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花衣裳绿里子”一句,出于《民间文学》一九七九年第四期王寿春同志整理的白族民间长诗《青姑娘》。同年,该刊第九期发表王明达同志文章《关于青姑娘反抗性格及其他》,对此句作了部分校正,改“绿里子”为“绿袖头”。读后,觉得它涉及到如何搜集、整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问题,确实值得一议。青姑娘应该怎样穿着? 她是千千万万白族青年妇女中的一个,她痛苦的遭遇跟姐妹们相似,她的悲剧深得姐妹们的同情,因此,她的穿着自然和姐妹  相似文献   

2.
《望夫云》是白族古老的神话,在洱海周围的白族民间,已流传了千多年,早就家喻户晓了。本文拟就民间《望夫云》神话的形成及其演化发展,略事考索辨析。《望夫云》神话,历时虽然久远,但历来凭白语口耳相传,并不见诸文献记载,迄于明清之际,始有载录。如《云南通志》、《大理府志》、《大理县志》等地方史志,均有载录。《云南通志》载云:“俗传昔有人,素贫困;遇苍山神授以异术,忽生肉翅,能飞。  相似文献   

3.
陈嘉琪 《民俗研究》2006,19(4):63-85
一、《黑暗传》的价值与定位《黑暗传》是一部保存着汉族的神话与历史,传唱于丧葬仪式的民间叙事长诗,大致流传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附近,也就是古鄂西一带。这一部叙事长诗的流传,是在1980年代大陆田野采录风气盛行的时期,由地方文化工作者采录下来的。最先辑录于《神农架民间歌谣集》1之中,而后受到学界的关注,采录者胡崇峻先生通过陆续搜集,整理了其它的流传唱本,集结为《神农架〈黑暗传〉多种版本汇编》。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民间叙事长诗是各民族人民口头创作和流传的长篇韵文作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在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土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民间文化,民间叙事诗作为土族民间文学中重要的样式,在土族人的生活中有着巨大的影响。流传较为广泛的土族叙事诗很多,现就《祁家延西》谈点看法。(一)叙事诗是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由民间诗人创造出的完整的史诗,社会生活的变化为叙事诗的产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作题材。在土族地区广为传唱的《祁家延西》就是依照土族…  相似文献   

5.
彝族民间抒情长诗《妈妈的女儿》(即《阿莫尼惹》),是一首姑娘出嫁前咏叹的哀歌。它在彝族民间流传极广,是彝族古代社会的产物,有浓厚的彝族风味。本刊特节选两节,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6.
西夏文《择要常传同名杂字》是西夏时期流传于民间的一部常用佛经诵读童蒙性质的杂字类字书。借助该书正文第6页的内容,可以补全西夏字书《同义》缺失的篇目代表字。比对甘肃省瓜州县博物馆藏编号为00027的残片,证明了《择要常传同名杂字》至少曾在西夏时期的瓜州地区流传,这一现象应该与杂字字书在唐五代敦煌地区流行的传统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7.
鄂西民间长诗《黑暗传》于上世纪80年代初被发现后,曾因它是否为汉民族神话史诗激起争议,受到海内外学界热烈关注。本文作者从发表对《黑暗传》的初评开始,对此进行了20余年的追踪研究。在本诗近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际,本文就《黑暗传》的原生态特征及其文化价值特别是就它和敦煌写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的关联给予评说,并指出在中国文化研究中应重视中国历史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文化局和云南音乐舞蹈家协会编辑的《云南民歌选》,即将在云南出版。该书介绍了云南省二十多个民族的一百五十首民歌。汉族民歌有:滇中地区的昆明《耍山调》、安宁《八街调》,滇东北的东川民歌《望郎坡》,滇南建水一带的《农家苦》,滇西凤庆、巍山、弥渡等地的山歌。彝族民歌有:红河、楚雄、大理、保山等地的山歌《彝家山上山歌多》,情歌《通海小调》,舞蹈歌《打歌调》、《采花行》,儿歌《什么最明亮》等。白族民歌有:民间歌手张明德演唱的《泥鳅调》,大理《白族调》,邓川《汉调》。傣族民歌有:德宏、西双版纳等地不同特点的山歌和具有说唱风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记者辛元戎)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流传了数百年的土族叙事长诗《拉仁布与吉门索》即将走上银幕。11月11日,有关领导、土族文化专家就电影《拉仁布与吉门索》的定位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0.
黄氏女和段赤诚、柏节夫人一样,是深受白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文学形象。以黄氏女为主人公的作品,现已搜集到若干故事与长诗。它们内容各异,形式不同,但都塑造了一个因崇奉宗教而带来痛苦的白族劳动妇女的悲剧典型。本文不对黄氏女这一形象作全面评价,而意在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分析,证明悲剧手法是白族民间文学的一大特色。关于黄氏女的故事和长诗,多流传于剑川、洱源、鹤庆、大理等县。相较之下,长诗比故事更细腻,更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  相似文献   

