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江 《攀登》2001,20(2):73-75
我国的地区间平衡发展战略,是在政府的推动和主导之下不断地向前演进和发展,其中作为政府调节性工具的公共政策,对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利益分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轮西部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西部各省区政府必须结合各自的实际,创造性地用好用足中央给予的一系列倾斜政策,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是保证中央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均衡发展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张苋 《沧桑》2010,(4):74-75,102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能否充分应用已有的科技、进一步提高现有科技水平已成为制约一个地区产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我国各地区科技水平差异显著,差距在不断加大;这一差距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表现尤为突出,呈现从东到西由高到低的梯次分布,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以调整地区差异,提高产业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3.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民利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利益观,高度重视民生民利。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着力化解各阶层利益矛盾,引领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袁成达 《世界》2004,(7):12-15
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的第五年,五年来,中国的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已发生巨大变化,提出东资西进,正当其时。“东资”,指中国东部地区的资本,主要指东部地区的民间资本:“西进”.向西部地区转移进入。东资西进,就是指东部地区的资本源源进入西部地区,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开辟财富创造的新天地,开创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在民族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地方政府、民族旅游景区、民族旅游企业、当地社区和民族旅游者是五个核心层利益相关者。随着民族旅游发展的不断深化,这些民族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冲突、利害关系也日益显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民族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结合民族旅游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民族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图谱以及核心层利益相关者两两之间的关系,试图提出民族旅游开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刘文 《攀登》2009,28(3):67-71
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日趋多样的社会利益关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建立健全科学的利益调节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进而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冯铁藜 《神州》2012,(9):7-7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发展旅游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多元多样多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特别是青海的县级政府,由于地处我国西北,经济发展欠发达,少数民族较多,社会矛盾更加凸显,一般的利益矛盾会与民族关系和宗教问题结合在一起,以民族矛盾或宗教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历史上固有的民族问题也会在利益分化后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中被激活,并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地方政府在政策制订及执行过程中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本文就青海省县级政府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杨军 《满族研究》2012,(3):5-10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在党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各民族信仰各异、生活环境不同、生活水平有高有低等,各民族之间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势差、文化势差、社会势差、心理势差,也会产生因经济利益引发的磨擦,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风俗习惯不同产生的风波,宗教差异产生的误会等等.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内事务的民族问题易被极个别敌对势力所利用,扰乱少数民族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破坏民族团结.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有必要建立民族关系预警系统.然而建立民族关系预警系统是一种新探索,尚无章可循,有必要加强探索,巩固、发展我国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0.
桑杰 《攀登》2010,29(5):2-4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十年来,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作为处理我国民族问题基本制度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以及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观的矛盾及解决藏族传统文化中占据影响力最大的宗教文化本身属于稳定的、缺乏快速反映力的一种文化,所以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与现代化新型文化观之间发生矛盾。孙林发表在《中国藏学》去年第四期刊物上的《适应与变迁》一文,探讨了在我国藏族地区现代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去粗取精的研究和实践。文章介绍了藏族传统文化观的主要特征:1、宗教信仰强烈,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2、人生观上,注重来世幸福,轻淡于现世的物质生活;3、在价值观上表现为为人处事重和谐忍让,甚至宁可放弃自己正…  相似文献   

12.
灾害旅游作为汶川灾后重建的一种发展思路而受到关注,而这必然会涉及伦理问题。本文基于伦理学视角,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了作为灾害旅游中矛盾双方的旅游者和旅游地在各方面表现出的冲突及伦理问题,即各自在道德和利益两方面的矛盾。通过伦理视角来审视灾害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创新性。本文认为,在灾害旅游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兼顾旅游者与旅游地,道德和利益之间的均衡关系;需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用外在的力量来约束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并通过教育,以加强自律的方式引导各个利益主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旅游景区与景区内农家乐在经营管理上相融相生,又存在一定矛盾。以江津四面山为例,在阐述景区内农家乐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收费旅游景区与景区内农家乐之间存在进入受门票阻滞、经营上各自为政和受制于景区发展等矛盾,并从管理体制和利益博弈层面剖析了矛盾根源,提出了构建旅游景区与景区内农家乐的共生关系、建设全域旅游景区、运营流程优化和再造、多元增值拉平淡旺季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缩小西部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差距,成为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之一。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也有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问题和困难。为此,党的十六大为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在基层建设用地规划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尤其在农村经济基层的建设用地规划上出现了很大的矛盾,如果不解决基层建设用地规划中的矛盾,将会大大延缓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制约农村经济建设的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各地区开始重视农村基层土地管理,耕地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部分地方开展了城乡基层建设用地规划增减试点,这对统筹城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出现缺乏合理管理措施的现象,如基层建设用地规划分配缺乏实际依据,决策上存在问题,而且基层建设用地规划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与征地者与用地者之间的矛盾尖锐,更有部分地区的少数地方政府出现未与土地持有者协商一致而强拆强建现象,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土地持有者利益和政府形象,文章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基层土地规划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就当前的基层土地规划的经济性以及发展性问题提出了几项建议,期望对其有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穆永强 《丝绸之路》2009,(22):41-42
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立法,以协调西部经济开发与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商业开发与原真性保护等诸多关系为宗旨,是完善西部开发法律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必将对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文化多样性格局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业化进程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着工人、资本和权力三者之间结构关系的变革。工人与工厂主之间矛盾尖锐和冲突不断,劳资双方基于各自经济利益进行经济斗争,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调节矛盾或抑制冲突的路径。而代表国家权力的沙皇政府却无法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新需求,对劳资矛盾仅采取第三方的调解立场,而并非从根本上推动劳资双方经济利益的发展。在革命前夕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沙皇政府无力维持国内基本的社会经济秩序,最终导致劳资矛盾转化为劳资双方对于现实政治的共同反抗。  相似文献   

18.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各地区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人口素质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同时受各个时期国家政策的影响,加上历史、投资取向等方面的因素,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了地区间的差距。这种差异不仅极大的影响着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际社会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之间的友好和对立,国际政治力量的组合与分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作为国际社会基本行为主体的国家“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换言之,国家之间利益的联系和矛盾是国际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当今世界的任何国家,在国际社会中都具有两重性,或者说,在国际关系中,任何国家的“国家利益”都具有两重性。其一,阶级性。任何国家都是统治阶级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在对外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冯海英 《攀登》2014,(2):103-108
青海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地理单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青海经济发展阶段,对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借鉴西方发展政治学家、发展经济学家的相关理论,基于比较视角,从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两个维度对青海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并得出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