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周代金文的女性称谓中大多嵌“姓”。所谓“姓”,即姓氏合一之前的古姓。考察金文女性称谓中的古姓,对于周代历史、女性生活、中国姓氏研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古姓及有关问题,倍受古今学者关注。近现代学者将甲骨金文资料应用于古姓研究,  相似文献   

2.
就《吕氏春秋》与先秦典籍和先秦学术思想的关系而言,20世纪以来的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许多研究未能突破传统的"知人论世"模式和"作家——作品"模式,且过度依赖《汉书·艺文志》对先秦学术流派的划分和对先秦典籍的著录情况。未来的研究应充分考虑《吕氏春秋》实际编纂者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参考"公共素材"理论,将《吕氏春秋》置于先秦文本群和先秦学术系统中加以观照。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的节庆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集体性参与活动,能够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施加普遍的影响。因此通过这些活动的规范和仪式,先秦节庆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先秦时期的社会管理者通过对节庆时间、场合、仪式的安排等在有意或无意地对治下百姓进行管理和教化。通过对先秦节庆内容的研究可以发现,先秦节庆的"娱乐性"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娱神变为娱人。而人作为娱乐主体的转变与周代思想与信仰系统的转向密切相关。先秦节庆借助对节庆日期和共同祭祀对象等事项的规定,使生活在广阔地域的人们产生了对族群的认同感,华夏族的族群边界逐渐清晰。  相似文献   

4.
赵锋 《沧桑》2008,(5):201-202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作了初步研究:第一,对先秦谣的句式做了整体的观照分析;第二,考察了先秦谣纂辑的情况;第三,从先秦谣的内容方面大致把其分为赞颂谣、讽刺谣和谶谣,并对每一类进行具体的分析;第四,阐述一下谣的作用,尤其是先秦谶谣的作用;第五,把歌与谣做一个对比,从而认识到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认识董瑞     
潘世杰 《收藏家》2010,(7):87-88
董瑞先生对中国古代钱币的收藏和研究颇为用功,不仅集藏的先秦货币在2000枚以上,还将对先秦货币的研究成果归集成册,出版有《先秦钎布集》、《水归听泉》等专著,受到泉界内外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6.
先秦诸子百家围绕利益获取方式和所要构建的理想社会对"义利"进行了不同的论述,后世对义利观的辨析与争论对古代道德和价值观取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角度解读先秦义利观,有利于正确理解先秦义利观的产生与发展,也有利于正确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先秦考古的新进展,先秦史研究(以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为中心)呈现出新的高潮,加之对中国城市史研究的重视,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先秦城市史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更多关注,先秦城市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总结已有的研究,反思存在的问题,无疑对于先秦城市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8.
先秦道家道德研究几乎是我国先秦伦理研究的空白,许建良博士在其《先秦道家的道德世界》一书中,以道家哲学的三个核心概念自然、万物、因循为线索,对先秦道家道德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可以说是一部伦理史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9.
玉璧是我国古玉器文化发展的重要类型之一,从原始社会延续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玉璧代表美好和吉祥,给人们以高贵的品位、气质和内涵,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理念。先秦时期是我国古玉文化发展的起步和发展阶段,在我国玉文化发展历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先秦时期的玉璧艺术造型精致、优美,对后世玉器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特别是先秦玉璧文化也折射出先秦时期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人文历史的发展特色。同时,笔者结合国内有关博物馆的玉璧文物精品,着重对先秦时期的玉璧艺术和人文特色展开思考,希望对传承和发展我国玉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发挥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该对贵州务川出土青铜器与先秦化作了比较分析,论述了先秦化对贵州化影响的历史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秦玺印、封泥、陶文中保留了大量的姓氏资料,这对研究先秦、两汉姓氏的源流及其制度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统计了秦印中五十多种复姓,并对其加以简单的考证,以求有助于对先秦复姓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2.
