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进行了再思考.在诸子平分家产制度、乡村社区生存伦理和中共早期经济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土改前夕乡村土地的集中程度和租佃率都远远低于中共领导人的估计,因此土地改革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方面的意义可能被高估了.对于党和国家而言,土地改革更重要的功能,在于重塑"国家--乡村社会"关系,帮助国家有效地控制和治理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2.
李庆刚 《文史精华》2008,(11):60-64
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后,解放区立即掀起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各种报刊展开了有关土改运动的宣传报道活动.这些报道,一方面集中宣传中共党的土改路线、方针与政策,一方面大力揭发地主阶级剥削罪恶,反映农民的呼声,为农民伸张正义,激发农民参与土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一土地改革是一场彻底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变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社会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在祖国大陆的全面展开,使得长期铭刻于广大侨胞心中的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宿愿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国人曾尝试通过引进良种、提高种植技术、开展乡村改良运动等方式进行传统农业改造,力求达到改变农村社会的目的,但收效甚微。新中国成立初期,互助合作的开展解决了土地改革后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出现的个体劳动在畜力、农具、资金等方面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增强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风险的能力,根除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一些弊病和保守思想,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效率。事实证明,互助合作与推广农业技术相结合是土地改革后改造传统农业的有效途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共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否定性的意见,甚至有人提出要为地主"平反"。要对土地改革运动作出恰当的评价,必须首先对何为地主、富农进行深入探讨,其实地主的情况并非千人一面而是千差万别。旧中国的土地集中程度,并非以往宣传的那样地主、富农占有农村土地的80%,但地主、富农占有的土地仍数倍于农民亦是事实。中共将减租减息转变为"耕者有其田"即土地改革,除了动员农民应对国共战争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根据地农民已不满足于减租减息,而是迫切要求分配土地,需要出台一个统一的政策。土地改革激发了解放区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的热情,并且使中共获得了农民对中共执政地位的充分认同。  相似文献   

6.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绥边区开展的“二流子”改造运动,既是中共加强抗日根据地基层社会治理、增加农业生产的一大措施,亦是在革命话语下动员民众改变陋习、洗涤封建残留的一次尝试。加强对“二流子”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二流子”对根据地乡村社会的侵扰,增加了农村生产的劳动力,减轻了普通民众的负担。然而“二流子”改造运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即改造过程中“二流子”范围的扩大化,以及过度“怀柔”。这都显示出“二流子”改造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它不仅改变着“二流子”这一社会群体的命运,亦改变着传统乡村社会的管理模式。而现代政党权力的强力干预,更使得传统乡村社会的治理模式迅速向现代化方向转型。  相似文献   

7.
土地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展的“三大”运动(即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之一,是彻底废除在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耕者有其田的农民所有制的重大改革,是广大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身后实现经济翻身的主要举措。作为这场社会变革的基层亲历者,我在这里回忆的是河南郾城县一个普通乡、村的土地改革经过情况。,希望对人们了解那段历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南疆土地改革中的特殊问题与党的具体政策杜敬中国幅员辽阔,土地改革前的农村土地制度,以及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手段,各地除了具有基本的共同点以外,还存在很大差异。如南方和北方,内地和边疆,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都各有不同。研究中国的土地改革,必须注意到这...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是国家发展农业和改造农村社会的一项重要政策。在各地完成土地改革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生产资料,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无法正常开展。传统社会中的劳动互助变工成为土地改革后解决农村生产困难的主要方式。为进一步在农业生产中开展变工互助,国家向农民发出了"组织起来"的号召,并采取了为互助组优先提供国家贷款、新式农具、优良品种、农用药械等生产扶助措施。这些措施不但改良了传统农业,解决了农业生产资料缺乏的问题,而且促进了新型农业互助组织的发展,成为构建农村新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干部在中共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者说中共要达成自己的政权建设目标需要建立一个忠诚且有效的干部支持体系.1940年1月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即开始自己的政权建设努力,试图通过民选方式和平且合法地改造基层政权,实现控制乡村社会、汲取乡村资源、服务抗战的目标.而越来越多的贫苦农民则依靠中共支持并借助"选举"渠道进入政权系统,由此构建了以中、贫农为主体结构的基层权力格局.这些新生干部尽管是中共在乡村社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或中共革命事业最主要的承担者,但由于文化素质低下、行政经验缺乏、革命意识不强,似乎很难真正承担起中共的伟大理想.这亦充分说明干部队伍建设是中共需要不断努力破解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