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峁城址是四千年前中国北方城市发展初期阶段的一个主要中心遗址。本文对石峁遗址的东门和韩家圪旦居住区出土的19件陶、石工具进行了微痕和残留物分析,以便了解遗址中不同区域的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两地点出土的石器功能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区别,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两地点人群活动特点。东门的石刀和石杵具有厨房用具的特征,包括制作发酵酒一类的食物,可能与宴饮备餐有关。韩家圪旦的多种类型陶、石工具显示出比较复杂的使用功能:有些专用于收割谷物、加工韧皮纤维或加工粟黍,有些为厨刀,还有一些为多功能工具;其中有些工具也具有加工发酵食物的特征。制作发酵食物的原料主要包括红曲霉、大米、粟黍及小麦族植物,可能与酿造红曲酒等食物有关。这些结果丰富了我们对石峁东门的礼仪性功能及其城内居民生计模式的了解,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城市发展初期城内不同区域的社会生产分工问题。  相似文献   

2.
邵晶 《考古与文物》2016,(4):102-108
本文以2014年石峁内城韩家圪旦地点的发掘收获为切入点,结合石峁遗址考古工作五年来积累的丰富资料以及邻近地区的考古学材料,将石峁遗址予以初步分期,并根据各期典型遗存在石峁城址内部的分布规律,探讨了石峁城址三重城垣的修建年代和相互关系,为探讨石峁遗址聚落结构及其与流域内其它石城聚落的关系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韩家圪旦地点位于陕西神木石峁城址内城中部偏东的一处东西向"舌形"山峁,与皇城台隔沟相望,是一处重要的居址与墓葬交错分布区域。2014年陕西省考古院等对其进行发掘,资料表明,韩家圪旦地点先后承担过居址和墓地两种聚落功能。该地点早期为居址,房屋以高低错落的窑洞为主要建筑形式;晚期成为墓地,墓葬形制包括竖穴土坑墓、石棺墓和偏洞室墓,尤以竖穴土坑墓居多。个别墓葬规模较大。虽多遭盗掘,但劫后余留有零星重要随葬品。结合与石峁城址的核心区域——皇城台隔沟相望的特殊地理位置,这些现象暗示着韩家圪旦地点是一处重要的贵族墓地。  相似文献   

4.
田建文 《文博》2020,(4):47-52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口簧及三足瓮、敛口盉,年代应为公元前1900年以后,而非公元前2000年前后。口簧还见于陶寺遗址J401,测年数据早于石峁遗址出土口簧,因而"石峁遗址所在的中国北方河套地区是世界口簧的祖源地"的观点不确。石峁遗址应当区分为三个时期的三类文化堆积,但这三类文化堆积并不是石峁遗址的全部遗存。  相似文献   

5.
柳树峁圪梁遗址位于府谷县黄甫乡清水川河左岸的石家河沟门村西侧的山峁,2005年的考古发掘,清理灰坑8座,灶1座,残存房屋基址1处,出土陶、石、骨质等器物,可辨器形者约75件。出土遗物显示该遗址大约是在李家崖文化向北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的聚落遗存,可能还受到偏北的内蒙古西岔文化,以及更南的关中周文化的影响。本次发掘对陕北北部及相邻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有较重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7月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孙周勇透露,当地考古人员目前已完成对中国史前规模最大城址石峁遗址外城东门的考古发掘。在石峁遗址内发现的20余件玉器,其年代被确定为龙山晚期至夏代之间。距今约有4000年的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北部神木县高家堡镇石  相似文献   

7.
龙潭旧石器遗址地处云南省鹤庆县财丰河流域,2019—2020年发掘,遗址文化层为土状堆积的红褐色砂质黏土层。本次发掘在文化层内出土石制品3487件,属小石片石器传统,以石英正长斑岩为主要原料。遗址出土的石核包括有普通锤击石核、盘状石核、窄长片疤石核、似-细石核和砸击石核等类型,以剥片强度较高的普通锤击石核为主。遗址出土的石片包括有普通锤击石片、长石片、盘状石核石片和三角形石片,以剥片活动中晚期阶段的小型石片为主。遗址出土的工具包括有普通刮削器、陡刃刮削器、锯齿刃器、凹缺器和钻具等,以陡刃刮削器最具特色。遗址新发现的石制品材料总体表现出多样化、进步性的石核剥片技术,稳定成熟的工具加工技术,以及类型丰富的工具组合等技术特点。目前推测遗址的功能为短期活动的石器制作场,时代可能处于晚更新世中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8.
2005年棲木沟遗址试掘中,根据地层和出土遗物,将遗址分为早晚两期。早期陶器全部为夹砂陶,以灰褐陶为主,素面占绝大多数;石器有穿孔石刀、刮削器等。晚期发现一座浅穴式房屋基址,陶片以夹砂陶占绝大多数,素面为主,出土磨制和打制石器若干。早期遗存与横栏山遗址出土器物十分接近,年代应相当;晚期遗存与大石墓中出土器物相似,时代应在春秋至两汉末年。  相似文献   

