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北宋发行的交子是世界上已知的发行最早的纸币。金代交钞是借鉴宋代交子发行的纸币,但金代的纸币并非完全照搬宋代交子,而是在宋代交子的发行办法之上即有所继承,也有所创新。本文就金朝货币制度中的交钞对宋代交子的借鉴与创新进行简单分析。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论两宋纸币的伪造问题周斌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末变为钱引、南宋初改为会子。钱引一直是官办,交子、会子均起自民间,后收归官办。官办后即禁私造,但是两宋的纸币,俗称格币,无论是交子、钱引,还是会子,一直存在伪造的问题。交子起自四川民间,...  相似文献   

3.
刘森 《中国钱币》2012,(2):11-20
中国是世界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自十一世纪初最早的纸币交子产生以后,宋金纸币都经历了限期流通与不限期流通的发展阶段。元承宋金纸币之制,自发行纸币之始,便使用无限期流通纸币。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我国也是世界纸质最早产生并流通使用的时期。这一时期,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原为四川成都富户私下发行,至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始决定将交子收归官办。自从  相似文献   

5.
刘森 《中国钱币》2018,(1):18-22
正中国是世界最早发明和使用纸币的国家。自纸币交子产生于北宋真宗时期(998~1022年)以降,宋代先后发行流通过交子、钱引、会子、关子等名目不同的纸币。但由于纸币在流通中实行以旧换新的"界"的制度,币值受发行量不断增大而常常处于严重贬值的境地,以及纸币的材质不易久存等因素的影响,迄今我们还未发现有宋代纸币的实物,仅见有被称谓北宋的小钞(或称谓钱引、交子、盐引)、南宋的会子和见钱关子的钞版存世。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的交子、钱引,南宋的关子、会子,金代的交钞、贞祜宝券等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纸币。这些纸币流通行用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流通区域较小,影响不大。到了元代,元朝政府汲取宋、金王朝发行使用纸币200多年的经验教训,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纯纸币流通制度.实现了纸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用.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禁止金银和铜钱的流通,  相似文献   

7.
有关北宋交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宋交子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不仅在中国货币史上,而且在世界货币史上,都享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文献资料的简略,实物的遗缺,所以,我们对北宋交子的认识,至今仍有不少盲区。现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一、交子诞生的原因关于交子产生的原因,文献史料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中多数人的说法是:因为铁钱沉重,面值小,购买力低下,不便使用。文莹在《湘山野录》卷上中最早记录了此说,而吕祖谦在《历代制度详说》卷七《钱币》中讲得最具体,他说:“蜀用铁钱,其大者以二十五斤为一千,其中者以十三斤为一千,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的交子、钱引,南宋的关子、会子,金代的交钞、贞祐宝券等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并使用的纸币。但这些纸币流通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流通区域较小,影响不大。到了元代,元朝政府吸取宋、金王朝行用纸币200多年的经验教训,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纯纸币流通制度,实现了纸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用,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禁止金银和铜钱的流通,从而确立了纸币的唯一法币地位。  相似文献   

9.
王俊 《中国钱币》2006,(3):94-94
由西南财经大学货币证券博物馆、四川省钱币学会联合举办的“世界第一张纸币——‘官交子’诞生地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3月18日在西南财大住友苑二楼会议室召开。“交子”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张纸币,最早出现在四川成都,在世界和中国货币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但交子诞生的具体位置却扑朔迷离、一直无法确定。2005年11月,詹星先生在西南财经大学货币证券博物馆创办的《金融文化报》上发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印制地在中铁二院研究所”一文,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多家新闻媒体、网站报道此事,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论。来自政府机关,大专院校的专…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的交子,南宋的关子、会子,金代的贞宝券等是我国.出现的早期纸币。这些纸币流通范围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局限性很大。元代在汲取宋、金发行纸币200多年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实现了纸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而且确立了纸币的唯一法币地位。为了完成纸币的顺利运作。元政府制定了一套详赡完备的纸币管理政府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周柏龄 《文博》2006,(2):95-96
在我国的宋代曾经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四川交子和随后不久出现的纸币——南宋会子, 关于这些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的实际价值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笔者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1、税收是影响会价的决定性因素会子自身的价值是微不足道的,它的购买力是来自何方、其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首先,我们  相似文献   

