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燕萍 《收藏家》2014,(11):59-64
红山文化玉器的出现是在距今45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主要遗址群分布地点在我国的内蒙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吉林北部等地。红山文化玉器的命名时间是在1935年对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之后,但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出土时间应该早干它的命名时间,至少不应该晚于清晚期,因为在被确认为真品的民间流传的红山文化玉器中,有些就属于收藏中的“熟坑”,从包浆上观察估计,其中有些熟坑的被把玩时间不会低于100年;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中国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的西辽河流域,发现了几批随葬玉器的红山文化墓地。这些玉器以其良好的质地、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引人瞩目,蜚声海内外,被称为“红山文化玉器”。  相似文献   

3.
动物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基本都出于较高等级墓葬,其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本文从原始礼制、宗教、经济及文化影响方面试析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1,(8):56-56
由郭大顺、洪殿旭主编的《红山文化玉器鉴赏》一书于2010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5.
红山文化玉器作为物质文明的载体,记录着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发达的玉工艺制作水平,但古人是如何制玉的,特别是玉器块口是如何切割的,切割面呈现何种状态;玉器的孔是如何钻的,钻孔后留下何种微痕,这些一直是研究红山文化玉器制造工艺的课题.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地证明红山文化时期,人们已掌握了娴熟的线切割技术和钻孔技术,而且这种技术对中国和东北亚、东南亚地区玉器制作技术均有一定影响,对研究古代人类工艺技术和科技发展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良渚文化玉器原料来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国俊 《南方文物》2005,21(4):28-30
良渚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化遗存,年代范围大约在距今5350~4150年之间。良渚化具有高度发达的社会明。发达的玉器制作业是良渚化最为显的特征,出土了大量种类齐全、磨制细腻、雕刻精细、花纹图案精美的玉器。  相似文献   

7.
乔万宁 《收藏家》2010,(6):40-42
一直以来,古玉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新石器时代玉器,自八千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时期延至红山文化时期,这段时期的玉器工艺时代特征非常显著,民族风格也很鲜明,诸如玉、鸟形、碧玉龙、黄玉龙等等,玉器雕工之精细,选料之讲究,造型之奇特,内涵之深邃,蕴含了远古人类对自然人文现象神秘之怀想,奠定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牢固的尚玉礼玉神玉痴玉之根基。  相似文献   

8.
花厅基地遗址地处南北文化的交汇地带,各种遗存中所反映出的文化因素非常复杂,融合了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南北文化的特点.本文主要利用考古类型学及文化因素分析法对花厅墓地遗址出土的玉器资料进行粗浅的分析,并讨论花厅墓地的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在皖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化分期基础上,系统地考察了玉器的种类、形制、纹饰、质地、组合、工艺、功能等内容,并指出皖西南地区玉器是江淮地区及长江下游地区用玉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张忠培论良渚》一书收录的7篇关于玉器文化研究的论文,代表了先生关于这一研究的理念。张忠培先生认为,玉器玉文化的研究应当分作三个层次进行,即"实事""求是""通古今之变"。本文为读者详细导读了先生的玉器文化研究三步走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式。将其表述为从考古学家的立场出发,带着考古学的问题,使用情景考古等方法,研究考古材料,得出考古学认识。  相似文献   

11.
宿晨 《收藏家》2008,(5):43-48
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赤峰红山而得名。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古文化,距今5500毛左右。除最引入瞩目的大型祭坛遗存、丰富多彩的彩陶遗物外,成批精美的玉器和玉龙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徐琳 《收藏家》2010,(4):35-38
红山文化是史前北方燕辽地区一个重要的考古文化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距今约6500-4800年,红山文化玉器主要出现于红山文化晚期,距今约为5500-4800年。本文评述重点是红山重器的三件玉雕人像。第一件是考古发掘品。2002年,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四号墓人骨骼的左侧骨盆外侧出土了一件玉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红山文化的特殊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承的条件下,对红山文化玉三孔器的造型、纹饰、出土情况、结构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合已有的考古发掘报告,参考了有关的历史文献,从玉神学、玉文化的角度说明了红山文化玉三孔器使用功能为巫师通神的法器,同时对相同和不同的观点都作了分析,进一步阐明此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勾云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玉器中较为常见、特征明显的一类器物,以其质朴而带有神秘气息的造型,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一、勾云形玉器①的发现和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考古人员在红山文化遗址中采集到了中央及四角带有卷勾的扁平长方形玉器,此类器物于1973年正式发掘出土,并被命名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对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的神格及其原生形态问题,进行了再次讨论,认为它本质上属于鸮纹透雕玉器,是红山文化先民崇鸟礼俗的产物,它所代表的神格是鸟神.  相似文献   

17.
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makes a summary thd jade of Hongshan. It defines the Jade by chronological order and ampl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ade and Hongshan Culture.The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the early, the generating of reseach and the expanding stage.In the end,it points som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世界遗产》2014,(1):58-59
牛河梁遗址、红山后遗址和魏家窝铺遗址是红山文化的重要代表,可追溯到6000至5000年以前。红山文化根据红山后遗址命名。牛河梁遗址属于中国红山文化晚期,与其他两处红山文化遗址相比,其范围最广、保存最好、出土的文物也最多。  相似文献   

19.
靳彦乔 《收藏家》2011,(9):35-40
一.神秘的中国玉文化 玉器在中国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上都发挥过其他艺术品不能取代的作用,中国古代玉器承载着颇多的文化内涵,并蒙上了一层使人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这就是中国独有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20.
Jade silkworms unearthed from the sites of the Hongshan culture reflect that the mulberry silkworms and tussah silkworms were recognized and utilized in the Liaoxi (west Liaohe River) valley from at least 5.5 to 5 thousand years ago. This not only makes the Yan-Liao region (extending from the Yanshan Mountains to the Liaohe River valley), where the west Liaohe River valley is located, become another prehistoric center of silkworm resource utilization besides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ut also traces the earliest time and the area of the utilization of tussah silkworms in China from Shandong Peninsula in the Han Dynasty to the west Liaohe River valley in the Hongshan period. Meanwhile, the quantitative superiority of jade tussah silkworms implies that wild silkworm resources were still the main source of silk for the Neolithic inhabitants. The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 means of“taking jade as silkworm” and“turning silkworm into dragon” in the Hongshan culture coincide with those in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and are a vivid portrayal of the Hongshan culture as a direct root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