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爆发,揭开辛亥革命序幕。10月29日,山西同盟会发动太原起义响应,推翻清政府在山西的统治,成立山西军政府,实现民主共和。黎城籍人常樾,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任山西新军八十五标教练官,辛亥太原起义胜利后任山西军政府军令部长,1912年为卫护共和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版。该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探讨了西方古典民主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古典民主的再发现;下卷主要剖析了现代学者关于古典民主的认识和阐发。总体上看,该书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考察西方古典民主传统在后世所发生的影响。研究的着力点是在揭示古典民主实践的基础上,对古典民主与共和政治观念在西方历史发展各阶段的演变进行综合研究,阐释古典民主与共和观念的演变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其中心是历史元素(民主共和观念)在各历史阶段上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作者的研  相似文献   

3.
仇君好 《纵横》2011,(11):4-8
仇鳌(1879-1970),字亦山,原名炳生,湖南汨罗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6年组织领导全国第一次反清学运“义葬陈姚”,并参与组织萍浏醴起义。曾任同盟会总部湖南主盟人,也是国民党创始人之一。在辛亥革命、反袁护法、抗日救国、推进民主共和等方面均有卓越表现,是毛泽东的同乡和老师。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版。该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探讨了西方古典民主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古典民主的再发现;下卷主要剖析了现代学者关于古典民主的认识和阐发。总体上看,该书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考察西方古典民主传统在后世所发生的影响。该书着力点是在揭示古典民主实践的基础上,对古典民主与共和政治观念在西方历史发展各阶段的演变进行综合研究,阐释古典民主与共和观念的演变与历史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同盟会,国民革命的联盟——关于同盟会的性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同盟会的性质不是如过去学术界所说的为资产阶级政党,而是全国各阶级革命群众的联合政党、国民革命的联盟.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从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来看,它不仅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也代表了包括地主、工人、农民在内的当时一切反对西方列强侵略,要求推翻清朝,振兴中华,改变现状的人们和阶级的利益.2、从同盟会的成员来看,既有资产阶级,也有地主、工人、农民和其他各阶级及其知识分子.3、从同盟会领袖孙中山的思想来看,也不是仅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讲话,而是代表了全国各族各阶级,尤其是工人农民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6.
1905年8月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它的形成对辛亥革命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勿庸讳言,革命党人在为推翻专制政府、建立民主共和政府而奋斗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受到了无政府主义的影响。那么,受影响的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受影响以及如何看待这些影响,史学界虽然对此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期间,同盟会、光复会总会及光复会上中级会议成员关于浙江控制权的争夺决定了浙江都督的遴选与更替。同盟会与光复会在均不能独自控制浙江政局的情况下,无奈地推选汤寿潜为浙江都督。随着同盟会、光复会总会继续争夺浙江的领导权,且上中级会议成员并不拥戴陶成章,陶成章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蒋尊簋继任浙江都督后的改革,使他与光复会、同盟会的矛盾日益尖锐。在上中级会议成员和浙江实力派中脱颖而出的朱瑞,既注意搞好与同盟会的关系,又暗中向袁世凯靠拢,成为接替蒋尊簋的人选。浙江都督的遴选及更替,是浙江辛亥革命是由光复会还是由同盟会来领导的反映,浙江辛亥革命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民主共和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李鸿章、张之洞、张謇等对中国民主共和的贡献,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关于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对中国民主共和贡献的研究则少人涉猎。  相似文献   

9.
刘欣怡 《上海地方志》2023,(2):77-84+96
“民主共和”是唐绍仪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唐绍仪幼年赴美留学期间是其“民主共和”思想萌芽的重要时期;第一次南北和谈期间,唐绍仪初步公开了他“民主共和”的政治思想;担任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后,唐绍仪“民主共和”的政治思想日益公开化,并具体化为对西方民主制度中内阁、国会、约法等要素的效仿和学习;此后,唐绍仪在辞任内阁总理及与袁世凯决裂等事件中,体现出对“民主共和”思想的维护和贯彻。袁世凯去世后,愈发紧张的“内忧外患”局势及此前“民主共和”实践中的受挫均使唐绍仪认识到,“和平”对国家和人民十分重要,动荡时期国会和约法不可持续,由此,在“民主共和”思想中加入了“和平”这一思想前提。这也体现出唐绍仪的“民主共和”思想与中国国情和时局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其“民主共和”思想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施治生在人类历史上,民主和共和制度及其思想源远流长,其渊源可追溯到古代。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最早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①从词源学来说,古希腊文δημοκρατια(民主),是由δημοζ(人民)和κρατοζ...  相似文献   

