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焕君 《安徽史学》2012,(1):114-119
正孔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从未中断。20世纪之前,孔子是至圣先师,地位尊崇,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正统地位。五四之后,孔子及其代表的传统文化遭到不断的否定和攻击,至今余音犹在,不绝于耳。但否定并不等于能够消除,最近二十年中,无论是孔子还是儒学、国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甚至借助读经、国学培训、礼仪教育等种种手段进入人们的生活。这样的现状不禁让人怀疑孔子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总是打不倒、批不臭,屡废屡兴,越战越勇?实际上,这样的怀疑几十年前就有人早已提出。  相似文献   

2.
“君子”最早是作为各级贵族的通称而出现的,后经儒家的极力推崇和宣扬,逐步由统治阶级的专称演变为“有才德的人”,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信奉的道德人格的化身。上博简(二)《民之父母》中的“五至”与“三无”是孔子提倡的完美人生理论,充分表征了儒家的“君子”人格。儒家通过具体艺术对身心的培育与修养,最终形成的君子人格实际是内在完满的道德与外在形容举止相互统一的善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论语》为蓝本 ,概括、论述了君子人格在当今深具教益的五个德目 :好学善思 ,见贤思齐 ;自强自重 ,进取有为 ;“争”而有礼 ,重义守诺 ;乐观通达 ,意趣高雅 ;胸怀天下 ,为善不彰。作者深信君子美德有助于人们自我完善愿望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吴前芳 《神州》2012,(9):53
"君子"是孔子用来培养理想人格的标准,是兼有高尚品德和完美人格的的人。孔子的君子人格理论,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重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都可以看出和孔子君子理论教育模式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陈洪澜 《史学月刊》2008,(12):122-124
“君子”这个概念,在我国上古时期的文献中已经有了。学界对君子概念的讨论有很多,大家都认为这个概念的内涵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重大变化。因此,《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君子”时说:“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那么,“君子”这个称谓是怎样由指称地位高的人演变成为道德人格的化身呢?考察我国先秦时期的典籍,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6.
袁良玉 《神州》2011,(3X):109-109,111
教学实践证明: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组织丰富而有趣的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产生求知欲望,积极参与到“想探究”、“想尝试”的过程中来。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7.
朱宇聪 《神州》2013,(11):27
"君子"这一人格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下滋养出的、区别于其它文化与文明的特有形象,所以它立体而丰满的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既有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又有文化之弊端。深受传统文化之渲染的梨花大鼓,在内容之中也不免沾染了文化中的弊端。笔者将从两个方面,结合梨花大鼓的书目内容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大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然而“家”怎样才能“和”呢?古往今来,多少人欲寻其道而不得,为之迷惘,为之烦恼,痛苦—生。  相似文献   

9.
刘洁 《丝绸之路》2013,(16):43-44
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其道德修养为后世所称赞。《论语》较详细地反映了孔子的修身之道,既包含人际交往中的处世哲学,也涵盖个人自我修身的内容与方法。修身之道是孔子核心思想"仁"的具体表现,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章学诚以其著名的“六经皆史”说而为现代中国所知。但是要理解这一说法的全部内涵,我们就必须研究实斋“周孔之辨”的命题,这一命题提出了周公与孔子,谁才是最伟大的圣人的问题。只有考察了这一命题,我们才能在把握“六经皆史”本质含义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实斋的儒学思想。章实斋超越于清代今古文门户之上,力图通过自己颇具独创性的史学,重窥贯通天人、化育文明的完整儒学之道。  相似文献   

11.
有句俗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于汽车文化来说,可以说是有什么样气质的车,就有什么样气质的车主。一汽丰田CROWN皇冠的品牌精神是"知性演绎人生",对于皇冠的主要客户群体——三四十岁的成功男士来说,也是如此。皇冠的品牌定位,有很多中国和谐之道的元素在  相似文献   

12.
石樵 《中华遗产》2010,(10):80-89
1915年6月,正在日本东京忙于协助章士钊编办《甲寅》杂志的陈独秀,接到好友告知妻子生病的信后,立刻打点行囊,乘船回国。不久,《新青年》创刊。陈独秀为杂志撰写了《本志罪案签辩书》一文,主张将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艺术等一并革除,  相似文献   

13.
卢思冰 《神州》2012,(30):6-6
托老师的福,有幸与全班同学一起观赏了电影《孔子》,果不其然,震撼有之,疑惑有之。在我看来,孔子之所以伟大,就在於他于乱世之中仍然能岿然不动的坚持自己的道,尽管其道不能大行於世,受到种种阻挠,但他仍能焉了推广自己的道周游列国。与他相比,老庄之道是用来明哲保身,于乱世之中开辟一番心灵的净土供自己小憩;而儒家之道则是积极入世,以仁礼之制改变社会的动荡纷乱,继而实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礼制社会。  相似文献   

14.
刘卫儒 《丝绸之路》2011,(24):101-105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为中国公民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一些基本条件,日益深化的市场化社会存在与生存方式,为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发育作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度提供与精神重塑。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与成长创设了跨越疆域阻隔的比照与互动机制。大量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为公民社会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载体,逐渐成长的公民社会推动着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徐山林 《神州》2012,(32):144-144
我们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数学有个清醒的认识,能见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6.
张真玲 《神州》2013,(21):276-277
一、对公正概念的界定 关于公正概念的界定,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辞源》中对公正的解释为“不偏私,正直”。万俊人认为,社会公正最一般的意义是对社会权利和社会义务的公平分配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道德品质。叶志华认为社会公正是符合社会整体实践的性质、要求和目的的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状态。在这种利益关系状态中,价值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17.
社会部类的编修是新方志中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志书分类中"社会"这一概念如何界定、社会部类应收入哪些内容两个方面。新方志中社会部类概念模糊,归属混乱。社会部类不能套用以社会分工和科学分类的公式,而应收入的是一些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社会事物。其收入的内容应具有排他性、公认性。应按照事以类聚和妥善处理全志整体性与分志相对独立性的关系的原则来确定社会部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叶玉玲 《神州》2013,(7):160-160
本文重点从九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实际出发,结合九年级语文教材特点及中考语文重难点,提出了从语文学习的根基、理解和生活语文几个方面,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9.
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以文化复兴为前提、为标志。换言之,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文化的基本价值为代价。我想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哪些价值理念,今天仍然可以发挥作用?我近年一直在研究"敬"这个价值理念。"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更是人的自性庄严。这涉及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孔子的弟子子游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没有敬,人的所谓"孝"和犬马就没有区别了。《论语》凡讲"礼",其核心都是"敬",所谓"无敬不成礼"。《易经》坤卦的"文言"也说":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礼记》祭统篇说":诚信之谓尽,尽之谓敬,敬尽然后可以事神明。"这说明,敬和诚信是连在一起的,无敬则不诚,无诚则不信。反过来,无诚信的话,也就没有敬。  相似文献   

20.
郑媛媛 《黑龙江史志》2013,(23):133-133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揭示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机制、生存发展方式及客观基础,说明了实践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最基本的观点。本文以字面意义上的理解为切入点,分别从对"全部社会生活"基本条件的探讨、对实践本质的把握以及对"社会"在本质上的理解这三个方面对该命题做了详细的阐述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