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源 《旅游纵览》2011,(12):66-68
深圳,这座只有30年历史的年轻城市,在谈及它的文化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忘记它历史的厚重。然而在深圳东部的大鹏半岛,有一座古城堡在用它的沧桑诉说着深圳的过去,它就是——大鹏所城。  相似文献   

2.
正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在历史上曾设立过宝安县、东莞县、新安县等,管辖范围覆盖今深圳十区和香港。将6000多年的人类开拓史、1700多年的宝安县历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和大鹏城史等与海上丝绸之路联系起来看,深圳历史已经深深铬下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印记。这些印记不仅是两者文化底蕴的象征,更是未来深圳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融合发展的重要指引。在以往研究中,对深圳的历史研究多是追溯到改革开放时期,以深圳特区发展历史研究为主~([1][2][3]),而专门针对深圳这一地区的  相似文献   

3.
深圳方志馆建设终于立项,思前想后,感慨良多。 深圳建市近30年,已建成一大批各种类型的文化设施,为深圳“文化立市”奠定了较好的硬件基础,但独独缺少一座能够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方志馆。深圳虽然建市时间不长,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但若溯源论其历史,却是十分悠久的。就编修地方志来说,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深圳地区也有编修地方志的历史。据专家统计,深圳历史上曾经有过上十种地方志,至今还保存着两部完整的清代县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曾以"深圳速度"和"一夜城"的美誉举世瞩目。可就在深圳创造现代辉煌的过程中,却有人误以为深圳是一个缺少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沙漠",是在"小渔村"基础上蹦起来的"暴发户"。事实并非如此。深圳地区虽地处祖国南方边陲,却依山傍海,气候温和,自古以来就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又是内地移民和海外交通的要地。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经文博和文化工作者改革开  相似文献   

5.
深圳!深圳!     
<正>深圳,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中国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深圳,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第一扇窗。1980年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开始,它的命运就成为中国最近30年命运的写照。30年间,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30年间,深圳以它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推动着中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深圳还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行者,是思想解放和自主  相似文献   

6.
卢弘 《纵横》2000,(12)
广东深圳是我国开放的第一个“窗口”,深圳的沙头角则是“窗口的窗口”,去深圳观光的人必去沙头角。不过以前的深圳和沙头角却不是现在这样,我在40多年前(即1959年)去过那里,并且留下了当时的速写,正好成为深圳和沙头角今昔对比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去年七月先后在北京、昆明召开的“中国文化遗 产保护和城市发展国际会议”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九九年昆明年会”,与会专家分 别达成《北京共识》、《昆明宣言》,再次呼吁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遗产,决不 能以牺牲历史文化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与全国各大城市一样,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经 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将更加繁重。本文试图以可持续发展思想 为指导,对深圳文…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城市需要历史的记忆。建立自主创新型城市需要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博物馆是城市化的一张名片,是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因此,发展博物馆事业在实施“化立市”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近年来深圳市人大、政协的代表十分关注物古迹的保护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每年均提出议案,呼吁广大市民提高物保护意识,提请政府加快相关立法并加大财政投入。2005年5月,深圳四届人大会议期间,林源昌等11名人大代表建议将设在市民中心的深圳历史博物馆建成示范博物馆,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象征和明程度的标志。并以该馆为龙头。组建全市博物馆网络。具有远见卓识的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大、政协提出的议案,充分采纳,将2005年定为“物保护年”。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26日是深圳市(经济特区)建立10周年纪念日。这是深圳人民艰苦创业的10年,也是经济起飞和文化发展的10年。深圳的文物考古工作也和其他战线一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文物调查、保护与征集,考古发掘与研究,博物馆建设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作了很多工作。一深圳是一个年轻的现代化城市,又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载东晋咸和六年(331年)于当地建宝安县,至今已1600多年。从目前考古发现资料来看,约距今5000年前,已经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繁息,创造了独特的文化。深圳的考古调查虽然在本世纪50年代就  相似文献   

10.
1962年,在深圳尝试对外开放的时候,有十多万人次涌入深圳,五万多名外流、逃港未遂人员被收容遣返。斗转星移,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近年来,从香港及海外回流的人越来越多,逃港现象已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1.
深圳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前身是什么?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深圳在建市前是一个小渔村,改革开放后从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大城市。笔者在阅读深圳改革开放史之余,认为需要还她一个真实的过去。  相似文献   

