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馆,亦称"茶肆"、"茶寮"、"茶楼"、"茶坊"、"茶屋"、"茶舍"等。茶馆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晋南北朝,专供喝茶住宿的茶寮是茶馆的雏形。茶馆这个名词,直到明代才出现于文献典籍中,清代才成为惯称。在三国和两晋时期,茶叶的饮用和生产已开始流传到江南和浙江沿海的东部地区。到东晋时,茶叶已成为建康(今南京)和三吴(相当于今天的镇江、苏州、湖  相似文献   

2.
吴若峰 《旅游》2007,(9):78-83
临涣茶馆有着自己的消费群体,这是江淮农民自个打造出的休闲场所。庄稼人进茶馆,只消花上三毛、五角,便可不计时辰地泡在茶馆里。常年茶客基本都有自己固定的茶馆,至于外面世界轰轰烈烈的变革,在这里找不到一丝一毫的痕迹。数百年前茶馆鼎盛时的风貌,被临涣人固执地坚守到如今。时间在这里仿佛已经凝固。[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现在来到镇江,大街小巷,老人幼童,无论走到哪里、遇到哪位当地人,都会津津乐道地跟您说:要发财到镇江,镇江有金山——有金可挖。如果再多聊几句,那就肯定会眉飞色舞地跟您讲起《白蛇传》中"水漫金山"的故事。到了镇江,无论多忙,人们总要到金山去游一下金山寺,看一看法海洞和白龙洞;有一点空闲的还会打听许仙待过的五条街"保和堂药店"、白素贞住过的"白莲巷"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天姥茶韵     
2005年春夏之交,世人瞩目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和平之旅”造访北京,他率领的大陆访问团一行,参观完故宫,用过晚宴后,8时许来到位于前门西大街的老舍茶馆,参加茶馆举行的“品大佛龙井,赏传统曲艺”活动,连战和夫人刚落座,服务员就来到连战先生身边,向连战介绍了茶宴头道茶是来自浙江新昌的“大佛龙井”茶,连战先生和夫人一边在袅袅的茶烟里细细品味,一边聆听悠悠的京韵乐典,陶然其中。晚会结束后,连战先生欣然题词:“振兴茶文化,祥和两岸情”。对“大佛龙井”茶的钟爱之情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5.
“吃讲茶”:成都茶馆、袍哥与地方政治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公共空间的茶馆成为袍哥的活动中心,他们在那里联络、聚集和开会,成为袍哥社会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袍哥在茶馆里活动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语言和行为,"摆茶碗阵"便是他们经常使用的联络方法。茶馆作为地方政治空间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不过,"吃讲茶"仍然是最为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活动,这个实践显示了市民的相对自治状态,他们试图在没有官方介入的情况下解决冲突,说明一种国家之外社会力量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在滔滔金沙江南岸,在巍巍云贵高原西面的滇中武定有座茶房山,最高处海拔2199米,群山延绵,在这里曾经谱写着一部厚重而灿烂的茶馆文化史诗,它是茶文化史诗中一罐耐人寻味的陈酒。每每提到茶房山,武定人都能讲述一个又一个动人的茶馆文化故事,这个故事让人越品越有滋味。  相似文献   

