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权宪法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晚清国粹思潮与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相结合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始终不渝地实践着五权宪法,这种实践虽然在小范围内部分地取得了成效,但作为一种完整的整体构想却始终未获成功。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提出及其实践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中国政治变革史上的一件大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臧运祜 《民国档案》2005,(4):60-65,78
孙中山生前,虽然发表过五权宪法的诸多演说,但他本人并未拟订出一份关于“五权宪法”的法律文本。本文就1922年夏间,叶夏声奉孙中山之命,拟就的一份《五权宪法草案》,进行了研析。经过初步考证,笔者认为该文本虽然与孙中山的关系尚待证明,但却是一个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有较大关联的文件。该文本在内容上,基本体现了孙中山基于三民主义的五权宪法思想。这是其主要特点与价值所在,应该被视为研究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珍贵资料。但是,作为“个人之见”,它与“圣人之先见”毕竟又有距离,而不可能全面、真正地体现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后者乃是国人后继者至今尚未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臧运祜 《史学月刊》2007,5(8):56-63
辛亥革命以前,孙中山本人虽然基本形成了五权宪法的思想,但是较之于三民主义而言,他的五权宪法思想其实并未得到推广和宣传,当然也没有成为革命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期间,南方独立各省制订的约法以及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既非孙中山的本意,当然也不可能体现他的宪法思想,而是与其"五权宪法"相背离的。孙中山在维护"临时约法"、并以之作为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武器的同时,也对于这个武器进行了批判;在上述"扬弃"的过程中,其五权宪法思想得到了继续发展。孙中山晚年,通过多次演讲,五权宪法思想近乎成熟;1922年6月,叶夏声奉命起草的《五权宪法草案》,可以说是反映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一个弥足珍贵的法律文本。孙中山将其毕生奋斗的五权宪法思想及其实现任务,作为政治遗产,留给了后世。与三民主义一样,五权宪法思想的演进轨迹,也体现了非常鲜明的孙中山个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宏云 《史学月刊》2007,5(11):100-106
近50多年来大陆对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研究,除了"文革"期间的停滞,总体上是进步的。"文革"前对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分析与评价,是以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观点作为准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着重论述五权宪法的阶级属性与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中国革命史的范畴,通过转换视角、拓展范围、尝试新方法,深化与细化了以往的研究,并提出了新的观点。但不少论著只是重复前人成果,对有关五权宪法思想的史料与史实的研究仍重视不够,若干重要问题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5.
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洛克是近代“三权分立”学说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政府论》一书中提出了立法、执行、对外三权分立的学说,并论证了对外权的重要性。洛克为什么把对外权独立地提出来并加以强调,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时代的背景和阶级的根源。首先,对外权的提出与英国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和资本原始积累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有关。资本主义的生产,除了以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生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考试权独立思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民主革命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奋斗当中,孙中山形成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和考试权分立的五权宪法思想,其中有关考试权独立的思想,后来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考选制度的理论渊源。这种思想是孙中山先生在对西方政治制度进行借鉴、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也吸取了中国传统科举考试制度的合理因素。本文试对孙中山考试权独立主张形成的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做一简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何炼成 《炎黄春秋》2011,(12):57-58
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我们畅谈宪政社会主义,就不能不重提孙中山先生所力倡的"民权主义"。何谓民权?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此之谓四大民权也。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缺一不可。人民具有此四大民权,方得谓为真正之民主国家。孙中山认为,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治权就可以说是政府权。孙中山主张宪政分权,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权宪法",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五权分立。用人民的四个政权也即四大民权,来管理政府的五个治权,那才算  相似文献   

8.
张经建 《史学月刊》2007,1(9):80-83
战后,日本通过《日本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三权分立之原则和形式,但由于世界范围内的趋势、日本政体的问题和自民党的"一党独大"等原因,遂造成三权失衡即行政权急剧膨胀和立法权与司法权遭到严重削弱诸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是近代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他把自己的学说概括为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他明确表示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孙中山的思想有的是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的则是汲取欧美先进文化的思想,或者是  相似文献   

10.
五权宪法论是孙中山先生宪政思想的核心,是在现代中国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既超越西方民主政治理论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宪政理论.它的形成是中国现代宪政运动的基本标志,在中国现代宪政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思想受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影响,直接起源于洛克的三权分立理论,根据现实政治的变化,他重新铸造了三权分立学说,突出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根本内涵和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孟德斯鸠的权利学说的分析,展现它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体制进行初步探讨,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取得人民对它的信任.维护南京国民政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以孙中山先生的继承者自居,表面上以孙中山先生所设想的“以党治国”,“五权宪法”思想为指导来组建政府,其实质上完全背离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以党治国”成了“一党专政”,根据“五权宪法”设立的五院成了国民政府下的具体执行工具。  相似文献   