12.
正自从北宋四川交子诞生以后,传统中国纸币使用的历史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及至元代,迈入全国单一纸币的时代,货币的价值基准实现了从铜钱向白银的转换。那么,元代是怎样迈入单一纸币时代?单一纸币的真实流通情景究竟如何?纸币摆脱了宋金纸币巨幅贬值、失去信用的命运吗?这里以世界最早的纸币条例《叶李十四条划》为中心,来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雄 《文史月刊》2010,(1):68-69
北宋名臣张咏,给中国文化贡献了“水滴石穿”“不学无术”两个成语,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和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十一至十三世纪,宋代使用的纸币有交子、会子和关子,堪称人类最古老的纸币文化。上世纪四十年代发现宋代“千斯仓”小钞版和南宋“行在会子库”壹贯文省钞版之后,1981年在安徽东至县发现关子钞铅版(一组八块)。以往的研究工作,重点是对钞版年代及其性质的考证,但还不是古钞本身。因此,宋代纸币的制作技艺,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流通纸币的国家,国人皆为先民创造的世界之最引为自豪。据许多史书记载,我国在唐代就有了飞钱;宋代就有交子和会子的流通;元朝开历史之先河,在世界上首创了纯纸币制度。但由于纸币不易保存,至今未见宋代纸钞实物,这给研究和考证工作造成很大困难。日本人收藏的所谓“北宋交子版”(见图一,以下简称该钞版),最早见于《东亚钱志》,世界各国刊物竞相转载,我国的《中国历代货币》也转载为“北宋纸币版”。由于该钞版上既无年份,也没名称,有学者称“会子铜版”,也有  相似文献   

16.
正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公元1024年,北宋政府发行"官交子",宣告了国家纸币的诞生,从此纸币就一直是中国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到了20世纪上半叶,国内政权变更、社会动荡,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尤其是近代印刷术的传入与发展,对此阶段的纸币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除了版式发生巨变之外,新材料及制版工艺的应用,更是让其防伪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1])。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于中国北宋初期,已为学术界公认。而历史化名城成都是交子的诞生地,也是不容置疑的史实。这是中国的骄傲,成都的光荣。但交子的制造地点在成都的具体位置,一直没弄清楚。这一悬案已成为众多钱币研究和广大钱币收藏们面对的一个尴尬问题。为此,笔与金牛区钱币研究会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探索,初步考证出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的制造地在成都市金牛区辖区内的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中铁二院)一带.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来的交子,南来的关于、会子,金代的贞枯宝券等是我国出现的早期纸币。但是这些纸币的流通范围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局限性很大。元代在吸取来、金发行纸币200多年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实现了纸币发行史上的一次飞跃。元政府不但实现了纸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而且确立了纸币的唯一法币地位。为了完成纸币的顺利运作,元政府制定了一套详赡完备的纸币管理政策和措施。一元代纸币的发行概况元代纸币的发行,以时间和流通特点可大致分成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①,其间共约30余…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货币历史源远流长。殷周时期以贝为币;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金版等不同铸币体系;秦始皇以半两钱统一币制,铜钱成为我国货币历史的主角,在我国流通使用长达两千年。纸币也是中国人的发明。唐代的飞钱带有纸币的性质,北宋早期,由于铜钱数量不足、铁钱难以携带,四川地区民间发行交子,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朝更是将纸币作为官定货币在全国使用。明清时期,白银与制钱并行,日本、美洲白银  相似文献   

20.
“商人发行交子”:在中国封建社会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到了北宋时代,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而从北宋时代起,就出现了当、作金属货币使用的纸币——交子。这可以说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最早的纸币了。当时这种纸币的产生,基本上是为适应于当时工商业发展下商品交换的需要,但也有其具体的根据。首先要说明的,就是四川成都是历史上较早的工商业中心地区,但到北宋初期,那些地方却使用着在江南已经废除了的笨重的铁钱,这显然也是不能适应于不地工商业活动之要求的。所以当作金属货币使用的交子,就首先出现于大商业城市成都。据历史的记载说:当时四川流行的铁钱,分大小两种。大铁钱每贯百个,重十二斤十两,小铁钱每贯千个,重二十五斤半。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