11.
岭南地区由广西画家绘印的笺谱实物长时期处于馆藏未见著录,研究亦随之缺略的状况。笔者近期在民间发现的《百景诗笺》可谓是岭南笺谱绘制出版的重要物证。此图册既未见《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等地方文献的馆藏著录,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也无收藏,可知流传罕见。  相似文献   

12.
朱安女《白族古代金石文献的文化阐释》一书,从文化学视角探讨了白族金石文献中所体现的白族文化制度、族群意识、生命观,帝王治世思想、儒释道观念在白族地区的传播与接受,以及这批资料所呈现的文学价值。得益于选题与材料占有的优势,该书在论证中多有创见,大幅推进了白族金石文献的研究进展,为近年白族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3.
《开亲歌》,是我省苗族的一部婚姻史诗。它长达万余行,内容丰富,既有苗族原始社会前期的婚姻形态的反映,又系统地唱述了苗族进入氏族社会后婚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不仅对研究苗族古今婚姻形态有价值,且对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亦有重要参考价值。一《开亲歌》,流传于黔东南的黄平、凯里、施秉、镇远等县,及福泉、瓮安、镇宁、贞丰、安龙、兴仁、兴义等部分苗族地区。在它流传的中心地带黄平、凯里、施秉、镇远四县,几乎家喻户晓,不少人都会唱。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十年浩劫,现在能背诵整部长诗的,只有少数著名歌手。  相似文献   

14.
《一法通·万法通》是晚清湖南学者、大教育家吴獬编著的一本学童蒙学精品。其中收集的民间俗谚,文籍典故,无不富含哲理,精采十分。读来是琅琅上口,细想又拍案叫绝。比之《三字经》、《增广贤文》等浅显易懂,而又更能显示出民族大众文化的智慧与博大精深,因而在清末民初广泛流传于民间。毛泽东少时即熟读此书,受其影响乃至一生。我们打开毛泽东的著作,发现引用《一法通·万法通》的地方还真是不少。《一法通·万法通》(以下简称《通》书)116页有句:“人非尧舜,谁能无过?”毛泽东借此教导大家:谁都可能犯错误,但改了就好。《通》…  相似文献   

15.
陶光福 《神州》2014,(2):263+265
<正>苗族民间情歌流传久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苗族民间情歌通常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抒情情歌,另一类是感伤情歌。本文拟对苗族感伤情歌《为什么留下我》进行剖析。一感伤情歌《为什么留下我》文本信息《为什么留下我》广泛流传于云南文山及红河等苗族地区,每到节日或者机会恰当的时候,人们往往吟唱起这首歌曲。特别是当对歌的男女双方都是单身家庭的时候,这首歌往往会把双方的感情推上极致,同病相怜,难舍难分。据多个歌者的叙述,歌曲是从上辈子的上辈子就留下来的,时代久  相似文献   

16.
前言 本剧取材于土族长篇叙事长诗《祁家延西》,故事充满神话与传奇,情节曲折动人,场面宏伟壮观,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此故事在土族地区,尤其在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东山、五十、东沟、丹麻等地广为传唱和流传,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17.
《游悲》是流传在丽江纳西族地区的一部著名的民间抒情长诗,有它的艺术特色。作品中男女青年争取自由,反对阶级压迫,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思想是积极的,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采取的办法却是消极的。全诗两千多行,我们节选刊登了第二、第五、第六节及其尾声。目的在于提供读者和研究者了解旧时代纳西族青年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遭遇,有助于对殉情风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鲁班经》是已经流传了五、六百年、我国仅存的一部民间木工营造专著。刘敦桢先生曾对此书的现知最早版本《鲁班营造正式》及其后的几个增编、翻刻本进行比较研究,撰文阐述其流传演变,把这部工  相似文献   

19.
张昊苏 《文献》2018,(2):68-73
通过对《汉书·艺文志》中"省"字例的考察,可认为冯商受诏重新整理《史记》,很可能在刘向生前完成四篇、最终完成七篇补亡,其动态过程见于《艺文志》著录。该本在单行以后被合并入扬雄续史中,故其名不彰。另外,在民间流传中,《史记》可能存在一百二十四篇的残本。诸种版本最终汇合成至今仍通行的百三十卷本《史记》。通过这一研究,可初步确定早期《史记》的流传谱系。  相似文献   

20.
春天来了,《山茶》向全国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致敬,向各民族歌手、艺人、故事讲述家致敬,感谢你们对本刊的支持和帮助,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取得丰硕的成果。一九八四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我们走出编辑部,到边疆民族地区,和各地州共同举办民族民间文学讲习班,在实践中边学习边编稿,与全省的民族歌手和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并共同编辑了昭通、思茅等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学专栏,刊载了各民族的爱国故事、革命故事、古代神话、传说、寓言、叙事长诗等民间文学作品。与此同时,又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