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9年8月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在焦作白庄墓群发掘M121和M122两座汉墓。M121和M122两耳室相连。墓中各出土陶仓楼及其他陶器组合,对研究焦作地区汉墓分期和陶仓楼的排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文集小黄村墓群共清理西汉至清代墓葬26座,其中汉墓13座。西汉墓M5为竖穴土坑墓,规模明显大于其他汉墓,营造方式在该地区其他汉代土坑墓中较为鲜见。M5出土遗物也较丰富,有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和木器。陶器主要有罐和壶,据形制判断,年代应为西汉晚期,丧葬风俗保留了较多的本土区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至12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温县文物管理所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南张羌镇南张羌村南抢救性清理了一批汉墓。其中M36、M89保存较好,均为竖穴砖室墓,出土有陶器、铜器和铜钱等。从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组合及特征推断,M36年代为西汉早期,M89年代为西汉晚期。两墓出土遗物比较丰富,为豫北地区乃至中原地区汉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2019年在许昌佛耳湖镇佛耳岗村共发掘墓葬156座,其中汉墓中三座M15、M146和M156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仍出土陶器17件,铜器2件等,为研究许昌地区汉代墓葬的埋葬习俗及不同时段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尚杰 《考古》2009,(11)
2004年11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肇庆市康乐中路清理出墓葬、水井、灰坑等遗迹。3座汉墓中M7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底中部有长方形生土棺床,这为广东目前发现的汉墓中所少见。该墓出土遗物较丰富,有釉陶器、陶器、铜器及滑石器等。据出土器物特征和组合及墓葬形制,M7的年代大致定为东汉初期。  相似文献   

6.
2016年3月至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四川宜宾县高场镇证明村五组的猫猫沱汉代崖墓群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崖墓20座。其中M10、M11仿木构墓门有斗拱、檐面、人头像、伏羲、女娲等图像,并出土陶器、瓷器、陶俑等。M10、M11的时代为东汉晚期,因部分出土瓷器属于邛窑系唐代的产品,不排除在唐代还有借墓埋葬的可能性。这次发掘对于开展川南地区汉墓考古学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博》2021,(2)
2009年,为配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宁夏固原杨家庄清理了12座汉墓,出土了一批陶器、铜器、铁器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推断墓葬时代为西汉早期至东汉中晚期。本次发掘为研究固原地区两汉时期的墓葬习俗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洛阳北窑西周墓墨书文字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64年开始,洛阳北窑陆续发掘清理了370余座西周贵族墓葬。在出土文物中,有7件带墨书文字的器物。这些墨书文字分别写在铜簋内底部、铜戈和铅戈的基部,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历史和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我们谨就这些墨书文字,试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2001年9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康店叶岭砖厂发掘汉墓15座,出土了陶器、铜器、铁器,其中一件绿釉陶鼎,在郑州地区已发现的同类墓葬中极少发现该墓群的发掘为研究郑州地区汉墓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王芳  夏晶  李则斌 《东南文化》2022,(2):51-60+197-198+206
2018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完成对江苏省仪征市刘集镇联营村汉墓M75的发掘工作。M75为竖穴土坑木椁墓,保存完整。墓中出土大量铜器、漆木器、陶器等,大部分保存较好。墓中出土的漆瑟器形较完整,在对瑟材质进行检测后发现其“桐底梓面”的制作方式较为少见。漆瑟的发现对于研究江浙地区汉代音乐文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伟  史骏  余伟 《东南文化》2022,(2):61-70+199-200
2018年,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对江苏溧阳青龙头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并清理汉代至明代墓葬48座。其中,M35为带墓道竖穴土坑墓,推测时代为西汉晚期;M22为带墓道砖室墓,推测时代为新莽至东汉早期。两墓形制清晰,出土有丰富的陶器、硬陶器、釉陶器、铜器、铁器、琉璃器等,器物组合较为完整,代表了青龙头汉墓的两种类型,对深入研究本地区的汉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白陶在辽宁地区的大量出现主要是在两汉时期,并且突然出现,迅速消亡。主要从时空分布、型式演变以及相关问题三方面对辽宁地区两汉时期的白陶器进行初步的分析。辽宁地区汉墓中的白陶器从西汉晚期开始出现,东汉中晚期最为发达,其种类主要有瓮、罐、壶、扁壶及钵五种。瓮的数量为大宗,种类也最为丰富,其密封及摆放也较为讲究。通过与山东地区汉墓材料的对比,推测辽宁地区汉墓中的白陶器最早由山东地区经海路传入辽宁地区,并最终扩散开来。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为配合新郑市天燃气管道施工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了位于市区文化路中段的2座汉墓。其中M2保存较为完好,并出土了19件铜器和陶器,其年代应为东汉早期。这2座墓葬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新郑市的汉墓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绍兴印山汉墓的出土的陶器、硬陶器和釉陶器,是浙江乃至长江下游地区王莽至东汉早中期墓葬较为典型的随葬品,对进一步了解汉代浙江经济水平,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04年8月浙江省海宁博物馆为配合建筑工程在龙尾山遗址清理了2座汉墓,墓葬形制为竖穴土坑墓,出土了7件陶器,大部分为釉陶。墓葬年代属于西汉晚期。汉墓在海宁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它对研究太湖流域的西汉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2011年4月,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仁皇山东部山腰抢救清理3座汉墓,出土有陶器、木器、铁器、青铜器、石器等文物。其中M1保存较完整,为湖州汉代墓葬考古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87年第1期《扬州平山养殖场汉墓清理简报》一文,报道了三件木牍。根据形制,实即为遣策。M3:37一件墨书三字,原释"大(食隹)(?)笥"。M3:44二件,一件墨书"大食笥"三字,另一件墨书四字,原释"(角仓)笋一笥"。对(食隹)、(角仓)二字的摹写及释读似乎有误。 (食隹)字见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二"酒食",段氏云:"饴谓之(食彦)。"旁注:"((食彦))一作(食隹)。"但汉人随葬之饴类食品多称糖或(饣昜),如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简97"孝(胶)煬((饣昜))一资",简121"唐(糖)一笥",未见称(饣隹)者。所谓(食隹)应是鸡(雞)  相似文献   

18.
《文博》2020,(4)
2010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抢救性发掘汉墓5座,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等一批文物。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推断时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这批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这一时期长安地区特别是长安东南郊平民阶层的丧葬风俗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20,(12):37-50+2+1
南郊唐墓位于宁夏固原市西南新区。2015年6~7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清理了汉代至明代墓葬27座,其中唐墓4座(编号M1~M4),除M2盗扰严重外,其余3座保存较好。3座墓葬排列有序,方向一致,出土器物较具特色,包括陶器、汉白玉俑和铜镜等。M3出土的墓志,墓志盖背面志文接续墓志志文,较为少见。根据其记载可知,此墓年代为开元十二年(724年)。3座墓葬出土器物风格相似,年代应相近。M3、M4出土的汉白玉俑,线条简洁,工艺精巧,丰富了宁夏地区唐代墓葬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20.
北江上游的南越国墓及秦汉岭南的族群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昌对面山墓地发掘了东周秦汉墓191座,均为土坑墓。墓葬形制、陶器组合、陶器质地和纹饰符号、铜器种类和形制与广州汉墓和平乐银山岭墓地简要对比后发现:对面山墓地与广州汉墓和银山岭墓地出土陶器在质地、火侯、纹饰、制法上颇有相似之处,铜兵器的形制和数量颇有相通。北江上游是岭南秦汉考古学文化的一个亚区,北江上游的南越国墓反映出岭南地区秦汉时代族群分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