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州自南宋时期开始续志之风蔚然兴起,历代续修的志书中不乏佳构,其中,尤以《(嘉庆)重修扬州府志》深得学界称允。该志凡72卷首1卷,装订成48册,全书达100多万言,其规模篇幅不啻在扬州古代志书中首屈一指,就是在我国古代旧府志中,亦可入鸿篇巨帙之列。特别是其以体例门目设置精当,内容记述详博,编纂举措得法,资料考辨甄审,不失为一部精工续修之良志。梁启超在总结清代方志学成就时,对“其间经名儒精心结撰或参订商榷”,而成“可称者”的志书中,历数了“嘉庆扬州府志”。①《中国地方志辞典》这样评价道:“此志体例整秩,考据严审,材料富实,历…  相似文献   

2.
关于志书体例创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志书体例的重要性  志书的体例,就是体现志书内容的特定形式,包括结构、篇目和体裁。本文着重谈结构和篇目。志书的质量,从根本上讲,决定于内容,决定于它的信息量、真实性和学术品位。但是,体例(结构、篇目)也很重要,有了好的体例,才能更好、更有序、更合理地表述内容。所以“总体之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反之,体例把握不好,会影响到内容的记述。比如横分门类,如果完全机械地按逻辑概念划分,分的层次过多,或分得不科学,就可能造成主次不分;或者文不完全对题,类不达意;或者破坏联系;或者有的类小内容多,削足适履;有的类大内容少,…  相似文献   

3.
篇目即志书的纲目、目录,旧志称之为“门类”,它是志书的框架,是体例的重要体现,也是体例内容的具体化。因此篇目是志书的统帅,居志书“领袖”地位。续志的断限正是改革开放的年代,社会急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续志篇目的增减,结构的改造,方法的更新,要在充分总结前志的基础上进行。首届新志的篇目设置基本上是科学实  相似文献   

4.
遵义有优良的修志传统,传世的三部志书都称得上志林翘楚。道光《遵义府志》不仅稽考精慎,搜罗赅备,而且博采众长,体例不专仿一家。好古之士比之《华阳国志》,梁启超誉之为“天下府志中第一”;民国《续遵义府志》率遵郑珍、莫友芝章法,记述清末史实,亦为贵州方志的重要成果;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在遵编写的《遵义新志》,组合地理学方面的十余篇科学论文,体例一新,享誉志林。遵义亦有丰厚的历史沉淀,从南宋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开始形成遵义老城以来,历史的风云不时在此聚合,诸如肇自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的播州杨氏…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志编修历史悠久.志书内容丰富.编写体例独特。古人云:“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也”.地方志也被称为“地方百科全书”.“是故志之重于郡也与国史并”。明代是我国志书编撰较为兴盛的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方志.也呈现出独特的编撰特点.以下以明代弘治年间的莆田《兴化府志》为例,对这一时期莆田地方志编修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与历代志书相比,新志书将政法作为独立门类加以记述,这是方志体例一大创新,也是对传统方志体例的重大突破,是一项开拓性工作。新志书重点记述了公安、检察、审判和司法行政等法制建设发展情况。但新方志对法制建设历程的记述普遍存在过于简单化、表面化的问题,因此续修新志书时,应充分总结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究新中国法制发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沧桑》1994,(4)
篇目,在旧志中称为“门类”、“门目”,它既是志书体例的具体化,又是志书内容的高度概括.它直接关系到志书质量的优劣,受到历代志书学家的高度重视.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在《修志十议》中说:“志体坏于标题不得史法”;民国初年方志学家李泰芬在《方志学》中也说:“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可见,一部好的志书,首先应有一个好的标题.因此,我们在制定篇目时,要反复推敲其标题,看其是否规范、科学、准确、精当.笔者最近翻阅了北京铁路局、沈阳、通化、丹东、包头、洛阳、成都、徐州、南宁、乌鲁木齐等铁路分局共计十部局(分局)志篇目,自我感觉,这些篇目从总体上说,都反映了各局(分局)建局以来的真实历史情况,再现了铁路职工在运输生产等领域拼搏奉献的精神风貌.然细观其篇目之标题,又觉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志书的整体质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宋元方志的研究对于方志学、历史学、历史地理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历史久远,再加上兵燹水火,至今保留下来的宋元方志数目只有几十种,数量十分有限。永乐《常州府志》是一部编纂体例非常特殊的方志,其中保留了已经被认为早已散佚的多种宋元志书,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本文尝试对永乐《常州府志》的成书过程及其研究价值进行初步的研究,希望这部志书能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衢州市金融志》翔实精粹在于 :记载了同类志书中少有的珍稀资料 ,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编纂体例比较精当 ,诸体裁并用 ,而尤重视图文并茂 ;以较少的篇幅容纳较多的信息 ,设章立节简练 ,内容详细精确 ,显示了志书较高的学术品位 ;注意锤炼语言 ,体现了志书风格  相似文献   

10.
评价一本志书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体例的得失。因为体例是编纂志书的“纲”,是统一全书的准绳。用体例规范全书的原则和具体要求,从而提高其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是决定志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于体例一词,方志界有多种解释,有曰“体例是志书组织和归纳材料的形式”,或曰“志书体例,就是志书独特的编纂形式”,并指出:它是由体裁、结构和章法三个要素所构成;还有解释为“是志书的体裁凡例”;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虽然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但不管怎么说志书体例含义的外延部分主要包括志书的体裁、结构、篇目与编写方法等要素。体例对于内容来说,是表达形式,如果内容发生了  相似文献   

