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新发现和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依据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新发现,提出稻作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形式是中心起源、边缘发展的看法,即稻作农业大约在公元前10000年起源于自然食物来源充足的中国南方腹心地带,于公元前7000年后发展于“富裕的食物采集文化”区边缘的两湖平原西部地区和钱塘江流域,并逐步向淮河流域推进。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向安强学界周知,在以往的中国稻作起源问题研究中,学者们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云贵一带和长江下游地区.近年来,由于长江中游地区的考古新发现,使人们开始注意到长江中游在中国稻作起源问题研究中的应有地位,甚至有新观点认为长江中游...  相似文献   

3.
吕烈丹 《南方文物》2009,(3):72-74,71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丁颖1933)。1970年代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更把这一研究推向新的高潮。最近.国内外学术界就稻作在长江流域起源的地点和时间,以及一些重要考古学遗存是否进入“发达的稻作社会”等问题展开了颇为热烈的讨论(i.e.Fuller and Qin2008;Fullereta1.2007;Liueta1.2007)。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中西方学者对农业起源研究的成果,对中国稻作起源的动因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的稻作起源于长江中游偏南的武夷山及南岭一线以北的生态脆弱带,始于距今1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期,生态环境的变迁是稻作起源的主要诱因,解决人口增长的压力是稻作起源的直接动因,而人类的生产力及技术水平的进步则是稻作起源的动能.这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催生了稻作农业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长江下游是我国远古部族聚居的重要地区,分布着丰富的新石器I时代遗址。在该地区的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栽培稻的遗存,这里应是我国稻作的一个重要起源中心。稻作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主要形式,原始农业发展的实质是原始稻作的发展。随着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进展,为我们研究原始稻作发展序列创造了条件。 一、长江下游原始稻作农具的演变 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中使用的生产工具,一般是利用石、木、骨(蚌、角、牙)等材料制成的。石质农具有砍伐用的石斧、石锛、翻耕用的石锄、石铲、收割用的石刀、石镰、谷物加工用的石磨盘、石磨榨、石杵等。骨质农具有骨耜、蚌铲、蚌镰、角锄等。木质农具有木铲,木耒等。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以上各种农具都有发现,但在骨、木、石三种农具的构成和发展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东亚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起源是国际学术界的重大课题之一,而中国的稻作起源研究由于其丰富的材料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东亚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一文是加拿大著名植物考古学家加里·克劳福德和沈辰博士综合中国、日本和韩国近年来稻作考古方面的发现和研究成果所作的述评,在高度评价东亚稻作起源研究成就并赞同某些观点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作者赞同中国水稻的本土起源说,认为可能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一种热带型粳稻。中国考古发现中未见籼稻,籼稻系起源于南亚地区。但是,对于当前所发现一些最早的水稻遗存(如玉蟾岩、彭头山、贾湖,甚至河姆渡)是否为驯化种,作者却持基本否定态度,认为仍然属于野生种,甚至没有足够的考古证据证明是人为采集利用的结果,直到较晚期的龙虬庄,水稻遗存才有了明显的人工干预迹象。农业起源是一个数千年的漫长过程,而非一种突发的事件,这也是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另外,作者还对中国学者对野生稻的生物分类方法提出了意见,认为目前的分类方法不够细致,还应该作进一步的划分。作者比较重视稻作起源中的技术手段,对日本学者的DNA方法表示赞赏,认为它解决了如粳、籼不同起源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最后,作者还提到要重视起源问题的文化和生态背景,强调了多学科系统协作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遗存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10月初,我应日本考古学协会的邀请,有幸参加了专门讨论稻作农耕起源和传播的静岗大会,并作了题为《中国稻作农耕的起源与展开》的学术讲演①。在那篇讲演中,我把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大约70处史前稻谷遗存进行了分析,提出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可能是一个大的农业起源区,其中尤以  相似文献   

