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莹骅 《丝绸之路》2012,(24):23-25
《暗恋桃花源》是一部探讨悲剧和喜剧的戏,因其情绪变化非常明显,对观众的影响也很强烈。因而,这部戏具有其特殊性。本文根据"干扰使叙述层次发生变化,即使叙述者交接转移,则叙述框架发生变化,则情境发生变化"的反证,来探讨戏剧的框架内在。  相似文献   

2.
台湾国宝级布袋戏世人李天禄,一生经历了由大清子民到日本皇民到台湾同湾同胞的多种身份,见证了台湾地方戏曲的极衰与极荣。他的命运一部生动的台湾近代史,吸引电影导演孝贤拍成其“悲情三部曲”之一《戏梦人生》(另两部为,《悲情城市》、《好男好女》,在这部自传体电影中,李天禄演绎了一段真实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相似文献   

3.
四月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千里沃野披红戴绿,万顷桃林灿烂如霞。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一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文学季刊《桃花源》杂志,恰似一枝争妍吐芳的桃花,初绽在民和这片锦绣富饶的大地上。为了使《桃花源》枝茂花艳香更浓,青海省及海东地区的相关领导及文学爱好者纷纷前来观花、赏花、品花,祝愿《桃花源》花开四季,香溢天下。  相似文献   

4.
左攀 《沧桑》2013,(4):104-107
史学大师陈寅恪指出:《桃花源记》既为寓意之文,那里寄托着陶渊明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亦为纪实之文,是当时坞壁生活的真实写照。当时"武陵"有二:一为武陵郡,今湖南常德;一为武陵县,今湖北竹山。千年以来,学者多以常德为武陵正宗,笔者结合陶氏家世信仰和政治态度综合考察,桃花源的真正原型,应该在今湖北竹山境内的堵河流域上游一带。  相似文献   

5.
春住桃花源     
崔薇  刘宪标 《旅游》2008,(4):24-25
“春天”和“住在桃花源里”原本是两年事,两种意境和两种体验,单独听起来都心向往之,如果放在一起就成“春住桃花源”简直就是意境悠远,身心明媚得无以复加了。  相似文献   

6.
“桃花源”意象最初就是在战乱动荡的时代下孕育所生,诗人陶渊明带着对历史的理性反思和对美好乐园的感性向往,构建了一份理想的政治制度。在这份属于人类共同心理的感召下,“桃花源”意象在向着其本初意义的方向有条不紊的行驶着。同时,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也  相似文献   

7.
洪妍娜 《神州》2013,(17):17-18
"桃花源"意象最初就是在战乱动荡的时代下孕育所生,诗人陶渊明带着对历史的理性反思和对美好乐园的感性向往,构建了一份理想的政治制度。在这份属于人类共同心理的感召下,"桃花源"意象在向着其本初意义的方向有条不紊的行驶着。同时,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也  相似文献   

8.
宋安群 《文史春秋》2004,(12):58-62
江波(以下简称江)先生是广西彩调团创始人之一,曾先后任该团导演、副团长、顾问。他从事彩调艺术事业50多年,执导、创作、改编彩调大小剧目数十个,其中《王三打鸟》《龙女与汉鹏》《假报喜》《阿三戏公爷》等一批剧目已成为彩调剧的经典代表作品;曾参与改编、导演名歌舞剧《刘三姐》;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奖。  相似文献   

9.
古人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在后人心中留下了一片梦幻般远离尘嚣的净土。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都在争相寻找这样一处清幽静雅、风光独好的修身之所,中华大地也因此有了诸多"桃花源",泰山桃花源就是其中之一。泰山桃花源位于岱顶西北,有三水(岱顶日观峰西南侧的上桃峪,西北侧的沐龟沟与龙角山北侧的雁群沟)汇聚于此,因而秀色盈润,风景怡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利、人和孕育了一川秀色,在众多"桃花源"中脱颖而出,素有"泰山小江南"之称。 缘溪而上寻找桃花源,要先经过桃花峪。桃花峪距桃花源  相似文献   

10.
1918年3月15日,《新青年》杂志六大主编中的钱玄同和刘半农,共同导演了一出双簧戏:钱玄同假“王敬轩”之名,在《新青年》第四卷第3号上“通信”专栏发表了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对主张新文化的人进行攻击;而刘半农则以《新青年》记者名义,在《新青年》同期的编辑回信部分刊发了长达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对王敬轩所提出的观点逐一加以驳斥。钱刘二人导演的这出双簧戏,引发了新旧两派的激烈论战,震动了五四运动前中国的思想界和文学界。  相似文献   

