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知文明     
《大众考古》2022,(8):92-93
<正>中国史前至秦汉时期石玉器手工业的演进中国史前至秦汉时期石玉器手工业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工业,是石玉器手工业的发生和形成期。第二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工业,石玉器手工业从旧石器向新石器的转型过渡期,其年代大致是距今5万—1万多年间,  相似文献   

2.
知文明     
<正>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发展演变中国新石器时代陶鼎是一个大的传统,主要经历五个发展阶段:约公元前6200年发源于中原地区;约公元前5000年以后扩展至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约前4200年以后渗透到辽东半岛;约公元前3500年以后南渐至华南北部地区;约前2500年以后扩展至华南大部地区。陶鼎在40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空间虽不断扩展,但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直是主体,中原地区始终是核心。(韩建业,《考古》2015年第1期)基于GIS仰韶文化耕地面积重建研究人员综合黄河流域考古资料和地形、土壤、河流等自然因素,利用  相似文献   

3.
知文明     
<正>考古指证陶寺城址为尧都关于尧都的地点历来众说纷纭,唯有考古资料与相关文献记载系统对比,方能得出可靠结论。根据陶寺都城遗址的考古证据及考古指证的证据链,可知现有考古资料多角度指证陶寺乃"尧都平阳"。陶寺中期王墓出土圭尺,其地中刻度,从物证的角度说明最初"中国"的含义是地中之都,中土之国。陶寺是最初的"中国"。"尧舜禹传说时代"是真实存在的信史;中国最早的国家社会  相似文献   

4.
知文明     
《大众考古》2022,(11):92-93
<正>石峁遗址出土陶、石器功能反映的礼仪和生计活动作者对石峁遗址东门和韩家圪旦居住区出土的19件陶、石工具进行了微痕和残留物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地点出土的石器功能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区别,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两地点人群活动特点。东门的石刀和石杵具有厨房用具的特征,包括制作发酵酒一类的食物,可能与宴饮备餐有关。韩家圪旦的多种类型陶、石工具显示出比较复杂的使用功能:有些专用于收割谷物、加工韧皮纤维或加工粟黍,有些为厨刀,还有一些为多功能工具;  相似文献   

5.
知文明     
《大众考古》2022,(10):90-91
<正>三星堆祭祀活动的基本架构:神坛、神庙、祭祀坑三星堆文化在其繁荣时期可能曾是一个以祭祀活动象征国家权威、维系国家思想和组织统一的神权国家,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文化类型。以青铜神坛和雕像礼器为理想形式,以大型神庙为中心场所,以各种祭祀坑为最终结果,共同构成其祭祀活动的基本架构。“坛、庙、坑”就是三星堆神权古国文明因素的一套典型“组合”。“神权国家”是三星堆文化神奇面貌的主要内因;  相似文献   

6.
知文明     
《大众考古》2023,(10):90-91
<正>七角井遗址与史前丝绸之路上的细石器七角井遗址是新疆发现最早、石制品最丰富的细石器遗址之一,在2019年的新地点的调查中,考古队在七角井遗址发现了一处保留原始埋藏信息的石制品加工场,首次将遗址的年代测定在距今1.1万年左右,填补了新疆地区史前文化框架中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阶段的空白。新地点发现的以楔形石核为主要特征的细石器组合揭示出七角井遗址与东北亚细石器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知文明     
<正>中国史前社会上层远距离交流网的形成公元前3500年前后,中国史前各主要文化区在社会同步跨越式发展、社会复杂化程度加强、新的社会上层出现的背景下,地区之间的交流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社会上层远距离交流网。交流的主要是原始宇宙观、天文历法、高级物品制作技术、权力表达方式、丧葬和祭祀礼仪等只有社会上层才能掌握的知识。各地的  相似文献   

8.
知文明     
《大众考古》2023,(2):90-91
<正>班簋等器铭文所示西周中晚期“东土”边域之态势周公东征之后,周人在东国地区建侯立邦,形成了以齐、鲁等侯在此地为王朝戍守开拓的格局。西周王朝中晚期,“东土”边域的局势日趋紧张。班簋、史密簋、师簋等青铜器铭文,记载了这一时期“东土”边域时常受到属东夷、淮夷等族邦的侵伐,形势不甚稳固,甚至出现重大的军事危机。这些危机皆由王朝军为主力军队平定,表明整个西周时期中央军事力量始终强于地方,  相似文献   

9.
知文明     
<正>良渚——神权主导的复合型古国良渚文化的社会运作以神权为主导,玉琮是神权的物化,拥有玉琮即被赋予了神权。玉琮的分割表明其授受关系,体现了神权的授受。各聚落所属层级与玉琮的拥有方式紧密相关,并据此区分为四个层级。良渚文化玉琮、玉钺的使用方式体现了权力结构的变化,大致上前期用玉有比较明确的规范,后期  相似文献   