11.
杨度的政治主张在辛亥革命前后发生了急剧转向:从主张君主立宪转向赞同民主立宪,并组织共和促进会,为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而呼号。杨度政治主张的这种转变,是迫于客观形势的暂时策略,还是政治思想的根本转变?学界向来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杨度从主张君主立宪向赞同民主共和的转变,是一种暂时性的策略,并不是其政治主张的根本改变,更不能说他根本放弃了孜孜追求的君主立宪理想而倾向民主共和。从总体上看,杨度仍然是君主立宪的信奉者,赞同共和制度只是权宜之计,不过君主立宪的"君主"内涵有了根本不同:立宪君主不再是清帝,而是一代枭雄袁世凯。正是抱定借"君主"以实现立宪的思路,杨度才会撰写《君宪救国论》并发起筹安会,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大造舆论。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新闻事业,早在兴中会成立以前,他就进行过积极的报刊活动,并充分地肯定了现代报刊在开启民智、阐述新理论及培养人才等方面的作用,他主张中国要像西方国家一样,大办“学会”和“学报”,以“推陈出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阐天地无穷之奥理”。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又亲自参加并领导了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办工作,他还亲自撰写《民报发刊词》,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在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之下,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始终以国民公仆自居,恪守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高华 《文史精华》2010,(4):23-30
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同盟会,是中国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领导力量和主力军,暗杀是被同盟会列入纲领、进行革命主要手段之一。通观同盟会几十起暗杀行动,执行者大都是先进教育的热血青年。他们刺杀的是独裁者的肉体,针对的是封建专制政体。义士们"敢以颈血溅诸侯"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令后世高山仰止。《同盟会的暗杀时代》一文,为我们回顾了一段传奇的救国革命往事,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14.
正今天是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凡是曾经追随中山先生参加革命的人们,回忆中山先生毕生致力革命不屈不挠的精神,莫不感到无限的尊敬。孙中山先生诞生于19世纪末期,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发生于20世纪初期,在那个时候,中山先生目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横行霸道,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于是决心革命。从兴中会、同盟会到辛亥革命,卒致推翻了清朝贵族的专制统治,建立了新的共和制度。这是中山先生和同盟会革命先烈的辉煌功绩。但没有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欧洲民主与共和制度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欧洲民主与共和制度的发展演变郭方西方近现代民主与共和政治制度起源于西欧,其政体的各种形式与机构,如单一或联邦共和制,君主立宪制,代议制及代表选举制,法律与司法制度,行政、立法与司法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等,它们的渊源与发展均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在从...  相似文献   

16.
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后,即加紧向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势力进攻。他一方面和黎元洪勾结,杀害了武昌首义人员张振武和方维,另方面便虚伪的表示拥护民主共和,借以欺骗麻痹革命党人,甚至当时孙中山也曾被袁世凯的虚假面目所蒙蔽,说“十年以内,大总统非袁莫属。”黄兴更幻想实行所谓“政党政治。”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袁世凯的伪装和蒙骗, 许多同盟会员都在幻想着依靠袁世凯来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作为当时议会政治积极推行者的宋教仁,为了争取在国会中占到优势,便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1912年8月)。国民党是由同盟会联合了一些旧官僚和立宪派分子组成的,妥协是它  相似文献   

17.
傅济锋 《安徽史学》2007,1(3):120-122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权,成立了民主共和政府,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政权进行深入斗争的同时,在民主革命阵营内部,妇女还未完全从封建制度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为争取平等参政权,女界展开了新一轮的抗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清政府的专制、腐败与反动,暴露无遗。面临中国空前的民族灾难与政治危机,江苏地区的先进人士思考着中国的命运与拯救的方法,形成了两股主要的思潮与运动。其中,由于当时属于江苏管辖、与江苏地区水土相连的上海的强烈影响,以及江苏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使得反清革命与民主共和思想在江苏地区广泛传播,并逐步地"由鼓吹时代进于实行时代",形成反清革命实践运动。1905年底"同盟会江苏分会"成立,标志着江苏的反清革命民主斗争,从自发转向自觉。随着形势的发展与深化,到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江苏的反清革命民主派迅速与以张謇为首的江苏立宪派走到一起,形成伟大的江苏辛亥革命风暴。  相似文献   

19.
民主共和一直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奋斗的目标,辛亥革命打破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为共和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与实施提供了契机。虽然在西方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在中国往往变形走样,但一心独裁的统治毕竟也不敢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只能悄悄地偷梁换柱,逐渐地将民主共和转变  相似文献   

20.
讨伐袁世凯叛国称帝的护国战争,是一场保卫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革命战争。护国军在云南首义后,推动了护国运动在全国的发展,推翻了袁氏“洪宪”帝制,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得以复生。护国运动的胜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封建专制制度为更多的中国人民所深恶痛绝。正如列宁所指出:“不管……伟大中华民国底命运如何,但世界上决没有一种力量……能铲除亚洲国家和半亚州国家中人民群众底英勇的民主精神”。护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