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化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由于有关中国近代化问题涉及如何阐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有助于对近代中国发展趋向的认识与把握,进而从较深的层面拓展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并为当前的现代化事业提供历史的资鉴,因而逐步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围绕着中国近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现代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逻辑演进;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社会同时经历了资本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变迁。这两条线索在实践中的相互生成,展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经纬,构成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主体图像和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3.
论文 一、总论二十年代在旧史学斗争中初建的马克思 主义史学理论周朝民厉史教学 间题1期西方史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 学的创立房德邻历史教学10期史学史的若干理论间题论纲彭池江 汉论坛8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回顾张海鹏近代 史研究6期中国近代史宏观学术研讨会综述渐醒 档案与历史5期重新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近代中国的论 述王燕军河北学刊3期对中国近代史基本间题的再认识夏东 元历史教学间题1期110年中国近代史应以戊戌变法为分段 线—兼论中国近代史体系问题 夏东元历史研究4期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与进步潮流之辨 张凤翔内蒙古大…  相似文献   

4.
论文一、总论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综 述蔡京柱近代史研究1期 “帝国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研讨会综述王顺生教学与研究 1期1986一199。年中国近代史研究概述曾 景忠史学月刊5期怎样选择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突破口张 连起学术研究1期研究中国近代史应树立新坐标姜秉正 学术研究I期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吴 康零社会科学研究1期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间题的新思考关 威河北学刊3期‘两个过程.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自 议宋德华学术研究4期屈辱.抗争.探索—谈谈中国近现代史 的基本线索彭明历史教学5期也谈110年中国近…  相似文献   

5.
文摘     
一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一场革命史还是一场现代化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思想理论战线“拨乱反正”的进行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展开,一些近代史研究者开始对“文革”前17年问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得出的基本认识进行重新认识,一种关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新思路提出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不是历史学家,但他的历史观值得我们研究。他视历史学为一门科学,他对中国古史分期、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科学体系以及近代社会的性质等重大历史理论问题都提出了看法,有的符合唯物史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影响,有的则缺乏科学性,存在明显的缺陷。陈独秀历史观影响他对中国现实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7.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当今,有的论者认为,两者都“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有的论者则“不认为有理由按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线索来论述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关于戊戌变法的进步性,现在不承认者希罕了。争论的焦点在洋务运动上。后者基于认为“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马工程《中国近代史》教材的编写过程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意在为高等院校历史系授课教师提供一个使用该教材的明确说明。本文强调了《中国近代史》教材的学科对象,指出教材的编写既不采用所谓"革命史观",也不采用所谓"现代化史观",而是以唯物史观做指导,按照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来编撰历史,处理史料,做出结论。教材坚持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认为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规律性认识。贯穿《中国近代史》教材的总的思想是争取独立和民主,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国家的富强,就是努力发展实业、科学和文化教育。换句话说,这也就是中国人民在近代为了民族的复兴所走过的历史轨迹。把体现这个思路的历史事件贯串起来,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同时,教材坚持了近代中国的革命高潮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12年前,当中国近代史研究仍然局限于政治史或阶级斗争史的狭小领域时,刘大年提出以近代经济史作为突破口,随之而来的便是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兴盛,并且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主要任务、社会性质等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研究条件。近年来,随着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一部分学者似乎已不再满足于曾经辛勤耕耘过的园地,开始讨论寻找新的乐土和新的突破口。主张从社会思潮方面入手者有之;要求以文化史和社会史角度突破者有之;强调以研究清末统治阶级的的活动为重点者亦有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史体系体例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8月下旬在湘潭大学的教学科研基地湘西天子山举行。全国各地中国近代史教学、科研人员75人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的论文著作近20份。与会同志围绕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近代中国社会的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吴剑杰 《近代史研究》2001,1(2):258-28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思想理论战线“拨乱反正”的进行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展开,有的近代史研究开始对所谓传统观点,即“革”前17年间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得出的基本认识进行重新审视,初步提出关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新思路。此后,赞同和运用这种新思路的研究日渐增多,至90年代,研究成果续有发表,这种新思路也发展成为一种新“范式”,以这种新“范式”构架中国近代史的学术作也有多种出版,其中由冯林先生主编,改革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
再论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玮 《安徽史学》2000,(3):9-11
中国逐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事实,也早已成为人们对近代中国的基本认识。然而,众多的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著作,包括这些年来出版的新……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对其探索有益于对中国近代史发展流脉及历史特征的认识和解读,也有助于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出现过两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论辩,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理论的建设。本文是对这两次探索和论辨基本情况的梳理和评述,其主旨在于捋清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历程,并为新世纪深入研究这个理论问题提供基本的学术史背景。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制度史是20世纪中国史学所提出的充满争议性的领域之一。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史研究的产生演变为线索,考察唯物史观基本理论和方法论与近代史学转型之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代西方“世界历史观念”即指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历史理论。系统考察近代西方“世界历史观念”的形成过程,并探讨哲学和历史学的关系在其间演变发展的逻辑线索,有助于我们在方法论上搞清楚坚持和发展科学的“世界历史观念”的逻辑机理。本文拟就这方面问题谈一点浅见,旨在求教。近代西方“世界历史观念”的产生有其深远的思想渊源。但要正确地追溯其思想渊源,科学地考察其萌生过程,必须首先搞清楚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历史哲学与“对历史的哲学思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世界历史理论具有双重规定性:哲学历史观上的和具体的史…  相似文献   

16.
宋平章 《史学月刊》2002,(1):126-128
自近代以降.中国思想界的中西文化之争不绝于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就是一部如何阐释中西文化的历史。表面上看,这似乎仅亿关系文化问题,其实,隐藏在这种文化论争之后的是一个远远超出一般学术意义的更根本的问题: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一为解决中西文化的冲突,调适二者的关系,近代以来人们所持的态度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即复古派、西化派和折中派。在这三种路径中,复古派虽时有张目,但其基本趋势是逐步走向式微,而西化派与折中派的消长则占据了中西文化冲突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17.
贾孔会 《安徽史学》2003,(4):49-52,106
清末民国时期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本文主要考察中国近代司法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总结中国近代司法改革的基本特点,探讨中国近代司法改革的意义及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凸现可以说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乃至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出现的历史主题.由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既承负着现代化进程也承负着半殖民地化进程的双重困厄,因而乡村社会变迁更多地表现为危机的加剧、交错和寻求解脱危机的基本走向.通过从1907年到1948年近半个世纪的<东方杂志>有关近代乡村问题主题的记录,或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近代乡村历史变迁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设计与建造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近代大学校园,奠定了我国大学建设发展的物质根基,时至今日多已成为各大知名学府中最具文化历史底蕴的区域部分。本文聚焦“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北洋大学,以其西沽武库校园的规划建设历史主线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检索相关的档案机构及近代古籍数据库中的史料信息基础上,分析和考辨1930年代校园“新计划”及其相关佚名设计图的史料线索,补述相关北洋毕业生与学校教员等“北洋人”,以及墨菲、门德尔松、阎子亨、杨廷宝等近代建筑师,在西沽校园建设中的活跃轨迹。结合对校园建成形态背后的设计思想源从与社会历史动因的考察,对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决策者和设计师的贡献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0.
吴汉全 《安徽史学》2006,2(3):87-96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五四时期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与同时期的李大钊一样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创者.陈独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和中国社会自身的变化来分析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认为近代中国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动,政治上成为"半殖民地",进而提出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反帝反封建是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陈独秀还以"革命史"观看待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深化了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认识.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近百年历程看,陈独秀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为近代史研究"革命史范式"的建立做了基础性的工作,是近代史研究"革命史范式"的重要开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