7.
茶香十年传承杭州茶文化 “杭州这‘三面云山一面’的城湖空间,犹如一个大茶馆,四季日夜都宜茶事,即使舀一勺西湖水,也会发出淡淡的茶香来.”茶文化学者阮浩耕曾这样评价杭州与茶的渊源.1200多年前,史料就记载钱塘产茶,历经岁月沧桑,饮茶品茶的习惯在杭州从未更改.即使在那个萧瑟的年代,杭州的茶馆依然存在,有统计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在城市冷街僻壤尚有21家小茶馆坚守着,还有西湖周边的景区茶室24家.1994年后,太极、紫艺阁、和茶馆等一批时尚的茶艺馆在杭州主城区出现,1998年湖畔居、青藤各自在六公园开出两千平方米的大茶楼,并采用茶点自助消费方式,一时被全国同行纷纷仿效.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喝茶的风气遍及城乡,各地都有茶亭、茶艺居、茶艺室、茶楼、茶馆、茶社、茶坊、茶艺阁……以茶为内容的楹联、诗、词、曲、谜语、故事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晚清民国时期的茶馆戏园,作为公共空间为大众提供娱乐,从中除了可以了解人们在茶馆戏园的日常生活外,还可以看到改良精英和地方政府竭力改革戏曲作为控制大众娱乐的一部分,把他们的政治灌输在表演的节目之中,把他们所认为的"新的"、"进步的"情节加入到传统戏曲中,以"教育"民众.精英和国家对茶馆戏园的改良和控制揭示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地方文化的独特性与国家文化的同一模式之间的斗争.在国家权力及其文化霸权之下,大众娱乐不可避免地被改变了.但国家要达到控制的目的远非轻而易举,从晚清改革到国民政府的崩溃,成都地方文化和习惯堡垒顽固地坚守着它们的防线,充分显示了近代中国文化变化与持续性同时并存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0.
段晓林 《文献》2005,(2):228-237
<天方性理>、<天方典礼>是清初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刘智的重要著作.关于昆明版<天方性理>和<天方典礼>,此前只有白寿彝先生数次撰文提到:"关于回教教义的概要,可看刘智著的<天方性理>、<天方典礼>(有成都、广州、镇江、昆明等处刊本)",①"智所著书,版本最多,广州、镇江、成都、昆明、北平、上海等处均有一种或多种书的刊本或排印本."②"今<天方性理>有成都刊本,昆明刊本,马福祥排印本;<天方典礼>有成都刊本,广州刊本,金陵丛书本,金子云排印本,马福祥排印本,文通书局标点本."③"在这四个本子(指成都刊本、广州刊本、马廷树铅印本和马福祥铅印本--引者)外,听说镇江和昆明都有刊本,但我还没有见到."④  相似文献   

11.
2016年1月24日,江苏省吴文化学会、镇江博物馆邀请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南京博物院及镇江本地的专家学者,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了"镇江建城史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研究镇江建城史等问题。专家们认为,考古调查发掘和文献记载表明,镇江地区在商周时期文化、经济、军事比较发达,"朱方"是镇江有文献可征的建城之始,目前可推算的年代为公元前545年,距今2560年。专家们还建议,当地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朱方城的考古调查、勘探和研究工作,加强镇江地区早期吴文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建,北洋政府设立镇守使以绥靖地方,但川边镇守使除负责军政外还兼管民政。此职系由尹昌衡西征后设立的川边镇抚使演变而来,在民国初期固川卫藏、遏制西藏地方上层分裂活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1914—1925年间先后有四人担任川边镇守使,分别是张毅、刘锐恒、殷承瓛、陈遐龄,又因川边镇守使往往陷于边军派系争斗和内地军阀混战,更替频繁,诸多治边计划未能完全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的泡茶馆,那是早就“泡”得成了 癖,出了名的,这在其同辈作家之中,确乎称得上首屈一指。 汪曾祺的泡茶馆之癖,那是在受了其家乡的高邮茶道文化俗风陶染之下,才始养成的。昔日高邮镇上的大小茶馆比比皆是,远远驾乎酒店之上。尤其紧傍运河码头的那条街上,老虎灶茶馆更是鳞次般相挨着的。只因南来北往的那些盐船、粮船、鱼船、草船,都得打高邮这里驶过,昼夜川流不息。这些船只临到在此泊岸之时,但见许多船户、水手,以及纤夫、挑夫之类苦力,皆络绎来到茶馆里歇脚、喝茶,顺便嚼些干粮,或则唤来面点、干丝什么的,既好解渴解饥,也好解却弄船和坐船的疲乏。 不过在汪曾祺来说,泡茶馆“泡”得最上瘾,也是叫他最难忘怀的,则是在昆明西南联大的那些日子。其时他在昆明先是读书,后是教书,一连住了七年之久,几乎无一日不泡茶馆。 昆明的茶馆就其规格来说,无非属于两类:一类是大茶楼,一类是小茶铺。对于前一类,汪曾祺是很少涉足的;而他常去光顾的,则是带有昆明本地茶道俗风和乡土特色的那  相似文献   

