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三星堆考古发现与巴蜀古史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发掘与研究,已有六十年了。六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三星堆考古取得重大进展,被列为我国近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建立了三星堆考古工作站。考古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认识、复原和解释历史,从而为探索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供依据。我省一位老前辈张秀熟先生近年一再强调:“四川早期历史要靠考古来编写。”最近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提出了“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构想,认为现在提出这个问题“基本条件成熟了”,建立史前信  相似文献   

2.
2016年7月18日至19日,"三星堆与世界上古文明暨纪念三星堆祭祀坑发现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召开,约15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学术发言涉及分期断代研究、聚落考古研究、科技考古研究、重要遗存研究和文化交流研究等多方面,为三星堆遗址今后的考古工作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3.
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何处?现有广元、南充、宜宾、成都、昆明诸说,较为一致的意见是成都。我则认为,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南方丝绸之路最初的起点应是三星堆。其由如下: 一、三星堆是迄今考古发现蜀中最早最有代表性的都邑。 1.三星堆遗址的存在年代。根据四川省文管会,省博物馆,广汉县文化馆“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报告:经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实验室对在第一期地层中采集的木  相似文献   

4.
四川考古发现揭示的宝墩古城、三星堆遗址,为认识古蜀明的源流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证。“宝墩化”与“三星堆化”的确立,大大推动了四川地区考古事业的发展,此对它们与周边区域化的关系提出了若干见解。  相似文献   

5.
2009年6月,来自四川省内的专家学者齐聚广汉,回顾了三星堆发现80周年历程并进行了反思、总结和前瞻性思考,在三星堆考古成果、三星堆遗址在巴蜀文化研究和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的重要性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共识,并就三星堆未来的考古与研究工作、博物馆文保、遗址展示等工作等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是古蜀文化乃至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亮点,举世注目。《三星堆图志》是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拓展地方志文化思路所编纂的四川第一本大型图志。它的主要特点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三星堆图志》著录注重科学性,以“志”这种特殊的体例为统帅,分别由文物志、考古志、学术志三部分志组成,并将三星堆大事记作为附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四川文物》2021,(1):96-106
三星堆祭祀坑和青关山H105均属三星堆遗址"新四期"1段遗存,表明三星堆城址在此时尚未废弃,依旧是古蜀国都城,修正了以往学者认为三星堆城址废弃于遗址三期和四期之际的观点。金沙遗址在晚于"新四期"的第三阶段无论遗址规模还是遗存构成情况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作为古蜀国都城至迟当从"新四期"之后始。古蜀国都城从三星堆遗址迁至金沙遗址的具体时间很有可能在"新四期"1段偏晚时期,也就是殷墟二期偏晚阶段,但还需要开展更多的考古工作和研究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8.
三星堆两个祭祀坑的发现是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1986年的7月18日砖厂职工在三星堆遗址第二发掘区取土时,在距地表深约两米之处挖开一号祭祀坑东侧底部的一角,出土石器十余件,当时在场的农民工立即报告了我们。那时我和陈德安还有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勤工俭学的学生朱章义、张广彦、刘章泽几个人正在三星堆遗址砖厂宿舍(现三星堆工作站所在)内整理三星堆遗址上半年的发掘资料,我们接到这个报告后立即赶到距我们整理驻地约100米远的现场。  相似文献   

9.
广汉三星堆遗址从1929年发现玉石器以来,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建国以来,文物考古部门先后在这里进行了多次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早期蜀文化的珍贵文物。特别是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一、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三星堆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揭开了早期古蜀国神秘的面纱。为将巴蜀文化的研究推向深入,1992年4月2日至6日,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汉市在广汉联合召开了《纪念三星堆考古发现60周年暨巴蜀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是古代蜀文明里程碑式的发现。它证明了三星堆遗址是古蜀国都邑所在地,经过二十多年的考古发掘,材料正陆续整理公布。“祭祀坑发掘日记”、“出土青铜器的修复情况”和“三星堆遗址历年发掘”介绍了二十年来三星堆遗址工作概况。  相似文献   