8.
珠江流域稻作农业起源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起源一向被作为中石器时代的重要课题和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而倍受考古学家的关注.在稻作起源的探索中,珠江流域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中国乃至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借助于农业起源动力机制的理论探讨,认为稻作起源的"华南中心说"并不成立,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目前的考古材料,还不足以证明珠江流域是我国稻作农业起源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太湖与杭州湾地区原始稻作农业起源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湖与杭州湾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稻作遗存距今在7000年左右,钱塘江流域有距今9000~8000年的稻作化遗存,是探讨稻作起源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40年来福建田野考古的发现.结合有关文献记载,谈谈先秦至宋元福建人民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成就.一1、稻作经济的起源水稻种植是农业生产中有决定意义的部门.考古发现表明,百越先民有悠久的种植水稻的历史.1949年以来.先后在长江下游及我国东南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江西、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等省区)众多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栽培水稻的遗址,其中尤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稻谷遗存最为丰富,时间也最早,据碳14测定.距今约7000年.说明了居住在这一区域的百越先民是稻作的发明者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王志俊  王颖娟 《文博》2003,(5):28-36
近些年来发现的白家文化(一些学者称为老官台文化)和裴李岗文化是早于仰韶文化的两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白家文化主要分布于关中及相邻地区,裴李岗文化主要分布于中原地区。这两种文化的发现无疑是中国考古事业的重大成就和突破,对探讨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农业起源及仰韶文化  相似文献   

12.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秦安县境内,属渭河支流葫芦河流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最重要的史前聚落遗址之一,中国文明起源史上的重要聚落遗存。该遗址对研究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产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想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主要讨论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一支考古学文化:石峡文化的属性,文中也会涉及到其与珠江三角洲古文化及其它考古学文化的关系;第二想就沙丘遗址有关现象谈些粗浅看法。一、关于石峡文化的属性在广东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研究中,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这时期存在两种返然不同的文化遗存:一种是以珠江三角洲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为代表的“土著文化”;另一种是以石峡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笔者认为,广东新石器时代晚期存在着的是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的二种考古学文化,他们分别代表了广东以稻作经济为…  相似文献   

14.
河姆渡文化的扩散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明  刘淑华 《南方文物》2005,48(3):114-118,113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新石器时代研究史上的突破性成果之一。河姆渡文化以其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稻作遗存引起海内外考古、历史、建筑、农学、美学、艺术等学科的极大关注,被推选为“20世纪中国100大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文化分布在我旧东南沿海,面向海洋,作为环太平洋文化圈中的重要一环,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河姆渡文化的扩散与传播已成为研究东南亚群岛和太平洋地区史前文化发源的关键课题。本文试就河姆渡文化的扩散与传播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5.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位于中国东北地区辽西老哈河流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祭祀遗址,也是中国文明起源史上重要的祭祀遗存。  相似文献   

16.
城头山遗址位于湖南澧县,地处华中地区澧阳平原,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距今6500~4000年)聚落考古的大型古遗址,具有2500年延续使用期,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古城遗址,属中国文明起源史上的重要遗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江南和朝鲜半岛都发现有支石墓和史前稻作农业遗存。本文从支石墓和稻作遗存的比较研究中,推断先秦时代两地存在着海上文化交流,古越人的造船、航海技术以及海流和季风是两地海上交往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3千纪晚期,泰国他钦河流域至马来半岛出现了以空三足斝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班考遗址最为典型。该遗址的墓葬根据随葬陶器分为甲、乙两类,代表着不同性质的考古学遗存。从陶器组合关系和器物特征来看,甲类墓葬与岭南地区石峡文化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此时黄河与长江流域的粟作和稻作农业伴随着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技术体系进入东南亚地区,在此背景下,班考遗址复杂的陶器风格、随葬幼猪、石锛的大量出现以及泰国和大陆东南亚动、植物考古研究等多重证据似乎表明,具有农业特征的新石器文化也进入这一地区。所以班考遗址为探讨泰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多样性,大陆东南亚与中国的交流与互动等问题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东台开庄为江淮东部一处内涵明确的以龙山文化时期遗存为主体的新石器时代末期遗址,兼有少量良渚文化遗存.通过对遗址开展的浮选获得了水稻和粟等农作物,狗尾草和藜属等杂草类种子,芡实、菱角、栎果等其他可食遗存.稻作是开庄遗址良渚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时期最重要的农耕生产内容.农业在聚落生业中不占绝对优势,先民采集狩猎作为食物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索皖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文化面貌,2012年春夏之际,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泗县进行了重点区域的调查。共发现3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分别是于庄、唐圩、张集遗址。于庄遗址与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文化面貌较为一致,距今约8000年;唐圩、张集遗址与蚌埠双墩遗存较类似,距今约7300—6700年。这三处遗址的发现对进一步认识淮河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