12.
60岁生日那天,我辞去了《市场》报的领导职务,回到人民日报记者部作记者。1982年2月10日我踏上了赴深圳的征途。深圳,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勇敢尝试和伟大创举。但是,成功和失败,还没有分晓。一切都还在试验之中。我是怀着看一看的心情到深圳去的。就是说,能报就报;不能报就算。按照历史习惯,试验中的典型,中央党报一般不做报道。我们所报道的典型,几乎都是成功了的,中央领导人肯定了的,绝对有把握的。就是说,我们的传统习惯,是只报结果,不报过程。报过程多是事后回叙,…  相似文献   

13.
曾为慈禧侄儿疗骨伤,陈赓将军张榜保护,又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老中医俱有200多年历史的深圳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将后继乏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张宇 《神州》2011,(25):76-81
十一长假,天气格外的好,但苦于在长假期间出行的人太多,我只好在家宅着,不禁回想起今年年初去深圳出差加游玩的一次经历,于是收拾心情,小作一篇文章,感慨点滴,以飨后来者。深圳  相似文献   

15.
民俗陈列由于展示内容的通俗化,在博物馆展陈中打破了文物罗列的教科书化,如讲故事一般更加注重"俗"。民俗文化深圳博物馆的第二大基本陈列《深圳民俗文化》通过集中展示区域民俗、广府民俗、客家民俗和海洋文化习俗,全方位讲述了一支乡土味浓郁的"深圳故事"。作为深圳民俗文化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展览,《深圳民俗文化》借鉴了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香港故事》、首都博物馆的《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等国内其他综合类博物馆的民俗陈列,展陈语言逻辑清晰,表现方式灵活多样,展陈效果极具感染力,是深圳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基本陈列之一,对深圳地区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深圳博物馆《深圳民俗文化》陈列展为例,从展览文本、表现手段、空间布局、受众体验等角度分析民俗陈列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6.
保税区是继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开放层次最高的海关监管特殊经济区域。深圳经济特区是最早创建保税区并最早进入实际运作的地区。早在1986年,深圳市就开始对创建保税区模式进行探索,先后建立了3个在功能开发、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各有特色的保税区,形成了集加工、生产、物流、研发于一体的多功能经济区域,为深圳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深圳保税区的发展历史,是我国保税区发展历史的一个精彩缩影。深圳保税区管理局决定编纂专志记述3个保税区的历史与现状,总结其历史经验,是极富远见卓识之举。下面仅就该志的主要特色,略加评述。  相似文献   

17.
王硕 《百年潮》2012,(1):22-26
正20世纪80年代,深圳改革风起云涌。中国实验大学破空而来,中道未成,其创办理念和经过情形,为今天高校教育改革尤其是筹建新大学,提供了历史借鉴。陈树柏提议创办一所新大学陈树柏(1929—),广东茂名人,华裔美籍学者和教育家。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担任美国加州圣克勒拉大学电机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系主  相似文献   

18.
正深圳自确立经济特区后,一夜崛起,跻身现代化的新型城市,被美国誉为"一夜城"。随着对外开放和贸易交往的不断扩大,及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天天临近,当时的深圳市火车站已经远不能满足深圳发展的需要,一时建新火车站的呼声四起。1989年11月23日,在隆隆礼炮声中,深圳新的火车站终于开工施建。1991年4月,新火车站即将完工之时,  相似文献   

19.
深圳大盆菜     
深圳河两岸的香港、深圳本土乡民,大凡春节、元宵、中秋节日庆典或嫁娶、祝寿、添丁.酬神、宗亲祭祖诸项活动,各方亲朋戚友,团聚乡间,“大棚”入围着大盆菜,数日数千数万人饮酒庆贺。  相似文献   

20.
李灏 《百年潮》2011,(1):15-22
从1985年到1993年,我曾任深圳市市长、市委书记。这8年,是我一生的幸运,可以放手做事,大胆试验,大胆地闯。现在这些都已经是过去时了,功过是非,历史自有公论。深圳发展的模式并不是固定的,但领导者需要对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才能有的放矢解决问题走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