》2002,(12):24-27
1937年4月,我作为海伦·斯诺的义务翻译,陪同她一起访问延安,有幸多次采访毛泽东,还有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陆定一等中共领导人,以及李伯钊、丁玲等一批文化人.毛泽东同我们畅谈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政策和主张、抗日战争的前途,我将后来这次谈话整理成文,由于毅夫交给北平地下党刊物<人民之友>,在抗战前夕发表,题目是<告北方青年书>.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65周年,身为爱国爱乡的东北同胞,心中始终铭记这段国耻家恨,难以释然.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我是浙江奉化地下党第一批组织去延安的青年学生之一(还是唯一的女生)。胡华(后来成为著名的中共党史专家,那时叫胡家骅)是我奉化中学的校友,比我高一年级,他是我们去延安的联系人。1938年5月5日,胡华把我送上长途汽车,从此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2.
何亮亮 《世界》2006,(4):70-70
中国人喝茶,各地是很不相同的,总的来说,南方人比较讲究,北方人比较随便,喝茶的乐趣,是不分阶级的。  相似文献   

13.
正"延安五老"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出生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时代的中国传统社会虽然日渐解体、封建王朝正走向落幕,但传统科举制度根深蒂固的惯性依然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延安五老"的青少年生活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科举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在成都待了半个多月,只见雾蒙蒙的天空,没见水,杨二车娜姆说心里像长了草。于是去都江堰。站立在2263年前蜀郡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防洪堤上,她长时  相似文献   

15.
王震同志逝世一年多了,他那朴素、和霭、敦厚,特别是他实事求是的好作风,给我留下了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徐健 《神州》2011,(15):94-96
在生活面前从不曾低头,在爱情面前从不肯轻言放弃,在挫折面前从不肯后退,在伤害面前从不肯流泪,历史上从没有一个女人可以如此的深得人心,可以如此的顽强不屈,她的形象美好而坚贞,她的形象经久不衰,历史的熔炉留下的最美好的名字——简爱。  相似文献   

17.
<正>西安事变后的1937年1月中旬,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关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也成为许多青年学生、志士向往的圣地。同时,延安的安全保卫、情报工作也变得非常重要。1937年9月至1939年2月,是中共中央保卫、情报工作和组织建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先后成立了中央组织部特科、中央保卫委员会(即中央特别工作委员会—编者注)、中央社会部等机构。  相似文献   

18.
薛京 《神州》2004,(10)
毛泽东创造了历史,而他们"创造"了毛泽东。前者的历史是已经载入史册的,而后者只是在画布上绘制油画。即便如此,画家也有足够的理由骄傲和自豪。自1977年起,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巨幅画像就以始终如一的神情注视着历史的兴衰。如今,这幅画像已被奉为一种图腾进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每年"十一"前夕,画像都要被刷白后重新绘制,也就是说,油画作者至今已进行了26次相同的创作。是谁在一遍遍地画着毛泽东?他为什么要一遍遍地画毛泽东?他为什么要一遍遍地画着形象相同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9.
南洋实业家、华侨领袖陈嘉庚,向来对南京国民政府和蒋介石都有着巨大的资助,因为他看到南京政府举着孙中山三民主义大旗,又得到国际一些重要国家承认,他作为国民应该乐从。1936年,蒋介石50大寿.南京政府特请陈嘉庚发动南洋华侨捐款购机祝寿。原想能得到10万元国币购一架飞机即是幸事,没  相似文献   

20.
1937年7月,埃德加·斯诺的妻子尼姆·威尔斯(即海伦·福斯特)冲破重重阻碍,几经辗转,到达延安。这位执着的女记者对延安生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