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龙裴 《神州》2011,(8):4-4
阿尔贝加缪因“透彻认真的阐明了当代人良心所面临的问题”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鼠疫》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性著作。详细而又深刻地阐述了面对灾难时显现出的各种不同的人格,传达给我们良心所面临的问题给各自的选择带来的影响。在本文里,着重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阿尔贝加缪因透彻认真的阐明了当代人良心所面临的问题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鼠疫》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性著作。详细而又深刻地阐述了面对灾难时显现出的各种不同的人格,传达给我们良心所面临的问题给各自的选择带来的影响。在本文里,着重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翻开吴琦幸先生的《王元化晚年谈话录》不几页,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些西方18世纪的启蒙著作。在王元化先生生命的最后一年,当他重新谈及年轻时代的自己,谈及中国的启蒙运动“五四”,谈及鲁迅,谈及卢梭,这位沉静、深厚并极具反思精神的老者仿佛跨越了时空的阻隔,与暮年歌德执手相望:历经生命的苦难,他们在耄鬃之年都进入了一种和谐及平静。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化中包含着古希腊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希伯来释经学两种认知传统,前者强调认知的唯一和终极意义,后者认可不同意义阐释的合理性和存在价值。维特根斯坦、罗素和萨义德等人分别在语言学、哲学和文学研究中表达了两种认知模式应辩证共存的立场。语言学领域的原型研究中突出了对"家族相似性"的阐释,人类学研究中提供了对颜色等认知范畴中"原型"和"模板"的发现。这些都表明,文学批评领域的原型批评也应是一种能够打破批评围栅,实现辩证认知的批评理念和批评手段。  相似文献   

5.
李悦 《神州》2013,(21):6-6
文章通过原型批评方法分析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雨中的猫》,作品中大量使用了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神话原型,该短篇自问世以来,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主题阐释。然而,应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该短篇的深层主题则显现为死亡,使其作品不但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而且具有特有的价值寓意,揭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危害。  相似文献   

6.
蔺晓殉 《丝绸之路》2013,(20):58-60
20世纪初,鲁迅构想的救国方略,以“立人”为中心、“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为基本内涵,标志着鲁迅启蒙主义文化思想的初步形成。其中的思想命题,对于今日正面临着诸多现代化困境的中国社会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散木 《文史月刊》2002,(10):62-64
前些年,浙江海宁章克标先生闹火了一阵,先是文坛耆宿的复出、曾被视为轻浮无聊之作的《文坛登龙术》的热销、几部回忆录的发表乃至百岁老人的征婚,这中间媒体的炒作是少不了的,于是章先生的私人空间被人排挞而人,虽说后来好事做成,百岁老人做了新郎官,上了电视(浙江台有专场的“实话实说”。但依我的感受,这“爱隋”等等,初时不免“花好月圆”,时间长了如何,却是不敢也不便遐想的了),  相似文献   

