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高度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信息化的成功实现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实现地方志工作的信息网络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我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90年代中后期,我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在一些省市开始建设,已有20多个省市开展了地方志信息化建设,部分省市已建成投入使用.广西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起步晚、...  相似文献   

2.
白艳珍 《沧桑》2011,(1):11+13-11,13
志书作为综合性的信息资源至今仍不能被广泛地利用,一方面缘于人们对地方志书的信息载体过于生疏,另一方面还是方志资源缺乏可使用性。信息社会将地方志置于一个十字路口上,要么固步自封而被历史所淘汰,要么营造一座连接方志和现实的桥梁而使之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获得新生。这座桥梁,就是地方志的信息化。地方志的信息化,必然要求方志工作信息化。这给资料征集、志书总纂、方志理论研究和志书编者的知识更新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的、最详备的地情、国情资料,如何开发利用地方志这座丰富的信息宝库?地方志资料如何信息化?是新世纪地方志工作和全国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真实信息的需求量陡增,地方志逐渐显示出自身在信息集存和发布方面的特殊优势。通过志书获取真实信息的理念正在被社会广泛认同。地方志作为一种体现国家记忆的信息发布平台越来越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地方志相关法规的陆续出台,业务规范日臻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开发利用的全面推进。为地...  相似文献   

5.
地方志信息化策略应以提高地方志的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地方志流程重建为前提,以地方志管理的规范与优化,信息技术、信息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基础,以数据为中心,以地方志的产出为重点,以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与商品化为方向,以网络贸易或电子商务为前景。  相似文献   

6.
地方志工作在21世纪要有新的发展,要从观念上、从思维方式上对地方志工作再认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高了社会对地方志的重视程度,人们获取资料信息的手段更为便捷。地方志工作者要改变工作格局,对资料深层拓展,达到不同人群对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使地方志事业有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2005年,安徽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在服务与应用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发展到以信息发布、综合服务、信息交互为一体的网络综合应用阶段,推动了地方志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一、网络的服务与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主线。首先,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了地方志志书数据资源优势,解决了海量数据的标准化与通用性的问题;其次,在网络关键性设备上,选用成熟的产品,解决系统集成的稳定性问题;其三,适应服务与应用技术的不断更新,把握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黑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黑河市地方志办公室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构建了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于文华 《沧桑》2013,(6):11-13
地方志编纂要充分开发利用史志档案资料信息,克服现行地方志资料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采取广泛收集资料、整合现有档案资料信息资源、鉴定史实资料、建立全文数据库和方志馆等方式,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史志》2003,(3):6-6
<正> 金华市地方志办公室在《浙江方志》2002年第4、5期上撰文《推进地方志信息化的点滴体会》,认为借助互联网优势,依靠权威的信息,开发网络商业潜力,加快方志信息化步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全国地方志系统加快推进"互联网+地方志"的信息化工作,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推出了"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着力推进"三网一馆两平台"建设,2017年"贵阳市方志云"在北京国家数字方志馆进行了展示,我国首家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方志馆也在成都正式落户,这些都说明地方志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广东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关于加强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快广州区、县级市地方志办信息网站建设,进一步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2010年4月下旬至6月初.由广州市地方志办副主任陈铿带文献处有关人员组成网站建设情况调研小组,在走访省地方志办了解省内地级市、县地方志系统网站建设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郑金月 《中国地方志》2022,(6):4-15+124
基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对地方志信息化研究相关文献进行量化分析,从地方志信息化的定义、信息化的必要性、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数字资源和应用系统建设、信息化标准建设、信息化建设实践6个方面,阐述我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现状,认为我国地方志信息化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具有多元性、发展性和现实针对性的特点,但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和短板,应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信息化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增强地方志信息化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从而促进该主题在学术、技术与实践上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方志信息化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志存在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如何能在信息社会中使其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创造出应有的价值?最便捷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让地方志的资料信息化。  相似文献   

15.
<正>地方志作为客观、真实、全面地记录与反映历史和现实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转变地方志地情资源的承载方式,加强其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发挥"资政、存史、教化"三大功能,已成为地方志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加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地方性百科全书,其  相似文献   

16.
熊倩 《巴蜀史志》2011,(5):25-25
9月6日.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会议主题是:总结交流2008年以来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绩、经验,分析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讨论下一步的工作,深入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覃新成 《广西地方志》2014,(3):F0002-F0002
<正>2014年5月29日,广西地情移动传播平台启动新闻发布会在南宁广西方志馆举行。广西地情移动传播平台由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与广西专家咨询服务协会携手共建,依托政府公众信息服务平台——魅力广西,率先在全国探索地方志资源移动化、智能化,打造"智慧方志"创新服务体系。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负责提供地情信息,广西专家咨询服务协会负责信息采编和平台管理。该传播平台是广西地方志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地情网的延伸和拓展,是贯  相似文献   

18.
方志文化需要明确自身的历史定位和当代定位,以确立创新与发展的方向。当代社会对以地方志为代表的文化信息的巨大需求,通过相应的政治运行体制,特别是地方志的官修体制体现出来,从而决定了地方志是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地方志堪称文化事业中具有最深厚渊源的基因,在信息化时代,它仍然是最权威的官方史料文献之一,是最有保存价值的权威史料。这是新编地方志在当代的文化价值定位,也是地方志在信息爆炸式扩张的时代得以存续的理由。应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和要求,对地方志的功能定位和工作机制做出新的理解。摆脱地方志困境的唯一出路是着力于功能创新、内涵创新、机制创新和学科建设,实现转型升级,使地方志真正发挥其社会主流价值文化载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次革命,地方志工作者正在抓住这一新的生产力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近些年,地方志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在顶层设计和具体工作层面都取得一定成果,全国地方志网站群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数字方志馆建设有序开展,相关业务的信息化平台也有所建树,但是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1年9月6日,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承办的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济南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2008年以来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当前工作中面临和存在的问题,并就下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