13.
制衡与三权分立是否是同一项原则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定河 《世界历史》2005,3(5):113-120
制衡,已被我们公认为是遏制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最有力的理论武器,也是进行民主建设和维护社会安定十分有效的政治机制。但是在我国学术界,长久以来把制衡与三权分立混为一谈,视二者为同一原则。这种理论认识极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只有实行三权分立才能实行制衡,不实行三权分立就不能实现权力之间的制衡。然而,笔者发现,西方学术界对制衡与三权分立关系的理论认识与国内学术界正好相反,国内学术界对这种长期存在的对立认识也未引起应有的关注与重视。笔者认为,在当前深入进行民主法治建设的形势下,澄清制衡与三权分立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制约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体制进行初步探讨,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取得人民对它的信任,维护南京国民政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以孙中山先生的继承者自居,表面上以孙中山先生所设想的"以党治国","五权宪法"思想为指导来组建政府,其实质上完全背离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以党治国"成了"一党专政",根据"五权宪法"设立的五院成了国民政府下的具体执行工具。  相似文献   

15.
韩诗琳 《史学月刊》2020,(1):130-134
土地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头等大事,考察各个时期的土地主张是认识近代中国各时期政权属性和立场的重要指征。对土地权利的探讨,则是研究土地问题的核心。“权”的力量伴生着“利益”,“权利”往往会被视为一体,因此在面对“平均地权”理论时,研究者们基本默认了地权与地利一体,讨论的空间通常建立在两个点上——国家对土地的态度和国家可行使权利的方针内涵,而没有对方针内容能否对应“平均地权”题目做出回应。事实上,“地权”和“地利”两个概念在“平均地权”理论中并不适合做一体化讨论,推行这一理论,无法通过“地利”的平均实现“地权”的平均。  相似文献   

16.
律师辩护权之现状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是律师辩护权之最基本的内容,但其行使却缺乏保障,具体表现在:(一)会见难。关于律师会见权,侦查阶段一般只安排一次律师会见,如果犯罪嫌疑人更换律师,不安排新的律师会见;律师在会见之前都被明确告诫不能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案情,有的办案机关甚至要求,律师必须同意对会见内容进行录音,否则不予安排;审查起诉阶段会见,检察院派员陪同;审判阶段会见,看守所安排单独会见室,但在会见室中安装监控设备,并要求有管教人员在场。(二)阅卷难。1.在审查起诉阶段,看到的材料有限。据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业…  相似文献   

17.
社区参与旅游的制度性增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娟 《旅游科学》2012,26(3):18-26,94
西方研究者认为社区参与旅游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信息、心理、教育和社会增权,而中国现阶段由于产权界定模糊导致的制度性的缺权才是阻碍旅游地社区通过参与旅游获得公平发展的主要障碍,西方国家清晰的产权制度使得其旅游增权理论欠缺了对制度性缺权状态的研究。本文在对制度和增权等基本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划分了4种制度性增权类型,分别讨论了制度缺失和制度失灵两种社区参与旅游的缺权状态,探索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现实下可行的制度性增权途径,为进一步开展旅游社区增权的实践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三权分立"是西方流行的政治学说,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原则。书上看到很多学者鼓吹中国绝对不能搞"三权分立",我不这样认为,既然是一种国家制度,只要适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我们是可以采取"扬弃"和"批判"的态度来对待,而不是一概否定或全盘接受。我希望通过对"三权分立"内涵和外延的分析,来了解其对西方社会历史的影响,寻求它的现实意义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法国大革命初期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为法国国民制宪议会的代表们所信奉,所以该学说直接影响了法国1791年宪法的制定。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1791年宪法没有完全遵循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原则,以致该宪法迅速走向了终结。  相似文献   

20.
以革命手段推翻专制制度和逐步地建立"民主政治",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而颇有特色的是,孙中山把这一建设过程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训政时期是进入宪政时期、实现五权宪法的必经阶段,是一种程序设计,也是在革命三阶段中别出心裁而又最具争议的部分。尽管它与孙中山毕生追求的民权目标存在内在冲突,但在一定程度仍对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