11.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是古代蜀文明里程碑式的发现。它证明了三星堆遗址是古蜀国都邑所在地,经过二十多年的考古发掘,材料正陆续整理公布。“祭祀坑发掘日记”、“出土青铜器的修复情况”和“三星堆遗址历年发掘”介绍了二十年来三星堆遗址工作概况。  相似文献   

12.
三星堆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三星堆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及相关问题杜金鹏广汉三星堆遗址,是个发现较早,并有重要意义的著名遗址,尤其是近年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中,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收获。城墙、大型房屋建筑、埋藏有大量金、玉、铜器等珍贵文物的“祭祀坑”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考古发现。以三...  相似文献   

13.
许宏 《四川文物》2022,(6):58-66
长期以来,围绕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星堆文化以及相关文化遗存的命名问题,中国学界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三星堆遗址先秦时期遗存从最初被归为一个文化类型,到后来被分为二至四个考古学文化,经历了分分合合的整合认知过程。三星堆文化早期遗存应属新石器时代,而不属于青铜时代。三星堆遗址祭祀区8个器物坑是迄今所知成都平原青铜时代最早的遗存,就目前的认识,其年代不早于距今3200年。因而,将原三星堆文化早期遗存析分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考古学文化——“月亮湾文化”的建议是合适的。此外,原来被划归三星堆文化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器物坑,和被划归为十二桥文化的成都金沙遗址祭祀区遗存前后相继,具有相同的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将其作为成都平原最早的青铜文明,命名为“三星堆—金沙文化”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三星堆文化的贝币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这是1987年张爱萍同志参观广汉市三星堆出土文物后的题字。三星堆遗址位于广汉县城西11公里的南兴镇三星村。他是目前四川地区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蜀文化”遗址,现已建议命名为“三星堆遗址文化”,这一命名同时也概括了成都平原十余处与三星堆遗址文化为同一系统的古遗址。  相似文献   

15.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现于1931年,1934年对其进行试掘,建国后又多次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80年代以来发掘了两个祭祀坑和城墙遗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金器、玉器、象牙器等精美文物,真正是“埋藏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展示了震古烁今的古蜀国三星堆文化。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三星堆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和北京大学古代文化研究中心等10家单位联合发起的“殷商文明暨纪念三星堆遗址发现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7月26日-28日在四川广汉召开。参加会议的160多位代…  相似文献   

16.
广汉三星堆晚商遗址发现于本世纪20年代后期。现已出土的文物除青铜器、玉器、陶器外,尚有象牙、海贝等动物化石。在众多的发表有关三星堆考古的论文及专著中,人们更多的是注意其中的青铜器(这当然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是玉器(这也是三星堆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关于三星堆遗址中的石器,则几乎未见有报导。本文作者并非专业的考古工作者,而是从事矿物学的教学、科研多年的科技工作者,出于对矿物学的兴趣,在有关人士的帮助下,收集了三星堆遗址中的石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之后发现,三星堆文物中的石器(未收集全)是三星堆…  相似文献   

17.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青铜人头像、面具、人立像、金器和玉石器。其中以一批独具特色的青铜人像最为引人瞩目,国内外学围绕着这批全新的考古发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回顾三星堆考古发现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器物研究,关注青铜器和玉器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五一黄金周的取消.人们可用于长线旅游的时间越来越少,然而,春节特定传统活动占掉假期不少时间。客观上制约了该假日的旅游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在近代史学转型的背景下,古蜀文明的再发现与四川地区考古发掘活动有着密切关系。1929—1933年在广汉太平场真武宫发掘了大量玉石器,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发现两个祭祀器物坑,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这些重要发现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三星堆古蜀文明的研究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近期三星堆遗址又发现3—8号坑,出土了数量更为巨大的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伴随着三星堆遗址历次重大发现,包括段渝教授在内的数代学人进行了持续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三星堆出土文物来看,三星堆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发掘出土之物多与祭祀相关,青铜器、象牙、玉璋等物都极具神秘色彩,并且反映了广汉三星堆的“巫祝”集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集团。为了更好地了解“巫祝”形象在三星堆遗址中的地位,作者以三星堆出土的“巫祝”人像为主,分析“巫祝”形象在古蜀国中的地位、身份,从“巫祝”这一形象入手,来看三星堆文化中宗教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巫祝”人像身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