11.
明清郧阳府志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主要编修了8种郧阳府志,其实用价值体现在:不仅是编修十堰市新志书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参考,也是今天研究十堰市乃至鄂豫陕川古代文学、民俗学、历史、地理、天文、矿藏、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特别是明清以来社会历史发展情况不可缺少的资料宝库。根据郧阳府志的体例、体裁、框架篇目、记载内容来看,认为郧阳府志的性质既不属于地理,也不属于历史,而应是方志。  相似文献   

12.
作者作为《马鞍山市志》的编者之一 ,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志书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对修志的指导思想贯彻不到位 ,对“宜粗不宜细”和“实事求是”原则的掌握有失妥当 ;资料收集针对性不强 ;生搬硬套体例 ,削弱了志书的实用性。作者主张 ,续志要认真领会、切实贯彻修志的指导思想 ;要更新观念 ,合理分工 ,系统收集资料 ;要创新体例结构 ,坚持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统一。通过这些措施 ,使续志在首届志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3.
冯早红 《沧桑》2008,(5):255-255
乾隆《太平府志》是民国以前太平府地现存卷数最多、篇幅最大、纂修也较翔实的一部官修志书,它具有编排合理、内容翔实、资料丰富等特点,对整合该地旧志、保存史料、丰富方志体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南宋《景定建康志》(以下简称《建康志》)为南京现存最早志书,也是宋代名志。建康府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改江宁府而置,其辖境相当于今南京市。此志系马光祖修,周应合纂,景定二年(1261)成书。此前学界对于《建康志》多有研究,但研究者皆仅把《建康志》视为郡府志,故所得研究结果皆为《建康志》作为郡府志的一些体例特征、学术价值等。以辩证观点去审视,《建康志》不仅是一部郡府志,而且还是一部都城志,笔者认为《建康志》兼有郡府志和都城志的二重体例特征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辛勤耕耘数年,新编《安吉县志》终于问世.现就编纂中进行尝试、探索与思考的几个问题分述于后,求教于专家、同仁.一、改善志首体例的尝试地方志横排门类、纵述史事的体例虽便于读者按门类查阅各类事物的资料.但很难概括地了解一个地方的总体面貌,更难纵贯古今地了解一个地方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为解决这一问题,新编地方志书在志首列图片(彩图彩照)、大事记和概述,以弥补旧志之不足,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大多志书的志首图片较为零星、分散,未成为志书总体构架的有机组成部分.似游离于志书之外,属志书之附品;大事记中所列众多大事,因按时间顺序排列.相互之间并无直接的必然联系,往往同一事分记于不同时间,显得零碎、割裂;同时.就我们所见众多“概述”.有拼盘式的,有特色式的.凡此种种,均未能呈现一个地方的“历史总体进程”.鉴于上述情况,于是我们探求新的路子,作了大胆尝试,即采用“县貌”加“县史述略”的形式来代替通行的图片、大事记加概述的志首体例.  相似文献   

16.
述体是志书独特专用的一种体裁形式,门类综述是志书述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明了门类大桐内容或重点,增强著述性等作用。但许多志书门类综述的撰写,存在着设置混乱、综述写成概况、罗列数据、阐述定义、文字分量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志书的著述性。门类综述的撰写,应以门类专业为单位设置,突破志文记事范围,断限适当上溯,语言尽量活泼,每篇一般在500-800字为宜。  相似文献   

17.
著名方志学家、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在《河北地方志》2 0 0 1年第 1期《新世纪的修志思考》一文中谈第二届志书的体例创新。他认为 ,第二届志书的体例创新 ,不是简单的增减门类 ,或更换标题 ,而是一次相对独立的设计与组合 ,如 :1 在传统的横排竖写基础上强化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新思路。不要层层设综述 ,行文要明确有力 ,让社会实践中新的综合门类突出出来 ,要采取修志者与志书内容同步表现的手法。2 全面刷新体例、体裁、结构、章法 ,不再纠缠大编小编之争。制定全新的设计蓝图 ,要采用以志为主诸体融合的体裁 ,并从社会实践和社会结构的特…  相似文献   

18.
横分门类,纵述史实即“横排竖写”,是志书体例的基本特征。竖写也是志书篇目与资料的结合点,一部志书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最终要通过竖写来体现。因此,竖写一直是修志同仁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新编地方志工作开展以来,关于竖写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如竖写的基本原则、竖写的基本要素、竖写的基本方法、竖写中应注意的基本问  相似文献   

19.
詹跃华 《新疆地方志》2012,(2):33-35,44
地方志书全面系统地记述某一地方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普遍性,记述各门类众多事物的志书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现象。地方志书的交叉是允许的,是志书体例的必然,也是逻辑性、科学性的反映,但是,面对交叉现象出现的内容重复是不允许的。编纂人员应该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内容重复。处理志书内容的交叉重复,应根据不同的类型作出具体的分析,然后选择相应的办法,这样才能避免重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民政志》篇目的形成过程,谈谈修订专业志篇目的几点体会,以供方志界同仁参考。 一、篇目的意义与作用 篇目亦称纲目、类目、门类、大纲等,是志书的结构形式,是志书的蓝图,是志书的自身特点的具体化,是志书体例的标准。从古至今,修志者都极为重视篇目的作用。甘鹏云在《方志商》里讲:“纂修通志,以规定义例为要,义例不定,如裘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