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梁玮 《丝绸之路》2012,(16):101-102
初唐楷书在隋代融合南北朝书法的时代背景下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以"初唐四家"即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为代表的初唐楷书风格,为世人树立了楷书"法"的典范,为唐代楷书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楷书在唐代走向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2.
柳公权     
在中国书法史上,柳公权的书法是极享盛名的,从楷书取得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看,除了欧阳洵、褚遂良、颜真卿,当数柳公权。谈到骨力清劲的“柳体”,可谓黄发垂髫,妇孺皆知。人们往往将柳公权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柳”,他们的书作风格被赞誉为“颜筋柳骨”。唐代楷书各体皆备,以法著称,其中柳公权功劳极大。由于柳公权的楷书度严整完备,富于阳刚之美,一千多年成为童蒙学书以及其他初学书法者正宗范本,可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国家图书馆藏元顾善夫摹勒吴世昌镌刻《赵松雪书太上玄元道德经》初拓本是传世赵文敏公书小楷法帖中的珍稀拓本。该帖为经折装,一册,25开,黄绵纸浓墨擦拓。每开页帖心高24厘米,宽13厘米,刻乌丝栏7行。首题“太上玄元道德经”,落款为“延祐三年岁在丙辰三月廿四五日为进之高士书于松雪斋”楷书两行,旁有“孟頫”二字,下钤“赵氏子昂”方印。帖尾刻“善大顾信摹勒上石姑苏吴世昌镌延祐戊午十一月也”两行楷书小字。楠木封面上有章钰题签“赵松雪书太上玄元道德经”,旁有小字一行“元刻元拓前人所谓亲见仙人吹玉笛也茗移秘笈”。  相似文献   

4.
《南宫令宋君为敕建僧尼二寺碑》校勘记傅振伦编者按我国的书法,在经过了秦篆变汉隶的重大演变后,自魏晋南北朝始,又开始了由隶书向楷书的演变。如果说汉代是由篆变隶的重要时期,而隋代,则是由隶变楷的重要时期,隋代遗存的各种碑刻,就是反映我国书法这种演变、嬗递...  相似文献   

5.
蒲江县发现清代窖藏银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3月6日,蒲江县东北乡齐心村2组一户农民在修建房屋挖地基时,发现清代窖藏银锭一罐,内装白银5锭。每锭重360克,共重1800克。蒲江县文物管理所闻讯后,前往调查,收回白银3锭,均为半球状的元宝。(图一) 其Ⅰ锭,最大底径6.1厘米,高2.7厘米。底面凹陷内铸有两方楷书阳文钤印。右面一方为竖书“老河口”;左面一方为竖书“万兴炉”。右面并有楷书阴文钤印“乙”字。(图二)  相似文献   

6.
洛阳博物馆近几年征集了十几件铜镜,这批铜镜铸造工整,设计新颖,不论人物、花草、鸟兽都非常生动清晰。现将其中七面铜镜按时代简介如下: (一) 隋代“仁寿”镜(图一) 半球形钮、厚胎、平缘、钮座作双线八角纹,每角内分别有“高”、“金”“宜”、“昌”、“长”“明”“□”“□”八个字。以八角纹突出的双直线纹将镜面纹分为八个部分。分别饰“东王公”“西王母”“四神”和“神兽”。外区作“玄武”、花辨等图案,并有凸起的圆圈一周,外有楷书铭文,  相似文献   

7.
1995年11月5日我们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从一位在本市居住的老年妇女手中收集到几张面值贰圆的“洛阳流通券”纸币,据她说,这是洛阳解放初期曾经使用的钱钞。经考察,为1948年9月洛阳印制发行的地方流通货币。这种纸币尚未见于著录,现予以介绍,供钱币研究者参考。洛阳流通券,道林纸质,长方形,纵板,面花纹橘黄色。中心花朵纹内纵书“贰圆”,周围以细密的网络纹。其上楷书自右向左读“洛阳流通券”,其下横书文字三行。第一行手写体英文有读“Wngs.水第二、三行楷书左读“中华民国卅七年”、“九月印”。周围以长方形栅栏状波纹…  相似文献   

8.
王其祎  周晓薇 《文博》2013,(4):55-57
长安新出土《韩恒贵墓志》史料价值甚高,韩恒贵父韩褒在正史有传,其得以在北周与隋代相继宦途顺利,正是借其父的声名功业。其祖籍燕州昌平亦与正史不同而值得留意。另外墓志书法也是当时楷书流美一派的典型。  相似文献   

9.
吴元真 《收藏家》2000,(4):43-44
国家图书馆藏元顾善夫摹勒吴世昌镌刻《赵松雪书太上玄元道德经》初拓本是传世赵文敏公书小楷法帖中的珍稀拓本。该帖为经折装,一册,25开,黄绵纸浓墨擦拓。每开页帖心高24厘米,宽13厘米,刻乌丝栏7行。首题“太上玄元道德经”,落款为“延祜三年岁在丙辰三月廿四五日为进之高士书于松雪斋”楷书两行,旁有“孟颛”二字,下钤“赵氏子昂”方印。帖尾刻  相似文献   

10.
王潇潇 《神州》2012,(26):219-221
在"尚法"的唐代,楷书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然而进入宋代以后,擅楷书者寥寥。宋朝特殊的历史环境改变了宋人的心态,进而促成了宋人"尚意"的审美标准。从宋朝书法的代表"宋四家"的书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楷书较之行草的薄弱,进而对宋朝楷书式微原因的深入探讨就成为本文的又一重点。  相似文献   

