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教是曾国藩思想中最有进步意义的部分,研究其家教思想的理论来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察其家书,发现其家教思想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传统家训思想、湖湘地域文化和曾氏祖训的影响,并结合自身多年历练不断积淀而成。  相似文献   

2.
戒文与戒书是中国戒文化的重要载体。戒文活跃于三代至六朝,以《尚书》为渊薮,以汉晋间为盛;戒书起自班昭《女诫》,成熟于《金楼子》《颜氏家训》;从戒书开始戒文化走向大众与普适。对戒文化的认识发源于《尚书》的弼违意识,以李充论戒始为自觉;六朝晚期戒文化成熟,有刘勰等的泛戒文学观,又以萧统弼匡的戒文化观为标志。萧统编撰《文选》是戒文化发展的重要事件,其《序》中论戒而书不选戒,是萧统戒文化观而非戒文学观的一个折射。中国戒文化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上古三代为萌芽期;汉晋为发展期;六朝为形成期;隋唐以降为流变期。  相似文献   

3.
戒文与戒书是中国戒文化的重要载体。戒文活跃于三代至六朝,以《尚书》为渊薮,以汉晋间为盛;戒书起自班昭《女诫》,成熟于《金楼子》《颜氏家训》;从戒书开始戒文化走向大众与普适。对戒文化的认识发源于《尚书》的弼违意识,以李充论戒始为自觉;六朝晚期戒文化成熟,有刘勰等的泛戒文学观,又以萧统弼匡的戒文化观为标志。萧统编撰《文选》是戒文化发展的重要事件,其《序》中论戒而书不选戒,是萧统戒文化观而非戒文学观的一个折射。中国戒文化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上古三代为萌芽期;汉晋为发展期;六朝为形成期;隋唐以降为流变期。  相似文献   

4.
朱丹  张莉 《福建史志》2023,(6):54-60+76
朱熹家教家风思想彰显个人立身之本,蕴含家庭伦理和国家治理之道,倡导通过道德教化的方式重建社会秩序,是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的典型。新时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为理论遵循,推进朱熹家教家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炼朱熹家教家风思想的价值精华,再创造与新诠释朱熹家教家风思想,推动朱熹家教家风思想融入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太公家教》是我國古代訓誡類蒙書之代表作,唐五代時期曾在我國西北的敦煌、吐魯番地區廣爲流傳。因此,在敦煌吐魯番文獻中有爲數不少的《太公家教》抄本留存。關於這些抄本,中外學者多有關注,發表了不少的成果。筆者也曾就敦煌本《太公家教》撰寫了《敦煌寫本〈太公家教〉殘片拾遺》1、《〈敦煌寫本《太公家教》殘片拾遺〉補》2二文。近日筆者在研閲《太公家教》過程中,陸續接觸到之前未曾見過的日本寧樂美術館、日本杏雨書屋和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的一些殘本,發現此前的成果對於敦煌所  相似文献   

6.
天台戒律论     
依照天台宗的“五时八教”判教思想,天台一系教学是有别于藏、通、别教的圆教。圆:圆满,圆融义;天台法门,众生一念具足三千诸法,是为圆满;三千诸法融即于众生一念,是为圆融。天台之圆融精神,还表现在以圆融一体的模式看待一切相对相待的法相。诸如色心、内外、性修、因果、染净、依正、自他、三业、权实、受润等,在天台之学中,皆一体不二。此不二性于定慧学上展开,即为天台的“一念三千”、“止观双运”、“三谛圆融”等妙理:而于戒学,则为“会性起修,会修起性”的妙戒。天台戒于戒律四科皆显示出不同于其它教门的特色,具体可概括为“以粗入妙”的戒法说,“性具发显”的戒体说,“以心持戒”的戒行说,以及“三品四乘”的戒相说。本文拟以智者大师的戒学思想为主体,对天台戒律观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湖南文史》2010,(1):36-36
“血气方刚”是个常用成语,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其实,对于“方”的解释,是一个沿用了多年的错误。 “血气方刚”出自《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相似文献   

8.
联合家教是让几个有相同或相近年龄孩子的家庭联合起来,让孩子们定期到家长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家庭中去学习知识、技能,由这位家长担当起家教的重任。换言之,联合家教是一种家长自发组织的家教联合体。  相似文献   