清代学者对子书的校勘、注释不完全排除义理,而对诸子地位的尊贬、诸子学说的阐发,更是思想史的重要内容。从清初相对于理学的异端,到少数乾嘉学者超越以子证经,进而在晚清经世致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彰显价值,发展为"古学复兴"的主体,清代诸子学始终关联时代思潮,成为培育新思想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根据《说文》和先秦文献用例,"氣"的本义是馈客之刍米,是"餼"的本字,指馈赠客人的粮食。到了西汉,"氣"被假借为"山川之气"、"阴阳二气"之"气"。"氣"字的形体和词义变化,其中蕴含着诸多先秦历史文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2月-2016年2月,考古工作者对鸡岽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了先秦时期的文化遗存。遗迹仅见灰坑,遗物主要为陶器、石器,发掘区域可能是聚落的生产生活垃圾倾倒场所。鸡岽山遗址的发掘对认识后山文化面貌,完善本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南早期对外交通——先秦两汉的南方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古文献里多有先秦两汉时期中国西南对外交通的记载。古希腊罗马文献中关于东方的赛里斯、长寿者等貌似怪诞现象的记述,并不完全是无稽之谈,而有着几分中国古史传说的真实素地,在上古时代的中国西南有迹可寻,应是古希腊罗马作家根据他们在中亚和印度时的耳闻所作的记述,表明当时已有从中国西南至印度和中亚的交通线。先秦两汉中国古文献的有关记载,可以证实中国西南早期对外交通的实际情况。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和金沙遗址考古中不少印度和近东文化因素的发现与研究,则从考古学上证明了商周时期中国西南对外交通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古代社会的虚拟血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社会的虚拟血缘关系,主要包括异姓兄弟和异姓父子两大类。它的发展,从宏观方面来看,与王朝嬗替中传统社会组织的稳定与解体互相联系;而从微观运行来看,又与虚拟血缘关系在形成新的社会组织方面具有较高的运作效率以及较低的社会成本密切相关。正因为此,虚拟血缘关系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成为宗族社会与王朝政权控制力下降或解体时,社会边缘族群及下层社会组成新的社会集团时的重要选择。在宋代以后,虚拟血缘关系中的异姓兄弟,由于对王朝的稳定构成巨大的挑战,受到历代王朝日益严厉的压制以至禁止,但因其组成新的社会利益集团的较低社会组织成本和高效率,却在明清时代成为民间秘密社会的主要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先秦典籍屡见"冢宰"类于后世宰相为君主最高辅相的记载。近代以来,学者中虽有力主冢宰辅相说可信者,然终以否定论为主流。究其实际,宰本是上古贵族家内职役,多与饮食有关,殷商时已成为职官,至周代演变为各级贵族的家务总管,掌财用为其常职,进而发展为君主的最高辅相。春秋以降,随着权力结构的变迁,文献彝铭中的宰官职权在王室和各诸侯国中呈现出复杂有别的面貌,但冢宰或太宰在殷周曾为君王最高辅相的历史之迹依然有端倪可寻。伊尹、周公以宰职摄政之故典和上古封建政体所决定的周代家国同构的王朝政权组织应是宰职演变为君主最高辅相的根因,亦是中国古代将宰相名号制度溯源至"冢宰"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18.
《诸子新证》是二十世纪“新证派”的代表人物于省吾先生的训诂专著之一,考释《管子》等十部先秦两汉时期子书中的疑文滞句共1645条。其训诂内容包括考证和校勘两个方面,同时综合运用多种版本、各种材料,对古籍文献加以重新考证,或证成旧说,或发明新义,多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著名目录版本学家、金石学家叶昌炽,同时也是著名藏书家,其字号、室名众多,许多都治成印。本文从考证叶氏字号、室名命名原由入手,对其藏印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20.
Ideal types have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than membership criteria in the 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uses crowdsourced genealogical data and onomastics software to show that British Isles surnames and ancestry remain over‐represented among American actors, especially in roles connected with the national narrative. Conformity to the WASP ideal type persists despite the fact American actors are disproportionately born in Los Angeles, New York, and other large cities, where British ancestry is rare. Jewish actors are over‐represented, yet many have Anglo surnames. Compared to athletes and politicians, actor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have Anglo surnames, especially those in genres depicting the nation. After declining among cohorts of stars born between the 1800s and 1961, the share of British Isles surnames has stabilised and remains in the majority. We argue that despite rising diversity, this reflects the continuing importance of the Anglo‐Protestant ethnic imago for American national ident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