11.
章草书,广义而言是汉代通行的隶书草写法;狭义而言是在隶草的基础上进而规范化的一种专门书体。章草书盛行于东汉末期,历经魏晋时代而渐成衰势,隋唐以后罕有书者。故宫博物院新近征得的原藏清宫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的隋人书《出师颂》恰恰弥补了章草书发展末期的历史空缺。本文简述章草书之由来以及古代章草书家的简况,以便读者从中了解隋人书《出师颂》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出师颂》作为无款作品,不存在真伪之辨,主要是定时代、判定前人诸说之是与非的问题。依据后纸米友仁题跋,本幅唐、宋诸鉴藏印和书法的时代风格,将《出师颂》定为隋人书是可信的。其艺术价值,从前人推测为西晋索靖书,或南朝梁萧子云写,或称“隋贤书”,以及历代著录的赞语评价,可证必出自名家之手。作为流传千余年的隋代名家墨迹,两度出入皇宫的内府遗物,故宫博物院有责任将其征购返宫。  相似文献   

13.
讨论一件古代艺术品价值的前提是对其时代、作者、风格和水平进行比较准确的定位。本文认为章草《出师颂》艺术水平甚高,断非经生所书,以时代风格论亦非出自西晋索靖手笔。应是东晋至初唐之间一位受过二王书风洗礼的大书家的作品。证以智永《真草千字文》,米友仁“隋贤说”可以信从。在传世极罕的隋代法书中,它堪与智永千文比肩而无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隋贤书出师颂》墨迹本与传世《出师颂》的八种刻本进行排比梳理,归纳出三个系统:即“萧子云”系统、“索靖”系统、“隋人”系统。通过各本文字校勘比较和文献考证,证明“索靖”系统刻本的母本即史载北宋“宣和本”,“隋人”系统即史载南宋“绍兴本”,而此两本与北宋《兰亭续帖》所刻“萧子云本”,俱出自同一个更古的祖本。进而对辑入《出师颂》文字的《文选》一书的版本进行分析,论证“绍兴本”应是隋和初唐书家的临摹本,即《隋贤书出师颂》墨迹。  相似文献   

15.
新得隋大业十二年《尹彦卿墓志》拓本一帧(图一),云近年出土于西安市城南长安区,石存未详。拓本高23、宽22厘米,志文11行,满行12字,楷书。似此类小于25厘米见方的隋代墓志小品(不含砖志),以笔者所见,还有河北武安  相似文献   

16.
2004年6月,洛阳市文物钻探管理办公室于隋洛阳城北墙外东段,南距城北墙约1.2千米处发现的70多座地下仓窖,纵横排列有序,经考证为隋代的重要粮仓--回洛仓.  相似文献   

17.
范淑英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3):30-44,108,109
自1945年梅原末治《唐镜大观》著录两面"永徽元年"铜镜以来,考古出土和文物征集发现多件带有"贞观元年""贞观十六年""永徽元年""上元二年""大和元年"等唐代年号的铜镜。这些铜镜因有明确的纪年,在唐代铜镜艺术研究中曾被作为标准器对待。但这些铜镜在造型、铭文书体、纹饰等方面,皆与唐代铜镜有异,而与宋代铜镜相合。本文对5种8件带有唐代年号的铜镜予以重新考察,认为它们与一般宋代的仿唐镜不同,一是没有铸镜作坊铭或是姓氏铭;二是铜质精良;三是花纹清晰。因此,这8件器物应为宋代铸造的仿唐镜。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美学思想都对各门艺术的创作与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孕育了完善而独到的中国美学理论,书法家运用了这些蕴含辩证思想的美学原理,在书法艺术表现中充分地展示出他们特有的审美意识,形成了书法独特的艺术风格。继承与创新书法艺术要懂得中国的美学思想,只有运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指导着书法的发展与创新,才能弘扬中国书法艺术,真正体现出书法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史孝山《出师颂》是一篇著名的文赋,曾被收入南朝梁太子萧统辑录的《文选》中。故宫博物院新近购藏的隋贤章草书《出师颂》(又称绍兴本《出师颂》)。是现存最早的书写此文的墨迹。本文通过研究东汉时期的相关史实来分析《出师颂》一文的创作主旨、征引典故的含义,考辨其作者的身份。并综合历代关于此文的抄本、刻本和拓本,对隋贤书《出师颂》进行文字校勘,以期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研究绍兴本的书写时代及其与其他传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新  齐涛 《史学集刊》2012,(4):3-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中古宗族势力发展的顶点,也是其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各王朝在巩固与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虽然必须借助于宗族与士族势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它们都与异己的宗族与士族势力进行着强力的较量,并开始清理宗族势力在乡村社会中的根基。就其宗族政策而言,魏晋以依托为主,南北朝以收拢为主;收拢之力度南不如北。至隋唐时期,旧式宗族逐渐消解,新式宗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隋唐王朝则从制度上完成了对宗族这一社会力量的有效分解与钳制。在隋唐宗族政策的冲击下,中古宗族的政治与军事功能逐渐消退,经济互助功能以及血缘凝聚力的效能与影响明显逊于前代,宗族威权发生蜕变,开始了向近古新型宗族的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