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延 《收藏家》2013,(12):J0068-J0069
第一次见到李晓明,与第一次见到他的画作一样,印象强烈而深刻。这是一位从内心到外表都极富个性的画家。如果说艺术强调的是自我,那么李晓明的自我则是以孤独和执著为底色的。  相似文献   

2.
王一笛 《神州》2012,(20):11-12
金庸的创作打破了以往通俗文学中"大团圆"的形式,在众多人物身上体现出一种孤独与疏离。金庸笔下人物的孤独感往往体现于其生活状态的孤独,内心体验的孤独以及生命本体的孤独三个方面,三个层面交织起来,使金庸小说产生了丰富的审美意味,同时也使武侠小说的内涵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赖晨 《湖南文史》2011,(7):46-46
鲁迅刚正、峻刻、犀利、孤独、硬气,并惯于注视阴暗面。他以刚正不阿的个性,对中国历史与社会的黑暗作了深刻的解剖,犀利的鞭挞,乃至孤独绝望的反抗。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一个孤独的智者。他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终生,却始终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源于他站得高、看得远,别人难于企及,源于他对自我信念的坚守和执着,源于曲高和寡后的知音难觅。孤独使得孔子更加深刻、更加崇高,最终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高标,成为了后世无数求索者效仿的楷模。  相似文献   

5.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为了这个梦想,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6.
鲁迅刚正、峻刻、犀利、孤独、硬气,并惯于注视阴暗面。他以刚正不阿的个性,对中国历史与社会的黑暗作了深刻的解剖,犀利的鞭挞,乃至孤独绝望的反抗。那么,鲁迅有怎样的童年,又是怎样影响其性格的呢?  相似文献   

7.
罗笑 《神州》2013,(4):108-108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聋哑学生生理上的特点,他们的内心也因此受到一定的打击。聋哑学生一般比较敏感,很难适应外界的变化,内心比较孤独。对聋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对高职聋哑学生,学校和聋哑学生的家庭都具有一定的责任。本文将就高职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一番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貌似闲云野鹤、超然世外的陶渊明却出仕达五次之多,"孤云独无依"道出了他痛苦、寂寞的内心;"心远地自偏"却又说出了他无奈、自慰的旷达。一个清高、自尊却又积极入世的知识分子注定是孤独痛苦而又矛盾的。  相似文献   

9.
任仲夷同志离去,失去一位最真挚的同志,一位最敬重的良师益友,我感到很孤独,很失落,很悲痛!回顾过去我们之间无话不谈,开怀交心,使我获益匪浅。如今失去最可信赖的兄长,内心的痛楚,谁人知晓?!惟一能做到的是按照任仲夷同志的忠告,多读各家的书,多听各家之言,多想问题,继续发挥余热,又不患痴呆症。一年来,我正是这样度过的。  相似文献   

10.
济世思想给每一代中国文人都程度不同地打上了它的烙印,即便是历代被公认隐逸出仕的谢灵运也不例外。他一生贯穿着“仕”与“隐”的痛苦,在山水佛理谈玄钟寻求解脱而不可得,只有终身一我的深刻孤独。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孤独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情感范式之一,也是封建时代有抱负有才能有个性的文人学士所共有的一种自我情绪体验。它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状态的自我感受,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疏离所产生的一种深刻的精神失落感。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小说有深刻的批判力度,这种理性的批判饱含着对他人及自我的审视,而审视与批判则反映了鲁迅内心的原罪意识,本文通过对<狂人日记>的分析来阐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苏轼与儋州     
苏轼被贬至儋州时,已是62岁的垂暮之人,虽历尽仕途的磨难,可是创作上仍然是激情未衰,而且创作的艺术更加精深华妙。这段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在宋代就有人认为贬至海南并不是苏轼的不幸,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雕琢。  相似文献   

14.
袁帅 《神州》2012,(13):96-99
"有两个脑袋,却只有半颗心"——约翰.纳什不愧此评价。高智商,逻辑思维强,却内心孤独,不擅交际。在数学研究领域,纳什是个天才,早年就有惊人的数学成就,靠博弈论重新解释了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理论,拓宽了人们近150年的经济思想,进入了人人艳羡的惠勒研究室工作并被委以重任,享有国际声誉。为人木讷的他在爱情上亦有收获,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春节的时候,我开始写《苏武牧羊》的初稿(曾用名《汉使苏武》)。屋外爆竹声声,我独闭于斗室,斗室冷清,内心喧嚣,禀持了一种信念,孤独又神圣,寂寞而坚定,清苦却快乐,恰似十九年牧羊于北海(贝加尔湖畔)的苏武,因为同样都被赋于了使命。《苏武牧羊》是奉命之作,应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先生的要求而创作。因人选题,量体裁衣,在岳飞、蔺相  相似文献   

16.
问父     
Q:你在不到三十年里创造了几代人都用不完的财富,当钱已经变成数字游戏,你为什么活着?A:我多年习惯了强大的自我,这是我给自己构建的求存模式,否则我无法活到今天。我也习惯了孤独,但我的心灵赴长期趟载的,它极其需要治愈和修复,我到最后竟然发现事业做得越大,我的内心越惶恐,早年追求财富和社会影响力带来的快乐感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7.
刘文一 《神州》2013,(14):35-36
在《论语》中,我们能深刻的体会到孔子对内心塑造的要求内涵,归结起来就是"诚"心,无论是春秋时期还是现今社会,无论是执政者还是经商者,"诚"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品德。《论语》中有多处提到"诚",且大多强调内心的"真诚"。本文通过总结《论语》思想,从"孝悌"、"君—臣"、"师生"之"诚"三个方面阐述孔子关于"诚"的思想,以及"诚"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战国策》是我国战国时期弥足珍贵的一部史料汇编,其中介绍了许多可爱的游侠,他们行侠仗义、自由潇洒、游走四方。同时,又有其悲凉的一面。他们以自身的标准、个人的恩怨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正直勇敢,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过激、单纯而真挚的一面;默默隐忍又蓬勃反抗,内心的孤独和面对世态的无能为力造就了他们特殊的性格,开辟了除入仕、归隐之外的第三条路——游侠。他们以个人力量自下而上地进行反抗,成为《战国策》中特殊的一类,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祝福》中封建权势者、封建卫道者、底层劳动者和我形成了一个颇具匠心的人物层面结构,该结构使一个几乎无事的悲剧生发出独特而厚重文化内涵——在与启蒙对象的艰难对话中,深刻体现了现代启蒙知识分子与传统文化社会的隔膜,以及现代启蒙知识分子自身在五四特殊德启蒙文化语境中思想灵魂的惶惑与孤独!  相似文献   

20.
《过于喧嚣的孤独》是捷克作家博·赫拉巴尔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孤独意识另人深有感触并引发深思,可以说这部作品所营造出的与世隔绝的出离氛围是其之所以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文章旨在探讨《过于喧嚣的孤独》中的孤独意识,以此更好地理解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