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自己的麾下将领中,曾国藩最欣赏的当属彭玉麟和李鸿章.曾国藩曾说过这样的话:“若论天下英雄,当属彭玉麟、李鸿章.” 但由于彭玉麟个性太过刚硬,和曾国藩、李鸿章交往中发生过许多不愉快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顾建娣 《安徽史学》2022,(4):129-136
同治二年,李鸿章拒派淮扬水师赴援临淮以助湘军平叛苗沛霖。李鸿章先以各种理由拖延,在曾国藩一再催促甚至威胁要劾奏的情况下,不惜正面对抗,直接上奏朝廷,陈明军情和拒赴临淮的原因。最终李鸿章以水陆师互相配合,攻克苏州。曾国藩得此消息,十分惊喜,不再计较李鸿章的不听命行为。李鸿章抗命成功,在于清廷和曾国藩、李鸿章一样,也希望尽早打败太平军,不愿借洋师“助剿”苏南等地的太平军,因而在处理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分歧时,采取了灵活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为清朝钦差大臣,先后负责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李鸿章的六弟昭庆曾带淮军继招的新勇协助曾国藩守安徽芜湖、无为、庐江,其军事才能初露头角,曾欲用之为统领,以备他日栋梁之选,李鸿章以禀商"家慈",代辞.但正在谋发展的李昭庆与其三哥鹤章成为李鸿章"平吴"的左右手.曾国藩奉令北上剿捻后,为了笼络淮军诸将,请李昭庆办理营务.曾国藩为了对付捻军的运动战术,于四省十三府州设四重镇驻兵,以静制动,并筹建游击之师一支,以李昭庆为游击之师统领.李昭庆带兵作战不力,请为曾国藩护卫.曾国藩辞掉钦差大臣后,清廷以李鸿章为钦差大臣督军剿捻,曾勉励其助兄完成"剿捻大业",李昭庆表示要大干一场,但不久又打了退堂鼓,要求"卸营务、统军两差".曾国藩想到昭庆"时前时却",不肯"苦战",又"于官阶、功名二者不甚歆慕",只好劝李鸿章另择统领,接替他.文章说明:曾国藩希望落空,李昭庆自毁仕途前程.  相似文献   

4.
术道之间     
曾国藩看重"道",李鸿章则重视"术",而术道之间亦非简单的黑与白。牛人往往是由牛人教出来的,李鸿章当年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曾国藩门下时,曾国藩已位居两江总督,文章也是公认的一流。其实,李鸿章与曾国藩的缘分,在投帖之前就开始了。1843年,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从北京来函,让其入京,准备来年的顺天府乡试,利用这个机会,李文安带李鸿章拜见了曾  相似文献   

5.
浅析1871年李鸿章、曾国藩对中日缔约意见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伟敏 《史学集刊》2007,57(5):15-20
李鸿章和曾国藩对中国与日本缔结通商条约,都是持赞同的态度,但他们二人的想法又有所不同。李鸿章所注意的是通过缔约拉拢或牵制日本,曾国藩所重视的是条约的平等性。因而,曾国藩对被李鸿章回避的“一体均沾”问题,予以了特别的强调。  相似文献   

6.
廖正华 《湖南文史》2014,(10):34-35
在自己的麾下将领中,曾国藩最欣赏的当属彭玉麟和李鸿章。曾国藩曾说过这样的话:“若论天下英雄,当属彭玉麟、李鸿章。”但由于彭玉麟个性太过刚硬,和曾国藩、李鸿章交往中发生过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彭玉麟和曾国藩有过两次比较大的矛盾冲突。第一次是由曾国藩委托韩正国找小妾所引起的。韩正国是曾国藩的亲兵首领,是曾国藩非常信任的人。当时,曾国藩戎马倥偬,精神高度紧张,心情抑郁,癣疾发作得很厉害,浑身瘙痒导致他经常失眠。他的妻子欧阳夫人在湘乡老家,无法替他解除烦恼。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请韩正国帮他找一个小妾,专门帮他挠痒。  相似文献   

7.
崔云格 《文献》1998,(2):265
近日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发现了曾国藩致琴西的两封亲笔信件.这两封书信,收录在河北大学图书馆珍藏的《国朝名人笔墨》(登录号为560106)中,一并收入的还有曾国荃、李鸿章、李瀚章、宋士骧等人的十封信件.  相似文献   

8.
正晚清重臣李鸿章,少年时心高气傲,放言"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这位身高在一米八以上的男儿,在1845年进京会试落第,以年家子(其父李文安与曾国藩是同科进士)受业于翰林院侍讲学士曾国藩门下。曾、李由此结下不解之缘。李鸿章于1847年再入京会试,得中二甲第二十五名进士,入翰林院,出馆授编修,从此走上"拼命做官"的仕进之路。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李鸿章,愿籍安徽合肥。湘乡与合肥云天遥隔。曾国藩,1811年生。李鸿章,生于1823年。从年龄看,应该说他俩没有什么相识的缘分。可是,封建社会特别重视的师生关系、同年关系,在曾、李之间系上了一条解不开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忠实地继承了曾国藩的衣钵。其实,曾国藩与李鸿章在立身处世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在操守方面,曾国藩严于律己,身居高位而不贪,手握大权而不腐。李鸿章却不然,对权力、地位、金钱的追求可以说是至死不渝。以下分三个方面来谈:(一)一个是廉洁自守,生活检林;一个是贪财受贿,生活奢侈曾国藩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秦可根”。他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认为”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食;儿子老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