14.
以茶水供客的茶馆,开设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钱大尹智勘绯衣梦》中“自家茶博士,开了这茶坊”的台词,恐怕是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吧.茶馆亦称茶坊、茶社、茶肆、茶庄、茶园、茶楼等等.自唐宋以来,中国人饮茶日益普及,到清末民初时,到茶馆品茗聊天成为一种时尚,因此,茶馆业十分兴盛.九省通衢的武汉,商业贸易发达,千余家茶馆分布在三镇的大街小巷,供人们休憩、品茗、歇脚、候友、洽谈生意,联络私谊.武汉的茶馆,按其规模的大小,设施的好坏,可分为大、中、小三种户型.一般较大的茶馆,象汉口的楼外楼、江南春、怡心楼、一洞天、武汉第一楼,临城等茶馆,为了雅致、舒适,都设在楼上,大茶馆设有  相似文献   

15.
<正>才艺初露,博采众长识大家谢杏生1916年出生于苏州市光福镇贫寒农家,13岁起到上海戏衣作坊集中的南市四牌楼一带,拜王锦荣为师学习戏衣设计。那时,戏衣设计者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因用白粉直接画在底料上,人称"画白粉"。他除了学手艺外,还得干些烧饭、侍候师弟的杂活。通常学徒期为3年,而谢杏生因为年幼,5年半方可满师。兵荒马乱的年代,戏衣作坊生意清淡,个把月也就十几件生意,连师傅都无事可做,他更是难得有"画白粉"的机会。眼瞅着同时拜师学艺的伙伴纷纷满师,好强的谢  相似文献   

16.
<正> 长城,明代又称边墙、塞垣、长垣,指筑于边境上的界墙。外长城又称外边,内长城又称内边;有几重边墙处分别称为大边或头边、二边、三边等明代长城的构造,除以城墙为基础建筑外,还在城墙上设有墙台,用以抵御进攻之敌;在城墙上或城墙一侧建筑敌台,用以战  相似文献   

17.
<正>俗话说: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旧时镇江的酱醋业,通称酱园,又称酱坊、酱园店,以制作和经销酱油、酱菜、豆瓣酱、香醋、豆腐乳为主,有的还兼销黄酒、麻油、食盐等调味品。老百姓开门七件事中有四样由酱园经销,可见旧时的酱园店对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重要。旧时镇江酱园遍布城内东西南北,设于大街小巷。据《镇江市志》记载:"解放前,镇江先后有数十家酱园,20年代有9家,30年代有28家,到抗战刊号前有30余家。"如大西路上的恒顺酱园、万美酱园、人和酱园,迎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18,(2)
正高26.1、口径10、底径11.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侈口,短颈,斜肩,圆腹。颈肩处饰凸起弦纹两道,两边贴饰铺首衔环。釉色亮,有玻璃质的光泽。窑变釉,所施釉料中除铜外,还含有铁、锰、钻、钛等微量着色金属元素。在烧成过程中,这些金属的氧化物呈色后相互交融,使釉面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其中釉色偏红的称"火焰红"、偏蓝的称"火焰青"。两种釉不是互  相似文献   

19.
明朝建立后由于北元兵锋不断南下,宁夏成为防御要冲。在北方九边重镇中,宁夏镇、固原镇雄居其二,既驻军屯田又肩负重要的防御任务。"实土卫所"制在宁夏北部以不设地方政权为标志,"准实土卫所"主要设于宁夏南部。除驻节固原的陕西三边总督统一指挥陕西三边四镇军务外,还有庆王府中护卫、宁夏群牧千户所和甘州群牧千户所。通过严密的军事设防、陕西三边总督和长城实现军事防御。  相似文献   

20.
<正>木客最早被解释为"山栖之精怪"。据明张岱《夜航船》载:"兴国上洛山有木客,乃鬼类,形颇似人。自言秦时造阿房宫采木者,食木实,得不死,能诗,时就民间饮食"。后来则演变成称久居深山的伐木者为"木客鬼"。清代,有"扬州的盐商,镇江的木客"之说,镇江的木材商能与扬州的盐商齐名,说明镇江木材贸易之兴盛。早在清朝中叶,木材业就被列为镇江钱庄业、绸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