11.
虽然陶渊明撰成《桃花源记》后,文人羽士对"桃花源"进行过不同的描述和阐释,且将其附会到武陵地区,但是迄至唐中叶,桃花源仍仅是传说中的意象,并无确指之地。唐宋之际,在道士、当地官员的推动下,桃花源在武陵县渐被塑造成了一个具体的洞天,人们开始有意识的从事桃花源的实体景观构建,此种努力至桃源建县时达到一个高峰。不同时代形塑"桃花源"的主体与背景的差异留下了不同的景观,作为实体的非连续性和作为文化资源的接续性统一于其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12.
周臣,字舜卿,号东村,吴县(今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其传世有纪年的作品,已知最早的是作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的《水源松色图》,最晚的是作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的《万里长江图》,由此揣测其年龄,约生于景泰,卒于嘉靖,享年八十左右。周臣善画山水人物,师承陈暹。所绘人像,古面奇装,为世所珍;所画山水,峰峦嶒峻,多似李唐;其法马夏之作,可与浙派创始人戴进并驰。《桃花源图》(彩色插页二)原作无题,然所绘内容,不言而喻,是以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为题材,描写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遇先秦避乱来此居住者之后人的情景。今湖南省常德县西南有桃源县,县西南三十里有桃源山,山有桃源洞,相传即陶渊明所记之桃花源。  相似文献   

13.
正1961年8月19日,一出名为《李慧娘》的昆曲在首都人民剧场公演。首演前,报上的演出预告已示客满,颇受期待。上演后,《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称其"是个相当成功的改编尝试","是一朵新鲜的‘红梅’"。文化界人士亦纷纷向编剧孟超致以祝贺。然而不到两年,该戏就被文化部门批评为"大肆渲染鬼魂",定性为"鬼戏",且由中共中央发文"停演"。此后,更遭到公开批判,定性从"鬼戏"升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什么缘故使得这出戏从"红梅"变成"毒  相似文献   

14.
胡雪桦是第一位在国外拍戏的中国导演。1990年夏天,他在纽约排舞台剧《傅聪和傅雷》,认识了王国兆带着来看戏的李安,两人从此成为朋友。当时,李安刚刚完成《推手》。拍片子就跟写文章一样,文如其人。你无法在李安身上找到所谓的“性格”,他的性格,是一种没有“性格”的性格。他身上体现的就是东方文化人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张旭 《丝绸之路》2009,(16):82-83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在《桃花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当他归耕田园以后,和劳动人民接触频繁,因而在他的思想中很自然地反映出劳动人民的观点和要求。在仕途挫折、家境衰败的背景下,他无奈地投身大自然找寻慰藉,寄托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白建钢 《文博》2012,(3):65-69
古有陶渊明所做的《桃花源记》,其中所描述的是一处人类生活极其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是否真正存在有桃花源,有不少学者都进行过相关考证。本文主要依据笔者对武陵山区野三关一带聚落环境的实地考察,认为该地具有典型的“桃花源”式地质生态人文环境,有极高的历史、考古、民族学及自然科学研究、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7.
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沙漠,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死寂恐怖的不毛之地。当地人称它“进去出不来”,西方探险家干脆称它为“死亡之海”。然而,在大漠深处,却奇迹般地生存着生机勃勃的“刀朗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和生活习惯,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1992年,拙著《中国影戏》出版后,赓即着手搜集傀儡(木偶)戏的资料,准备撰写《中国木偶戏发展史》。其间,我的影戏专著在德国和台湾又出版了两本(《四川灯影戏》、《中国影戏与民俗》),但是傀儡(木偶)戏的文章仅发表了两篇(《浅谈被单戏》、《水傀儡戏重考》),更多的篇章尚为腹稿。在此,将我考虑多日的观点,以札记形式陆续刊布,庶几对年轻学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再访桃花源     
我想要找到一处真正的桃花源。我曾在东海上的桃花岛夜宿,但那里的桃花太工整,太平坦,千篇一律;我也曾走访过皖南的古村落,桃花落在古石板路上确实有如薛涛笺一般优美,然而那里的步伐太多,花开花谢太匆忙;直到我追寻符桃花旋开旋谢的脚步,越过横断山脉干热的山谷和荒凉的山脊,走进林芝。在那个春天,心沉寂在他海,倾听着花瓣簌簌落下,安静独处,畅怀微笑,这才是属于我的真正的桃花源,来一次又怎么够!  相似文献   

20.
《丽人行》是田汉同志的代表作之一。1947年,这个戏由“演剧九队”在无锡和上海首次公演,洪深同志担任导演,我们有幸参加了这次演出。抗日战争胜利后,敬爱的周总理指示“演剧队”要在国统区“坚持下去,争取留在大、中城市,配合民主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