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范建宏 《收藏家》2007,(1):29-32
《阅微草堂砚谱》是清代纪昀所藏砚台拓本的谱集,共收录纪昀藏砚126方,砚石质地有端石、歙石、淄石、盘古石、松花石、澄泥等品类,形式丰富,具有学术性、艺术性,享誉砚林,是砚谱中的经典之作。阅微草堂是清代纪昀宅邸书房的堂号,纪晓岚(1724-1805年),名昀,字春帆,晚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河间府献县人,人称纪河间,谥文达。历仕雍、乾、嘉三朝。乾隆三十八年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历十载而书成,并亲自裁定和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卒后嘉庆帝亲撰祭文和碑文致哀,并给予高度评价。纪晓岚颇喜蓄…  相似文献   

2.
四库馆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四库馆,纂修《四库全书》,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据《清史稿·艺文志》所载:“特命辑修《四库全书》,以皇子永,大学士于敏中等为总裁,纪昀、陆锡熊等为总纂,与其事者三百余人,皆极一时之选,历二十年始告成。全书三万六千册,缮写七部,分藏大内文渊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命纪昀等撰全书总目,著录三千四百五十八种,存目六千七百八十八种,都一万二百四十六种。复命于敏中、王际华撷其精华,别为《四库荟要》凡一万二千册,分缮二部,藏之大内藻堂及御回味腴书屋。又别辑…  相似文献   

3.
《文献》2012,(3)
<正>四库提要的具体所指有:七阁库书提要,或称"原本提要",指《四库全书》所收三千四五百种图书,每种皆冠《提要》一篇;七阁《总目》提要,指四库馆缮写本《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含库书提要加存目提要,并四部总叙、四十三类小序暨子目案语等核心内容),分置《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之首。此外还有:《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武英殿聚珍版书》所载《提要》近六百篇,以及邵晋涵、翁方纲、姚鼐、戴震、周永年、任大椿等人的《四库提要》分纂稿,等等。《荟要》内四百六十三篇提要,《聚珍版书》内百馀篇提要,经总纂官纪昀等删润、修改,已经写入库书提要之中;邵晋涵等分纂稿,皆为草稿、初稿,  相似文献   

4.
正纪昀,字晓岚,清直隶河间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受家庭环境的熏陶,纪晓岚少年时就被誉为"神童"。他21岁中秀才,24岁中解元,31岁以二甲第四名进士入仕,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总纂《四库全书》,另有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传世。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纪晓岚卒,以82岁高龄寿终正寝,嘉庆皇帝御赐碑文有"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荟要》简称《四库荟要》,或径称《荟要》,是在编纂《四库全节》(以下简称《四库》或《全书》)的同时精选出来的一套丛书,《全书》总纂官纪昀在《进呈四库全书表》中称之为《四库》“缩本”,说“别采英华,先为缩本”,即指此书。此书内容亦分经史子集四部,所收书籍约为《四库》的三分之一强。  相似文献   

6.
徽州人与《四库全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及有关《四库全书》的文献、有关徽州的地志的广泛查考 ,获得了徽州人与《四库全书》关系的大量资料 ,分三个方面论述了徽州人对纂修《四库全书》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福建史志》2002,(5):64-64
《四库全书》因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而得名。全书共七万九千余卷,三万六千余册,近十亿字,是我国最大的一部文史丛书。编纂此书,动用了三千余人,前后用了十年。一大批知识渊博的大家学者参加了编写。他们非常尽职,当时有“一字之误罚俸一年”的说法。才子纪晓岚担任总纂官,也就是总编辑。他们撰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相似文献   

8.
李振聚 《文献》2022,(3):115-131
新发现的四库全书馆誊录档册是纂修《四库全书》时武英殿四库全书馆的工作档案。其内容有关《四库全书》纂修初期武英殿四库全书馆的誊录人员、誊录书籍、稽核、分等、奖罚等,涉及四库全书开馆初期誊录《四库全书》典籍时底本的选用等问题;有助于丰富对纂修《四库全书》流程的认识,也为其他《四库全书》相关文献,如《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翁方纲《纂校四库全书事略》等文献的断代和互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澜阁《四库全书总目》残卷之文献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富章 《文献》2005,(1):152-159
文澜阁《钦定四库全书》内含《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一百二十五册,包背装,开花纸红格写本,每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钤"古稀天子之宝"(阴文)、"乾隆御览之宝",与其他库书无异.  相似文献   

