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州人的嘴     
广州人的嘴在食物方面,可谓讲求至极,故此有食在广州之称。试看饭馆食肆那么多,谁都知道是供给那张嘴的,就像东堤陈塘的酒楼,即使在战乱时期,  相似文献   

2.
◆称呼上 我曾在上海和广州各生活过几年。走乡随俗,在上海我老婆称我为先生,我则称她为太太;而到了广州,老婆则叫我为老公,我也就唤她为老婆了,  相似文献   

3.
泡妞叫“转马达”,打架叫“开片”,这些连如今的广州人也听不懂的广州话是什么时候“发明”的?鸽子的羽毛颜色有黑有蓝,为什么没有人叫黑鸽、蓝鸽呢?广州的莲香楼酒家为何不叫“荷香楼”?为什么称苦瓜为“凉瓜”、“猪肝”为“猪润”? 土话——市井生活的缩影,隐藏着幽默,双关,暗示,说起来另有一种味道。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地域,都会随着其历史的起源与发展,形成自己独有的民风民俗与地域文化。而所有这些不同的民风民俗构成的各种各样的地域文化相加,才形成人类文化的整体,形成世界。所谓一国对另一国的侵略或者消灭,烧杀抢掠还只是次要的,最关键的,不是从肉体上消灭你的族群。而是从文化上消灭你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在广州要喝凉茶?广州的汤里怎么那么多药材.这是喝药还是喝汤?广州人为了让药好喝点,才放骨头和肉,说白了是在吃药。这是很多刚到广州的人经常讨论的话题。在广州.银行比米铺多.药铺比银行多.中药铺就更多。广州人,从吃奶的时候就开始吃中药了。  相似文献   

6.
话说广州人最常喝的汤分两种,一种是老火汤,一种是隔水炖汤。 林林总总的汤品汇集成“自成体系、完善全面”的汤道。 地处亚热带的广州,春夏气候湿热,以汤水去湿;秋冬气候干燥,以汤水润之。这种调和之道就是古代《易经》养生理论的天人合一、顺时养生的理念。根据四季轮转,以五行、五色、五味、五季、五脏为基础,根据“肝者属木通于春;  相似文献   

7.
8.
9.
1987年,广州市敢为天下先,使用“由广告客户投资建天桥,给予一定年限张挂广告专用权”的方法,建成了全国首座广告天桥。该桥位于环市路、建设六马路交界,悬挂其主要投资者“五羊牌自行车”的广告。  相似文献   

10.
廖运升 《神州》2013,(18):29-29
标识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其在视觉传达地域文化、建立企业形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标识是一种特定的视觉符号。本文探讨以民间艺术中地域文化特征为目标的视觉符号的标识设计应用问题,并就标识设计与地域文化元素的相互结合、互动关系进行分析,以求塑造具有特色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的标志设计和视觉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1.
黄河入海是相当苍凉悲壮,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千古绝唱;唱得中国人为之慷慨激昂。长江入海是那么豪迈激越,刘禹锡的“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不过,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犹令人寻梦依依,缠绵悱恻。 长江、黄河和珠江最终都是流向海洋。不过  相似文献   

12.
洪三泰 《岭南文史》2005,(2):i001-i001
珠江奔流,浩浩荡荡。日寸间流逝,却悄然无声。日寸间逝而不返,湮灭生灵,带走风物,留下的只是文化遗迹和一些经典。无论何种地域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史学大师谭其骧教授说过:“任何时代都不存在一种全国共同的文化”;又说:“中国文化有地区性,不能不问地区笼统地谈中国文化。”这些论断,可以讨论,但对肯定地域文化的存在和开展研究的意义却是无可置疑。以珠江命名的珠江文化即为我国区域文化之一,它在我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是研究珠江文化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4.
有人不喜欢粤语,说它“古怪”,将广州人与全国其他地方天然地隔成一道交流上的屏障;有人不喜欢广州人,“现实”也好,“精明”也罢,心理地域上的鸿沟,总不能轻易填平;然而广州的早茶,却鲜有人能抵抗其魅力。  相似文献   

15.
新力 《丝绸之路》2002,(3):20-21
在我,黄河岸边是一个很大也很宽泛的地域概念。当我一次次在黄河岸边独自漂泊的时候,我的目光总是静静地关注着黄河岸边那些树,那些古老的有情感的有灵性的树,那些或挺拔或蟠曲或生机蓬勃或苍老衰朽的树。那些树只要还活在那儿就是一道活着的风景,一道活生生的历史的化的民俗的生活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1985年丁村民俗博物馆的开馆,标志着山西省建成了第一座民俗博物馆,也是当时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反映汉民族民俗风情的专业性博物馆。之后,山西在20世纪80年代末又陆续建起了祁县乔家堡民俗博物馆、定襄河边民俗博物馆等一批民俗博物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些县级民俗博物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代在"争于市朝"的政治策略下,韩、赵、魏的发展重点先后离开山西,同时使三晋文化带有强烈的经世致用和急功近利的色彩。处于政治冲突中心的国家所承载的文化往往直接体现时代的风貌,与山西在历史变迁中自然形成的地域差异和自身文化特质有本质的区别。将三晋文化视为山西文化的直接源头甚至发展巅峰的观点是值得推敲的。  相似文献   

18.
《巴蜀史志》2011,(5):63-64
《中国民俗志》(县卷本)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重大项目,是我国第一部以县立卷的民俗丛书,该项目已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9.
避暑山庄文化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避暑山庄文化是多民族互相融汇、影响、渗透与发展的一种 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文化。只有从历史、民族、考古、宗教以及园林、古建筑艺术等多学科 、全方位地去挖掘与研究,才能真正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避暑山庄、外八庙的历史价值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民俗旅游的文化政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很多场合下,民俗文化不再被权力政治一味地贬损为“落后”、“迷信”、“原始”、“蒙昧”,而是被发明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资源。一时间,中国大地上大大小小的民俗村、民俗城、民俗园数不胜数,位于边疆地带的少数民族地区打破了昔日的宁静古朴,一批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穿梭往来,许多已经消失的民俗事象被知识分子挖掘发明出来,策划、包装成为动态性、参与性展示古代民俗生活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