8.
在短篇小说中运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同我国传统的说书人式的叙事方法截然不同,它是外国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功经验。在“五四”前后,鲁迅从表现新的现实生活出发,汲取了这一外来的创作经验,加以消融与改造,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效果较好,也很有特色。可说这也是鲁迅对我国现代短篇小说创作方法的一个革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9.
贾晓娜  范红霞 《沧桑》2010,(3):147-148,153
瑞士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将理论视角指向人类心理的最深处,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理论,并认为原型是其主要内容。国内关于原型的研究在本质上似乎是属于诗歌的,探究的是原型在文学上的体现。本文旨在探究心理学意义上的原型,追溯荣格原型理论的提出及历史渊源,探讨原型意象的丰富涵义和特征,讨论原型理论的重要影响,为原型理论在一定意义上帮助目前中国人存在的心理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盛行通过日译本转译西方著作,汉语中引进了大量的日语词汇和句法。笔者认为,比起一直以来通用的“欧化”的说法,把此现象称为“日化”更为贴切。本文以鲁迅作品中的具体“日化”语言实例为证,论证了“日化”的语言事实。对于“日化”语言一直以来遭忽视的现象,笔者从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汉字等方面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杨韵 《神州》2013,(35):35-36
汉字“东、西、南、北”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仅表示方位,同时附带了汉民族文化的特色,早在商代甲骨文时期,这四个字已经作为方位之用,因而其字形原型往往难以考证。“南”在中国文化与民俗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分析“南”的文化原型和字形原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自古以来的“南”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2.
陈漱渝 《百年潮》2006,(10):62-65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以他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短篇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坦言,他之所以能以这些小说为中国的新文学奠基,"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鲁迅,人们往往将他想象成一个拿着匕首和投枪、“横眉冷对”的战士,其实不尽然,真实的鲁迅并不像一些人传言的那样冷酷和无情,相反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以至于受伤后仍“以德报怨”。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周扬、夏衍等,都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创建人。在“左联”初期,他们之间的关系还算良好,但到了1932年底却骤起风波,1933年下半年周扬担任“左联”党团书记之后,他们间的矛盾不断爆发,至1936年因“两个口号”的论争而尖锐化,互成仇人。对此,周扬等历来怪罪于胡风的“挑拨离间”。其真相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5.
刘文鹏 《历史研究》2016,(4):144-159,192
"新清史"作为一种学术思潮,是西方"内陆亚洲"研究理论运用到清代历史叙事的一个结果。"内陆亚洲"在19世纪被俄国、德国学者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使用,用于亚洲区域的划分。后随着这一地区的历史、语言和文化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内陆亚洲"成为一个文化概念。"新清史"学者们对"内陆亚洲"概念和理论的借鉴极具启发意义,但他们将满洲特性泛化为以游牧文化为核心的内亚特性,有违以往内亚史学者之本义。他们偏向强调清朝与内亚政权的延续性,将"内陆亚洲"从一个文化概念演绎为一种与"中国"对立的政治概念,逻辑上存在偏差,也不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6.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鲁迅“横眉冷对”,留下的照片几乎张张表情严肃,没有丝毫的笑容。这样一个人怎么会爱孩子呢?而周海婴在回忆父亲鲁迅时,曾经写道:“在我上学以后,有一次父亲因我赖着不肯去学校,用报纸卷假意要打屁股。”  相似文献   

17.
谈到五四新文化精神,我以为和爱国、民主、科学三者同时展现的,还应有改革、开放和批判精神。这在“五四”前后鲁迅身上也是非常明确而突出的。  相似文献   

18.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鲁迅“横眉冷对”,留下的照片几乎张张表情严肃,没有丝毫的笑容。这样一个人怎么会爱孩子呢?而周海婴在回忆父亲鲁迅时,曾经写道:“在我上学以后,有一次父亲因我赖着不肯去学校,用报纸卷假意要打屁股。”  相似文献   

19.
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廷官方性质的《学部官报》公布了“审定中学暂用书目”约两百种,并为之各撰“提要”以述评各书内容、史源与优缺点。与中国传统的“提要”撰述相比,此处的范畴运用与批评模式并无本质不同。唯值得注意的是,在关于山西大学堂所编《西史课程》的“提要”中,出现了“泰西史家最重批评”一语。《审定书目·书目提要·西史课程三册》,《学部官报》第57期,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一日。这一论断反映了一个事实:近世中国史家言史学批评,多了一个难舍难离的参照系,那就是西方史家的史学批评。比较地审视,自然有世界视野的获得,当然也免不了文化的焦虑,不过恰恰也是一种自我反思的动力。在此,拟在西方古典史学批评的参照下,谈谈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观念根基,以见“最重”二字是否合乎实际。  相似文献   

20.
张继业 《神州》2012,(15):397-397
鲁迅是现代小说之父,他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而又概括了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的典型形象。鲁迅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材的众多篇小说中,鲁迅小说独占4篇。由此可见,鲁迅在中国文坛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现代白话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