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瞿昙寺位于青海省乐都县瞿昙河北岸,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大而又质量精良的明代寺院。整个寺院包围在土筑的堡城之中,完全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布置,主要的建筑都坐落在中轴线上,寺院建筑由三个各自独立的院落组成,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  相似文献   

2.
从吐鲁番文书可知,唐代世俗政权在利用僧尼籍及寺院手实来限制寺院僧侣数量和土地规模的同时,还通过向寺院征纳税役、控制及放良寺院依附人口、掌握寺院财务收支状况等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州寺院经济的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寺院藏书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磊 《文献》2002,(4):176-191
一、寺院藏书的历史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藏书的兴起阶段.汉地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浮屠经》是第一部成文的汉译佛经.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汉明帝在洛阳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教寺院藏书便随即产生.  相似文献   

4.
京都寺院考略余干生引言寺院是宗教活动基地。本文所论限于佛教寺院。佛教大约于公元6世纪,直接由中国或假道百济等朝鲜半岛国家传入日本,以梁朝人司马达在日本的坂田地区宣讲佛法(522年)①和百济国圣明王向日本钦明天皇奉献佛像、经论等物(552年)②为肇端。...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乡村寺院之社会作用有别于那些在城市或"名山"中的寺院。鉴于在古代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乡村民众的信仰成了宗教在社会存在的基础,所以乡村寺院对佛教的社会作用至关重要。这些乡村寺院和当地社会互相影响,寺院作为地方民众的重要公共场所,促进了农村的文化经济、习俗信仰和慈善事业,地方社会则影响寺院的僧人和信众之素质、宗教形态,甚至寺院建筑。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编     
论点摘编略述藏传佛教的寺院体育甄滋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二期上发表文章认为,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不仅与政治经济科学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宗教的联系也源远流长。藏传佛教的寺院体育内容丰富,文献和寺院壁画多有记载。如树珠尔...  相似文献   

7.
泉州史迹     
《福建文博》2020,(1):F0003-F0003
清净寺位于泉州涂门街,始建于1009年,为中世纪西亚伊斯兰教寺院建筑风格,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现存建筑包括门楼、奉天坛、明善堂顿号古井,及多方与寺院历史有关的碑刻。洛阳桥洛阳桥,位于洛阳江入海口处,原称方安桥,1059年由蔡襄主持建成。  相似文献   

8.
李广斌 《攀登》2012,(5):94-97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一种特殊的基层组织,在多民族聚居地区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对寺院的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青海的社会稳定和发展,甚至关系到整个西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本文在总结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社会管理创新主要成就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寺院社会管理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寺院社会管理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原是《拉萨寺院调查记——西藏寺院调查记之一》中的一节,后在考虑发表该调查记时,既因文字数量较多;更以本节内容主要是记录布达拉宫库藏的部分明代文书,与叙述拉萨地区其他寺院的体例不同,所以决定撤出,另作《西藏寺院调查记之七》单独刊露。 1959年7月和1988年8月两次小住拉萨。前一次曾在布达拉宫工作5天,重点参观调查了颇章嘎布(白宫)和库藏文物;后一次是一般参观性质,仅用半天时间补记了颇章玛布(红宫)建筑。  相似文献   

10.
正目次一前言二百济佛教寺院遗址的发掘概况三寺院遗址的分布及其与都城的关系四佛寺的平面布局及木塔的建造技术五陵寺、住宅献纳性质的寺刹六结语一前言自384年佛教正式传入百济后,汉城(今首尔)、熊津(公州)、泗沘(扶馀)等地陆续开始修建寺院。但从目前的发掘调查结果看,除扶馀地域外,首尔、公州等地并未发现百济时期佛教寺院遗址(图一)。迄今扶馀与益山地域共发掘寺院遗址十余处,似均为538年百济迁都泗沘之后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文化是青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寺院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集合与代表,为发展青海藏区佛教寺院旅游业具有很大潜力和资源支撑。本文以客观存在的藏区佛教寺院旅游为基础,充分考虑各寺院特点、相互联系及地区差异的条件下,将青海藏区佛教寺院旅游划分为北部铁路沿线寺院旅游区;中部黄河—柴达木、察汗乌苏河谷地寺院旅游区;南部高原寺院旅游区三个大区。  相似文献   

