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时代:商代晚期出土时间:1976年春出土地点: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约lop$处妇好墓中尺寸:通高45.9厘米,0长16.4厘米,盖高13.4厘米重量:16.7公斤“妇好”尊,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共出土两件,形制、纹饰基本相同,惟大小略有区别。尊形体呈猫头鹰()状,宽嘴突眼,高冠小耳,两足粗壮,四爪着地,宽尾下垂,昂首挺胸,作站立状。头后有半圆形孔,可以置盖。背后有牛头。胸前有扉棱。嘴饰饕餮纹,冠饰鸟纹。胸中部饰蝉纹,蝉纹两侧饰夔纹。颈饰鹿纹。翅膀前端饰有三角形头的长蛇一条,蛇身紧盘,上饰对角雷纹,蛇尾与翅并行。…  相似文献   

2.
鸮卣     
正商代。高19.7厘米,口长径12厘米,短径8.6厘米。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二郎坡村。造型为两鸮相背而立,圆润敦实,形象生动,纹饰精美。鸮,即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猫头鹰,以"鸮"为题材的青铜器极为少见。器物主体为椭圆形,有盖,盖上有一捉手。器盖与器身字母扣接,工艺精湛细腻。整件器物雄浑大气,凌然威武,然而又不失可爱。山西博物院收藏。  相似文献   

3.
虎尊与虎     
1993年,荆州市第二砖瓦厂(原属江陵县境)出土三件青铜器[1],其中一件为虎尊(见封面),虎尊昂首咧嘴,利齿外露,双目圆睁,其状甚为威猛:虎身空腹圆身,脊背上开有椭方行器盖,盖上饰飞鸟形纽,盖有活动圆环与虎身相连;虎四肢短壮有力,短尾上卷。虎身、尾、下肢等处饰虎斑纹。通高21.8、长35厘米,重29公斤。根据虎尊纹饰及同出钢甫钟特征,报告者将虎尊年代定在西周中期的穆王时期,恐略早。与江陵虎尊肖似的有传出于陕西宝鸡的一件虎尊[2],宝鸡虎尊形体较瘦长,体势雄奇,容庚先生断为春秋时期器,现一般将其视为西周晚期器。…  相似文献   

4.
持第六种看法的学者,特别对大洋洲出土的三件大铙(或称钲)和一件(或称纽钟)的特征、年代进行了缜密的解利和分析,认为“其为越器,决无问题”,但其年代“难于早到商代”[24],因为这三件钲上(指大铙)“有明显的土墩墓系青铜器肝的纹饰,而伴有青铜器的土墩墓,其年代很少能超过春秋旱期”。土墩墓系分布于长河下游地区的一种古代吴越文化特殊葬式的墓葬,时代当为西周至春秋时期,之所以称大洋洲的大镜上有明显的土墩草系青铜器上纹饰,一个重要例证就是大洋洲出土的那件标本64大镜,其证部左右两区围绕双巨目的卷云纹和其间满饰的…  相似文献   

5.
陕西淳化出土商代玉鱼王谦(淳化县文化馆)1983年淳化县润镇乡西梁家村西周墓葬出土一件玉鱼,长9.8、厚0.4厘米。呈半透明淡青色,两面纹饰相同。圆目大睁,嘴和尾上翘,背鳍后拖,躬腰曲体,头部和尾部各一小孔(图一)。此玉鱼与妇好墓出土同类玉器造型风格...  相似文献   

6.
1989年冬,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程家村发掘了一座大型商代墓葬,墓内出土各种质料的遗物1374件(另有近千件小玉珠、玉片。玉管和无法拼对复原的小陶片未计人),包括青铜器475件;玉器754件(颗);陶、硬陶、原始瓷器139件。其中尤以青铜器引人注目,其数量之多,造型之奇,纹饰之美,铸工之精,为中国南方地区所仅见。这项发现被评为我国“七·五”期间十项重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墓内出土文物已先后在南昌、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展出,令观众叹为观止。特别是1993年吕月在南昌召开的“中国南方青铜器暨殷商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期间,中外…  相似文献   

