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以犀牛角为材料雕刻工艺品在文献上早有记载,但流传于世的仅见明清之物。犀牛角稀有珍贵,多以艺术品形式雕刻,兼具实用功能。由于年代久远而被侵蚀,得以流传下来的犀角雕刻品少之又少,现存于世的不足4000件,可见犀角雕刻品的珍贵。明清是角雕高度发展的时期。但因受到形状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正>牙角雕刻泛指兽牙、兽角的雕刻制品,收藏界特指象牙和犀牛角的雕刻品。象牙天生丽质,色泽洁白、柔和,雕成器物更是美轮美奂,充满艺术魅力;犀牛角则因其珍稀而名贵。我国的牙角雕发端于史前时期。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十数件象牙雕制品出土,大汶口文化遗址、良渚文化墓也都出土了象牙雕器。商代墓葬出土的象牙雕器,纹饰精细繁复,已是精美的牙雕艺术品。宋、明时期,社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展,从南亚及南洋输入的象牙、犀角增加,促进了牙角雕刻艺术的发展。尤其是明代,朝廷多使用牙笏、牙符牌、  相似文献   

3.
<正>牙角雕刻泛指兽牙、兽角的雕刻制品,收藏界特指象牙和犀牛角的雕刻品。象牙天生丽质,色泽洁白、柔和,雕成器物更是美轮美奂,充满艺术魅力;犀牛角则因其珍稀而名贵。我国的牙角雕发端于史前时期。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十数件象牙雕制品出土,大汶口文化遗址、良渚文化墓也都出土了象牙雕器。商代墓葬出土的象牙雕器,纹饰精细繁复,已是精美的牙雕艺术品。宋、明时期,社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展,从南亚及南洋输入的象牙、犀角增加,促进了牙角雕刻艺术的发展。尤其是明代,朝廷多使用牙笏、牙符牌、  相似文献   

4.
王猛煤精组印鉴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小平 《文博》2009,(5):67-69
1999年在华山脚下王猛台发现一黑色犀牛角印,经鉴定为前秦丞相王猛之印。此印的发现可证明王猛的墓葬地就在华山脚下的王猛台,其在古代篆刻艺术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东西     
《南方人物周刊》2011,(31):11-11
罪恶的象牙交易 一项有关象牙贸易的研究显示,中国的经济繁荣正在给非洲和亚洲大象的偷猎火上浇油。 这份最新研究报告的作者发现,自2004年以来,在中国南方几个主要窝点出售的象牙制品数量已经翻倍,其中多数为非法交易。这个调查出台正值遍布全非洲的犀牛偷猎激增,以及欧洲博物馆和拍卖行的犀牛角大量失窃之际。  相似文献   

6.
靳彦乔 《收藏家》2004,(8):38-43
犀角与其他兽角、兽牙、兽骨一样,是动物身上最坚实的部分,以其制成的装饰品或器皿,美观耐用,深得人们喜爱。加之犀牛已成濒危动物,因而犀角越发显得珍贵,以犀牛角制成的艺术品,更是身价不菲。那么古人是何时认识犀角的?又是如何利用犀角并把它发展为艺术品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犀牛角的价格是一公斤3000美元,而一颗子弹的价格却不到一美元。如今,更多的人和国家都在竭力保护着非洲草原上这群古老的行者。我们不奢望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可以立刻拯救它们于危难,只希望,我们,还有更多的人能给出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它们还有继续繁衍和生存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杨得鸿 《收藏家》2012,(3):80-82
我国早在《汉书》“南越王赵陀献文帝犀角十”、《汉书·平帝纪》“二年春,黄支国献犀牛”中已有犀牛角的记载。现存最早的犀牛造型是东汉的错金银青铜器(中国国家博物馆减)(图1),还有大清乾隆年制的仿生瓷器(图2),在跨越历史1600年之后,两件非常相似,栩栩如生的犀牛造型,让我们见证了中国原有的犀牛是双角形、前角长后角短的亚洲苏门答腊犀。  相似文献   

9.
在东非历史上,象牙一直是传统的对外出口项目。打开涉及东非贸易的史藉,篇篇都提到象牙贸易。公元初成书的《古红海环航记》是记述东非对外贸易的最早史藉,书中写道:东非“出口的货物主要是大量的象牙、犀牛角和龟板。”公元十世纪,阿拉伯历史学家马斯欧迪(Masudi)曾访问东非,他指出:“当地有许多野象,但没有驯化的象。当地居民不把象用于战争或做其它的事,面只是猎杀。……从这里出口的象牙  相似文献   

10.
正1970年代中期,北京电影制片厂根据作家黎汝清小说《海岛女民兵》改编出品了一部著名电影《海霞》,讲述同心岛上贫苦渔民1949年前后与封建渔霸和国民党特务斗争的故事。有人说,《海霞》有地角女民兵连的影子。一来,地角,位于北海西面的尽头,地形呈三角形凸出于海面,与该片的外景地之一钦州犀牛角海边(三娘湾)两两相望;二则,电影《海霞》是文艺作品,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