12.
白云寺位于河南省民权县尹店乡白云寺村东西南,距县城20余公里,为豫东地区现存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历史上河南省八大寺院之一.寺院创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原名"白云庵",因每至夏秋季节白云缭绕,更名为白云寺.金、明时期寺院两次毁于兵火.清康熙二十六年大规模修葺扩建,达鼎盛期,其间重建山门、钟楼、鼓楼、五大佛殿、藏经楼、千佛殿及廊房达千余间,聚纳僧众800余人,寺院占地500余亩.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藏传佛教寺院管理主要是指由寺院管理者对寺院内部的管理,是寺院自身各种管理工作的总称。它具体包括政府根据社会的需求所要进行的对寺院活动的宏观的规范,也可以包括佛教协会根据佛教教义和传统以及整个佛教事业发展的需要对寺院进行的指导和引导。本文针对新时期藏传佛教寺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4.
青海乐都西来寺明水陆画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来寺位于青海省乐都县碾伯镇东关街(图一),据寺院原山门西山墙上墨书的《佛门弟子杨蕃创建佛寺始末根缘记》(见文后附录)记载,该寺院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落成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寺院在清康熙、光绪年间曾有过修葺。西来寺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原由山门、过庭、东西两厢房、大殿两进院落组成,总面积2184米,现存大殿一座(图二)。西来寺现存文物中,有一套共24幅明代绢质水陆画,保存完好。这些画笔法细腻,  相似文献   

15.
试论晚唐五代宋初敦煌寺院财产管理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文书中保存下来了许多关于寺院财产管理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反映出晚唐五代宋初敦煌寺院在财产管理中的公开与透明、寺院财务管理人员任职的进步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对了解当时敦煌寺院财产的管理状况及敦煌寺院经济大有裨益,同时还在进一步了解我国唐宋时期各地寺院经济的管理及对今日的财务活动提供借鉴作用等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佛教在东汉初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先是由人口述佛经,后来才传来佛经与佛像,建立了寺院①(本文所记述的寺院仅限于汉族地区的大乘佛教寺院,对蒙古地区的寺院、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小乘佛教寺院及西藏、青海的喇嘛教寺院概不涉及)。相传中国最早的寺院是东汉的白马寺。最初的白马寺是什么样子,已不得而知了。《魏书》上讲“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根据这条记载,从逻辑上讲白马寺是仿造印度的寺院形制而造。但许多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其根据是汉代中国建筑风格与印度建筑风格截然不同,何以见得最初的白马寺是以仿造印度…  相似文献   

17.
深山古刹     
李振秀 《中国土族》2014,(Z1):63-64
<正>佑宁寺佑宁寺,全称"郭隆贤巴林",简称"郭隆寺",清朝雍正皇帝赐名"佑宁寺",沿用至今,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佑宁寺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在明末清初之际,达到鼎盛时期。寺院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成为俱备了显宗学院、密宗学院、医明学院和时轮学院以及法舞院的宗教圣地,驻寺僧侣达到7000之众,寺院规模曾一度超过塔尔寺,成为湟水流域和祁连山东段的最大寺院,被誉为"湟北诸寺之母"。佑宁寺寺规严格,学经成风,名僧辈出,广弘佛法,有大小活佛二十多位。章嘉活佛、土观活佛、松布活佛、却藏活佛和王活佛在清朝受封"呼图克图",尤其  相似文献   

18.
<正>一、太阴寺大雄宝殿内雕塑太阴寺位于山西省绛县城东南卫庄镇张上村,距县城7.5公里。因寺院坐南朝北,背阳面阴,古称太阴寺。该寺始建于北魏,北周天和三年至清乾隆二十四年,曾多次修缮。寺院规模不大,在原中轴线上从北往南依次建  相似文献   

19.
库伦兴源寺历史悠久,是藏传喇嘛教在东北地区的代表性庙宇,无论是寺院历史,寺院建筑,以及寺院的建筑文化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本文就此给以简单阐述,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0.
肃南县文殊山石窟寺院杨益民唐晓军文殊寺,藏语称“嘉祥高巴”,是古代河西地区颇有名望的佛教寺院之一。它位于今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区文殊村(区政府北1公里)文殊山上,原属酒泉县祁明区,1954年划归肃南县管辖。寺院依山而建,以文殊沟为界,分前山和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