7.
1989年9月,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发现一座商代大墓,出土文物共计1478件,其中青铜器475件,玉器754件,陶器139件。青铜器数量大、品种多、器类全、造型异、铸造精、装饰美,是目前在同一遗迹单位内出土商代青铜器最多的一次,是继安阳殷墟妇好墓、广汉三星堆祭祀坑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成为商代南方青铜器的典型代表。玉器玉质美、种类丰、纹样奇、琢雕细、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是一些学者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以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等地出土的饰有动物纹的青铜器的统称。也有称之为“我国北方古代动物纹饰”的。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六年二月,应城县巡检公社群力大队八生产队社员,在村旁挖水塘时,出土了一件罕见的珍贵文物一青铜鸮卣。此器呈椭圆形,带盖有提梁,底部有四矮蹄足。通高(带提梁)25.9、短径12.3、长径15.2、腹深14.0厘米,重3.3公斤。器形为二鸱鸮合体背立式,方向相反。二喙四目四毛在盖上,盖柄呈菌状,四翅在卣身。整个器物铸造精美,体态庄重,立体感强。其形制与山西石楼二郎坡、安阳殷墟大司空村M239,湖南长沙东山镇等地出土的商代鸮卣相仿,其年代亦应为商代晚期之  相似文献   

10.
“单”匜     
时代:春秋早期出土时间: 1972年出土地点:河南省罗山县高店村尺寸:通高20.7厘米,长37厘米重量:3.3公斤 此匜是罗山县高店乡高店村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的。同时发现的有三件铜器,另两件分别为盘和壶。 铜匜作兽状,口沿外饰窃曲纹,腹饰瓦纹,四足饰云纹。为一兽首,卷尾。(封三:下)匜内铸有铭文3行15字: “□□单自作 宝匜其万 年子子孙用之” 据观察,“单”字前的两个空字是有意刮去的,痕迹较为明显。 从该匜的形制、纹饰观察,其时代应属春秋早期。后经对出土地点──“龙埂”进行调查,发现这里原是一处早…  相似文献   

11.
两广出土的先秦青铜容器,从现有材料看,其器类大致有鼎、卣、尊、缶、(?)、鉴、(?)等,以下就这些器类中值得讨论的问题逐一分析.鼎.这类器中的越式鼎.学者们均作了深入研究.不再讨论.而对于两广出土的楚式鼎则需再作分析.有学者认为罗定南门垌和恭城秧家各出土一件楚式鼎,对恭城秧家的一件鼎.有说楚器,也有人认为是“仿中原和楚式”的“越式青铜器”.但观此器形与纹饰,属楚式青铜器,是毫无疑问的.罗定南门垌的一件鼎是否为楚式鼎?笔  相似文献   