10.
知文明     
《大众考古》2024,(1):90-91
<正>湖南桂阳千家坪遗址出土礼器图像造型规律及信仰意义2011、2012年千家坪遗址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年代不晚于距今7000年的带有精美刻纹、戳印纹图案的白陶、白衣陶、红陶等器物,其造型和纹饰,与高庙文化有极大的相似性。但千家坪人与高庙人属于精神文化相近的两种不同的族群,后者可能蕴含了一些前者的后裔。高庙文化实际上只是对千家坪人所创造的图案加以传衍和些微改造。千家坪大部分礼器用白膏泥制造,礼器图像有严谨的规律,很多构图在不同的礼器上重复,构图之间的互映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11.
知文明     
《大众考古》2022,(1):92-93
<正>古代两河流域人的宇宙观古代两河流域人认为宇宙的初始状态是一种原始水的存在状态,因此其本源便为水这一物质。关于宇宙万物的起源,两河流域人认为宇宙万物均由神所创造,这与宗教在两河流域人生活中的地位紧密相连;关于宇宙的空间结构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知文明     
<正>捕猎海豹或为贝加尔湖一带古代居民最优生计方式俄罗斯和加拿大的科研团队最近对贝加尔湖附近萨甘—萨巴二号遗址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在贝加尔湖畔捕猎海豹的历史至少有9000年。该地区人们以野生动物、尤其是海豹为主要食物来源的谋生方式直到3500年前才被游牧经济所替代。研究者分析,在游牧和农耕等生产方式兴起之前,人类可能更倾向于猎取最容易获得的资源来满足基本需求。海豹等水生生物可能比陆上生物更易于捕捉,而且其本身能够满足人们  相似文献   

13.
知文明     
《大众考古》2020,(2):92-92
礼、宗教与中国早期文明的演进模式中国早期文明的演进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以世俗政治秩序为核心的中原模式,以及以神权政治为核心的神权模式。良渚、红山文化时期等神权政体走的是无限扩大神权的路径,采取了以个人为取向的政治策略,为了维护贵族统治,在宗教祭祀上消耗大量能量,从而导致缺乏自我更新调整以及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4.
知文明     
<正>家养绵羊在青铜时代已"现身"新疆日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尤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吕鹏等学者采用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方法鉴定和分析青铜时代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出土的绵羊骨骼,依据羊盆骨的形态特征判断个体性别,确定石人子沟遗址出土的绵羊是家养动物,且饲养和开发技术已处于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5.
知文明     
<正>从清华战国简看先秦时期地中思想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保训》是一篇颇具价值的先秦古遗书,其所述的早期地中乃由舜所测得,地在历山(今河南濮阳一带)。其时囿于夷夏东西的政治格局,致所求之地中更重南、北的取中。晚期地中则由上甲微所测得,地在河洛有易之地(今河南嵩山、洛水一带)。其时在夏王朝开  相似文献   

16.
知文明     
<正>二里头: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中的一个关键点考古发现证明二里头遗址是迄今可以确认的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都邑。就宫室建筑的空间规划和都邑的总体布局而言,二里头都邑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作为中国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社会,二里头文化对其他青铜文化影响甚巨,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许宏,《中原文化研究》2015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7.
知文明     
《大众考古》2022,(3):92-93
<正>殷墟骨笄的种类、源流与功能殷墟出土骨笄数量及种类较多,兼具实用与象征功能。骨笄仅出现在少数贵族墓葬中,且大多为女性墓葬,或可说明殷墟常见的丧葬习俗为死后不束发,随葬骨笄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居址中大量出土骨笄则说明商人对此类器物的偏爱,  相似文献   

18.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人们是订立攻守同盟时的常用语。但若寻其出处,你就会了解,人们现在所用的实际上是原话的反义。  相似文献   

19.
知不足     
李国文 《文史天地》2002,(12):21-22
《容斋随笔》,为南宋洪迈所著。据说,毛泽东临终前13天,也可说是几近弥留之际,还向身边工作人员提出来,要求重读这部书,可见他是多么珍视这部古代的文史笔记了。洪迈是位家学渊源,博览群书,勤于治学,著述甚富的大学问家。官也做得很大,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等于是皇帝身边的贴身秘书,宋孝宗赵相当信任他,“讲读官宿直,上时召入,谈论至夜分。”(《宋史·洪迈传》)一个文人,能够熬到这个份上,也就够意思了。学士宿直,也就是住在内廷,随时要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文件,制定规章,以及发布官员的任免文书等等事宜,是…  相似文献   

20.
知不足     
《容斋随笔》,为南宋洪迈所著。据说,毛泽东临终前13天,也可说是几近弥留之际,还向身边工作人员提出来,要求重读这部书,可见他是多么珍视这部古代的文史笔记了。洪迈是位家学渊源,博览群书,勤于治学,著述甚富的大学问家。官也做得很大,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等于是皇帝身边的贴身秘书,宋孝宗赵相当信任他,“讲读官宿直,上时召入,谈论至夜分。”(《宋史·洪迈传》)一个文人,能够熬到这个份上,也就够意思了。学士宿直,也就是住在内廷,随时要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文件,制定规章,以及发布官员的任免文书等等事宜,是一个很令人羡慕和眼红的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