10.
綦维 《文献》2004,(3):275-276
《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存目一》著《周易订疑》一书,云:"旧本题董养性撰,不著年代.考元末有董养性,字迈公,乐陵人.至正中尝官昭化令,摄剑州事.入明不仕,终于家.所著有《高闲云集》.或即其人欤?"《四库全书总目·别集类存目一》《高闲云集》(两淮盐政采进本)条下云:"元董养性撰,养性有《周易订疑》,已著录.  相似文献   

11.
杜泽逊 《文献》2000,(4):251-253
《鲁府秘方》四卷,《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医家类存目.提要百二十字,而未确之处有二.  相似文献   

12.
《阅微草堂笔记》(下称《阅微》),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所作。据作者自序,始写于乾隆己酉年(1789),续成于嘉庆戍午年(1798),历经十年之久。因作者曾任礼部尚书,又曾主持纂修《四库全书》,可谓“位高望重”,故此书于撰写期间,每成一卷,即风行于世,流传海内,对当时及其后的小说创作影响甚大,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纪昀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其家藏的明冯舒<冯氏校定玉台新咏>(以下简称冯校)和清吴兆宜<玉台新咏笺注>(以下简称吴注),都收列入存目[1],而其自撰<玉台新咏校正>[2]中校勘部分的内容则单独成书,更名为<玉台新咏考异>[3],并托其父纪容舒名,收入<四库全书>.从此我们可以看出纪昀对该书的看重.  相似文献   

14.
纪昀与《四库全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浩大的文化工程.著名学者纪昀参与其中,既总揽全局,"撮举大纲",负责全书的编纂审核工作,又主持纂成<四库全书总目>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并先后主持文渊阁、文源阁和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复校事宜以及各阁<四库全书>的补遗工作,成为纂修工作中惟一始终其事而总其成者,为<四库全书>的修成及其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桑良之 《江淮文史》2005,(1):170-176
徽州人鲍廷博(字以,号渌饮)是清朝名的藏书家,在《四库全书》编纂活动中,他献书600多种,受到乾隆皇帝嘉奖。他刻印的《知不足斋丛书》,受到嘉庆皇帝的嘉奖。鲍廷博在聚书、刻书、保存与传播献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四库全书》正式开馆,至乾隆四十六年第一部《四库全书》完成,再到续缮三份《四库全书》于乾隆五十二年四月同时完成,四库馆共存在十四年,期间大批学者文人进入四库馆参与纂修工作。根据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四库馆开列的《办理〈四库全书〉在事诸臣职名》,四库馆臣总计三百六十人。四库馆中江苏籍学者人数众多。他们学识文才俱优.治学综览百家,贯穿汉、宋,或精于经史,或长于诗古文,为《四库全书》的成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黎庶昌于光绪十五年(1889)选编了《续古文辞类纂》28卷,收文449篇。《古文辞类纂》乃桐城派发展中重要人物姚鼐所编。姚鼐(1731—1815),字姬传,桐城人。官至礼部侍郎,曾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引退后,以学者和文人身分先后主讲梅花、  相似文献   

18.
以四库本为代表的孙觉《春秋经解》“十三卷”本第一、二卷内容全部冒用自孙复《春秋尊王发微》第一、二卷,这是导致史籍记载该书卷数有“十三”、“十五”卷之差异的原因所在。此“十三卷”本的讹误应当出现在宋宁宗嘉定丙子年(1226)汪纲补修之后、王应麟《玉海》著录之前这一段时期内,可能是因该书残缺而为人“访合”的结果。该书(并其《提要》)被清廷四库全书处送交“聚珍处”的抄本当是纪昀家藏本,很可能“聚珍处”在校对刊印时发现了其中的错讹,遂删改、取用原《提要》而刊印了另外一种版本,这是聚珍本不同于四库本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总目》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下半叶,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和撮举四库收录、存目书原委大凡的《四库全书总目》相继问世,前者有“东方文化的金字塔”之誉,后者视野宏大、气概非凡,以它们为焦点,中国古典文化展示了它的最后辉煌。 自《四库全书总目》问世,围绕《四库全书总目》的专门性研究逐步展开,胡玉搢、王欣夫撰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余嘉锡先生从17岁起研读《四库全书总  相似文献   

20.
正上海图书馆藏宋刻本《长短经》,其行款版式为11行18至21字不等,小字双行27至33字不等,白口、左右双边,无鱼尾。版心中镌"长"和卷次及叶次。卷端题"长短经卷第一"。卷首有赵蕤《儒门经济长短经序》,署"梓州郪县长平山安昌岩草莽臣赵蕤撰"。全书凡九卷六十四篇,《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称该书"原出于纵横家,主于因时制变,综覈事功,不免为杂霸之学"。此书"辨析事势,其源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四库全书总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