12.
巴哲 《四川文物》2022,(5):63-68
西周青铜器上存在一种具有写实特色的“奔牛纹”,常以浅浮雕形式呈现。其造型特征较一致,皆表现为牛首前伸,前肢向后弯曲,前蹄向上作奔腾状。常见对称的纹饰布局,也有双身牛首的组合方式。饰有该纹饰的青铜器分布范围极广。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此纹饰主要流行于西周早期,年代上限为西周初年。尚无证据表明其源自殷墟文化,也无证据表明其早在商代即已出现。奔牛纹既见于姬姓周人铜器之上,也见于殷遗民铜器之上,可能是周人新创的一类纹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7件青铜容器残片的器形和纹饰,可辨识其中5件属于尊、罍、瓿一类青铜器。这些铜器与三星堆遗址乃至长江中下游出土的青铜器在纹饰风格方面非常相近,推测为同一青铜体系,都属于商代南方系铜器的范畴,年代约为殷墟一、二期。三星堆遗址中尊、罍属于高等级青铜容礼器,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这批青铜容礼器功能、地位应与之相同,表明在殷墟一、二期,作为都邑聚落中心的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可能存在并行发展的阶段,这对重新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北方式青铜饰牌主要是指发现在我国北方长城内外铸有动物纹的青铜饰牌而言。由于最早发现于内蒙鄂尔多斯草原以及河套地区附近,所以又称之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这种动物纹在国外称之为“野兽纹”。具有动物纹和动物立体造型的青铜器,其出现时间很早,至少在商代中期以前就把动物立体造型运用在武器之上了。北方青铜器上的动物纹,一直延续到西汉或更晚的时间。青铜短剑、刀子、马具、带具、饰牌等,都包含在这一类器物中。就北方式青铜器整体而言,青铜短剑、青铜刀子和动物纹饰牌,是北方式青铜器构成的三要素。而青铜饰牌则是这三个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新宁县发现商至周初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初,湖南省新宁县飞仙桥乡飞仙桥村村民在建房取土时,出土了1件较为完整的商至周初青铜器。该器口沿破损,曲颈,鼓腹,形似长瓠,有鋬,圈足。通体绿色。鋬呈伏龙状,龙回首张口露齿,双耳双角,曲体,尾上卷,前足附着壶颈,后足连接中腹。龙体饰夔纹和斜角云纹。器颈部有二层纹饰,上层为两组夔纹;下层为斜角云纹宽带一周。上腹素面,下腹纹饰分三层,  相似文献   

16.
1952年以来河南安阳、辉县等地先后出土了一批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它们具有复杂的形制及独特的纹饰,其学术价值较高,现选几件作以介绍,并就殷商铜器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1.“子庚”簋:高15.2,口径19.4厘米。1952年安阳出土。侈口、鼓腹、圈足。通体饰扉棱六条,颈饰相向的三组夔龙纹,中间各附饰一兽首,腹饰  相似文献   

17.
1957年,杭州湖墅路出土了两件青铜器,分别为簋与鼎,年代皆在西周中晚期。两件青铜器的特征明确,为我们研究周代吴越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工艺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江苏盱胎县东阳乡墓葬出土了一件西汉玉带钧(图一)。该带钧长4.3、宽1.2、高2.7厘米。白色玉料,滋润,半透明状,有少量的褐色斑点。长钩,圆钮柱,椭圆钩,水禽形,禽顶部羽毛分开,前卷,小眼,长喙,曲颈,短腹,收拢双翅,腹部两边各有一朵水花。雕塑家运用夸张的手法作喙,虽喙过腹,上翘,然不失均衡之感。全器以弧线为主,前腹下刻有水花,将水禽漫游的情景表现的淋漓尽至。此带钩在造型、纹饰和雕刻上是汉代不可多得的珍品。江苏盱眙县出土西汉玉带钩@朱安成  相似文献   

19.
<正>虢国墓地是一处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公墓,先后经过两次大规模发掘,出土文物三万余件。尤其是出土的近万件玉器,种类齐全,玉质优良、造型精致、纹饰优美、工艺精湛,其价值之高在同时代考古中实属罕见,是我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珍品。最令人惊叹的就是虢仲墓(M2009)出土的玉器,数量多达800余件(颗),是继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之后的又一惊人发现,成为当时轰动海内外的一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各博物馆藏有一批精美的青铜器,并未见诸报道。现择选8件春秋到汉代的藏品介绍如下。 1.铜鼎征集品,甘肃省博物馆藏,据云出土于天水。该器敛口,折沿,立耳,浅腹微鼓,圜底,三蹄足内敛。口沿下饰吐舌龙纹,腹饰波带纹,并与上部纹饰以一周凸弦纹相隔,足上部饰兽面纹。腹宽10、高约15厘米。从造型上看为春秋早期风格(封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