9.
2005年木沟遗址试掘中,根据地层和出土遗物,将遗址分为早晚两期。早期陶器全部为夹砂陶,以灰褐陶为主,素面占绝大多数;石器有穿孔石刀、刮削器等。晚期发现一座浅穴式房屋基址,陶片以夹砂陶占绝大多数,素面为主,出土磨制和打制石器若干。早期遗存与横栏山遗址出土器物十分接近,年代应相当;晚期遗存与大石墓中出土器物相似,时代应在春秋至两汉末年。  相似文献   

10.
辉映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文化层和遗迹单位,发掘区北部发现良渚文化时期水井和灰坑多个,出土了一批陶器和石器。陶器主要有双鼻壶、罐、豆、鼎等,以黑皮陶、灰陶、红陶数量为多;石器主要有破土器、砺石、V字形石刀、石镞等。  相似文献   

11.
始建于4300年前的石峁城址,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一座里程碑。外城东门是石峁城址中最先系统发掘呈现的重要考古遗址,其城门建筑的形制、朝向,奠基仪式的祭坑布置、人牲使用、祭祀礼仪均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神秘性。本文从考古学、天文考古学、古文字学和文献学等学科的角度,通过随机测量、统计及科学计算来初步求证外城东门遗址蕴藏的深刻文化内涵,进而尝试探索石峁人的宇宙观和信仰。  相似文献   

12.
安徽东至县华龙洞遗址于2006年进行第一次发掘,出土120件石制品。这些石器类型多样且功能存在明显分化,工具以中、小型为主,器物毛坯根据工具类型大小而存在分化,刮削器在石器工具类型中数量最多,石器工业面貌与南方砾石工业传统不甚相同。根据出土动物群化石与古人类化石特征,初步判定属更新世中期。根据遗址无生产石器的工具且废片、碎屑较少的特点,推断遗址性质可能并非最初报道的石器加工场,考虑2006年发掘未发现明显的火塘、砾石堆等遗迹现象,推测华龙洞遗址的性质接近于临时活动地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重点考察石峁外城东门址的规划设计、建筑材料和结构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同期中国北方和中原城址及世界早期城建相关实例的比较,尝试复原了外城东门的形状、高度和大门位置。作者认为石峁遗址外城东门址是中国史前城建史上规划最为复杂、设施最为齐备的实例,对研究早期建筑技术和城建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凹石是华南史前时期常见的石质工具之一。针对其使用方式和功能的推论和研究,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出土了大量凹石,对其类型、颜色、质地、体积和重量,以及器表残留的使用痕迹等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为认识凹石的使用方式、功能及其与穿孔石器的关系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几个侧面管窥了围绕石峁遗址和石峁文化年代等议题的研究理路及所反映的问题。内容涉及石峁文化与"夏代(夏时期)"对应的逻辑问题,石峁文化的绝对年代推定,石峁玉器尤其是牙璋年代的再探讨,石峁遗址石构建筑出土玉器与石雕所反映的石峁遗存的文化属性问题。作者指出,石峁遗存的年代下限应晚至公元前1600年前后或更晚;目前所知的石峁遗存,至少是两个不同的人类群团的遗存。  相似文献   

16.
石峁遗址是21世纪中国最为重要的考古新发现之一,引发了学术界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多元性的再反思,对于探索早期国家形成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回顾了石峁遗址的发现经过及考古历程,介绍了皇城台、外城东门等地点的最新考古成果及综合研究进展,并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述评和反思,以期进一步推动石峁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庙底沟遗址是一处出土石制品数量巨大、类型丰富的大型聚落遗址,为研究史前人类行为和生产生活提供良好条件。通过石制品不同视角的分析,发现庙底沟遗址具有石器加工场和专门化的特点;原料主要为就近取材,原料岩性、工具形态与类型、加工技术及功能之间存在明显对应关系;剥片技术主要为锤击法和锐棱斜向砸击法,工具修理技术中打制、琢制和磨制技术组合使用,还存在少量钻孔技术、凹缺修理技术和切锯刻槽技术;工具功能大致归结为木工、农耕、碾磨、收割、渔猎、纺线和其他功能类别,其中以农业工具为主。  相似文献   

18.
湖南澧县十里岗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制品993件,包括砾石、石锤、石砧、石核、石片、工具和各类废品,以黑色燧石为主要原料,主要为小型和微型,工具组合以片状毛坯为主的刮削器占绝对优势,可归属于小石片石器工业传统。各项指标显示遗址为原地埋藏,年代测定和空间分析表明遗址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临时营地。  相似文献   

19.
殷墟遗址出土有大量的石器,但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已经进入复杂社会阶段的殷商时期,石器的研究应当先利用多途径的推理方法,结合遗址内部情况确定石器的功能,然后"透石见人",从不同角度对当时社会的生产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殷墟王裕口南地遗址出土石器的研究为我们探究石器在生产技术分析、遗址功能和性质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神木县城西南40余公里处的高家堡镇,海拔在1100-1300米之间。201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石峁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一座面积达400平方米的龙山石城,是近年来中国史前田野考古重要发现之一,"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多样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资料"。其实,除了规模巨大的古城外,历史上神木石峁遗址还出土过大量玉器,这些玉器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造型之精美丝毫不逊色于红山和良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