9.
徐彬 《安徽史学》2010,(3):68-72
史学与家谱关系密切,历史意识和历史编撰理论对明清徽州家谱深远影响。"以稽先世,以贻将来"的历史传承思想是明清徽州家谱发展的动力。"大有关于家教者"的历史借鉴思想是明清徽州家谱努力的方向。史学编撰理论对明清徽州家谱编写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正史的史表影响了家谱体例,信史原则对明清徽州家谱编修者的态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多在书院讲学,他们也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家训诗,是南宋家训诗创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些家训诗的思想内涵主要表现为:讲学、家教皆可;表现爱国主义情怀;表达理学教育观念;表达作者本人的理学思想;表达亲情五个方面.在文学特征上,主要表现为说理大于表情、“质木无文”与以“理”为审美主体.  相似文献   

11.
家教探秘     
时下,说家教已成为一个新兴职业毫不为过,不仅大学生们时常在路边举起“家教”的招牌,一些在职或已退休的教师也开始提供家教服务,连职介中心都开始把介绍家教当作自己的一项服务内容。对成千上万的家长们来说,为孩子请家教似乎成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必由之路。但是,家长们对家教究竟了解多少?为了帮助家长们较全面地认识家教,我们特发此篇,同时亦希望读者朋友能提出您对家教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2.
《文史博览》2010,(1):36-36
<正>"血气方刚"是个常用成语,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其实,对于"方"的解释,是一个沿用了多年的错误。"血气方刚"出自《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家教,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不少大学生把家教作为联系社会的桥梁与纽带,作为走向社会生活的演习场。无疑,他们从家教实践中学到了许多校园里学不到的东西。当然,也由于家教角色的特殊性,使有些大学生不自觉地走入了社会生活复杂的层面中,这也不足为怪,生活从来是立体的也是旋转的,有过奇特家教遭遇的大学生会明白:生活是另一个不拿教鞭的老师。作者还要特别声明的是,为保护私人隐私权,本文中所有人名均非真名,还望读者见谅。家教,使他懵然无知地闯进了另一片天地 大二中文系的范为在校门口摆上一张小课桌,心怯怯地…  相似文献   

14.
<正>前几天,曾在南京海军某部工作的湖南老乡资京义找来,说受家乡组织所托,希望我们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谈谈父亲资凤将军的事情,这其实有一些为难。一是父亲去世多年,很多事情不愿意被提及;二是父亲家教很严,处事低调已经成为全家恪守的家风。但考虑到这是主题教育的大事,也不好推辞。  相似文献   

15.
在方方面面大谈“减负”的呼声中,家教之风却越演越盛,迅速走进家庭,走向市场化。有关调查显示,55%的中学生在业余时间参加家教补习,补习的内容以科目知识为主,主要目的是希望借此提高学习成绩。由于教委明文规定不允许中小学组织大规模的公开补习,所以能体现分层指导优势的一对一式家教模式很受青睐,特别是暑假,更是进行家教补习的黄金时间,到处可见顶着酷暑去参加家教补习的学生。家教补习在某些情况下也确实能起到一定  相似文献   

16.
在这日新月异、人才辈出的时代,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成才、成事。为此,社会上各种“成功家教”的宣传报道也此起彼伏。笔者试从众多成功家教的经验中总结一些较有启示性的理念、做法,希望与广大家长共斟酌。  相似文献   

17.
《元史(126)廉希宪传》里有一段故事: 时方尊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帝 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 戒,如是而已。”这说明封建社会里,孔圣人给人们的影响是如何的深远,出身西域的廉  相似文献   

18.
《文史博览》2008,(2):35
戒疤又称香疤。受戒时燃戒疤又称"烧香疤",所燃香疤之数目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几种,十二点表示是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和尚的戒疤就好像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是等级的表示。刚剃度的小和尚在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后,会参加一个简单的小测验,测验及格后,庙里的老和尚会用线香帮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称之为"清心"。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如果表现良好,则有资格得到第二个戒疤:"乐福"。  相似文献   

19.
文人爱写"家教联",这些对联挂在墙上,孩子们耳濡目染,对他们的人格与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效果不在"言教"和"身教"之下。 清代才子郑板桥,为了教育子孙如何做人,曾写过一副家教联:"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联中,教育子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寄寓了深切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敦煌文献中的《太公家教》残片的辨识,笔者有《敦煌写本<太公家教>残片拾遗》一文发表,该文以《俄藏敦煌文献》为重点调查对象,认定了《太公家教》写卷8件.此后笔者在调查《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份)》、《法藏敦煌西域文献》、《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甘肃藏敦煌文献》等敦煌文献时又认定了《太公家教》写卷6件,另有《俄藏敦煌文献》之Дх3111号和Дх4251号2件,本文即对这8件藏品略作介绍,并就其与已认定的《太公家教》写卷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