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世纪的中国史学,通常被划分为传统史学、近代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三大流派,而马克思主义史学从孕育、形成到发展、转型,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史学的进程。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对于深入地探讨20世纪的中国史学,深切地认识和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史学,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史学  相似文献   

2.
张越 《史学理论研究》2020,(2):61-73,158
郭沫若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及走向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在1949年后任中国新史学研究会筹备会和中国史学会主席,提出史学发展六个方面的转向,规划了中国史学的发展前景。他创办并主持的《历史研究》杂志提倡历史研究应史料与理论并重。郭沫若礼待陈寅恪,邀请其出任《历史研究》杂志编委和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郭沫若重启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引发了研究一系列重要历史理论问题的热潮。在郭沫若和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努力下,新中国史学初步形成了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的任务,这其中也包括历史学。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史学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话语体系,深刻总结中国史学的优秀遗产,形成中国史学特有的风格、特点。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必须把世界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范围,建立自己的世界史研究体系;必须贯彻"百家争鸣"方针,鼓励不同学派争鸣,同时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应对挑战中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史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李大钊的史学理论 ,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一理论中 ,蕴含着革新的观念、开放的观念、科学的观念和现实的观念。这些观念使初创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理论与实践上呈现出一种基本态势 ,即坚持史学革新而形成的先进性、坚持开放的态度而形成的包容性、坚持科学追求而形成的正确性以及密切关注社会而形成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郭沫若是毫无疑义的开山式人物和人格化代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辉煌成就与不足,在他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中,都有典型的体现。第一,郭沫若是第一位主动、自觉运用唯物史观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学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者。一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都是从李大钊的《史学要论》讲起。如果说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在中国史坛率先高扬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那么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则是运用马  相似文献   

6.
由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和江苏省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联合举办的“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20—24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来自中国内陆、台湾,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的98位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推动中国史学在21世纪更好地走向世界,加强中外史学交流和中外史学比较研究,进一步促进中国史学的发展。研讨会共收到论文85篇,其中关于历史理论的文章12篇,关于史学理论的文章20篇,关于中国史学的文章35篇,关于外国史学的文章8篇,关于中外史学比较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尹达先生占有重要的一页。自20世纪30年代起,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里,他追随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坚定信念和在历史科学理论研究方面的许多真知灼见,如对唯物史观作出的具有鲜明针对性的阐述,对历史研究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阐述,对马克思主义怎样改变了中国史学面貌的阐述,以及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与历史科学的理论创造之关系的阐述,在今天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自20世纪初开始流传于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主流的历史观;研究唯物史观,对于我们国家史学理论学科建设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都说"西马亦马",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本文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为例)也是一种类型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值得我们总结和探讨,对于发展中国特色、中国流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和学科是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是《史学理论研究》(《史学理论》)创刊30周年。《史学理论研究》的30年,是与当代中国历史科学同呼吸、共命运,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一起跳动的30年。透过《史学理论研究》30年刊发的文章,可以清晰地看到它30年发展轨迹的一条主线,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构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新形态。其主要内容是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指导地位,立足中国、借鉴国  相似文献   

10.
李振宏 《史学月刊》2002,(11):101-111
20世纪中国史学方法论研究,是一笔丰厚的史学遗产。从梁启超的《新史学》,到三四十年代一系列史学理论方法论读本的出版,再到当代台湾的史学方法论研究,是新史学派史学方法发展的大体脉络。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介绍和宣传,到郭沫若所代表的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的尝试和实践,再到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的出版,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从50到7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广泛普及和曲折发展的时期;改革开放以后的20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方法论研究空前繁荣和活跃的时期。总结百年来的史学方法论研究,给新世纪史学发展留下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张越 《史学月刊》2022,(7):32-37
<正>从20世纪20—40年代唯物史观史学的形成和发展,到1949年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居主导地位,再到改革开放后形成以唯物史观为主导的中国史学多元发展的态势,及至当代主流史学提出建立中国特色历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经过了从边缘到主流、从封闭到开放、从反思到继续探索的曲折发展过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在当代中国史学研究体系中处于何种样态?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趋势而在学术和现实中发挥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及时总结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黄浩涛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2007年卷),已在2007年底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2002—2006年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历史、考古学、中国边疆史地、中国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语言学、法学、国际法学、社会学、民族学与人类学、宗教学、新闻传播学、国际政治各学科研究以及国别和地区研究的前沿报告。关于外国史学理论研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究、全球史研究、生态环境史研究和历史认识理论研究,等等。此外,在该书中收入的《2002—2006年世界历史研究前沿报告》中,也有较多的篇幅介绍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编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精神、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所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既是对现有学术成果的总结,也为学者确定进一步发展方向提供帮助。该《报告》关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近年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新成果等内容,可在各种新老问题的交织中呈现学科发展的总体面貌,有助于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和探索;有助于拓展科学思维空间,推进包括历史...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的史学理论研究,是中国近代史学由资产阶级史学向马克思主义史学转折的 重要标志,是本世纪20年代最著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成果之一。李大钊的史学理 论研究,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发展史上,乃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都有卓著 里程碑的意义。不仅如此,也是当代发展和繁荣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值得珍视的重 要历史遗产。 笔者曾就近代中西方历史哲学的沟通与回应的角度,考察过李大钊由研究近代资产 阶级历史哲学转而接受、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心路历程,肯定了李大钊的 史学理论研究在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本文则拟就李大钊的史学理论 研究内涵略作考察和分析,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4.
<正>瞿林东、邹兆辰、张剑平、曹守亮、黄静等著《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学》一书,2013年9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凡三编十章36余万字,这是第一部探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道路的史学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和近九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详细地分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同各种社会思潮和历史观的论争,以及伴随着中国历史进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全党、全国人民迎来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五四"时期李大钊等先驱人物撰著一批宏文以来,正好也经历了九十年,她的成长、壮大、发展、繁荣,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息息相关。九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学人,始终以"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作为自己矢志追求的学术品格,把"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作为恪守不渝的研究指南,把发扬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作为治史方法的根本准则,将素称发达的中国历史学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对中国革命和社会进步予以有力的推动。在新中国前十七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曾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然而,"疾风知劲草",一批忠诚、正直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勇敢地挺身而出,抵制了教条主义的恶劣学风,捍卫了历史学的尊严和科学性。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大史学工作者砸碎精神枷锁,冲破禁区,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勇于创新,迎来了学术园地百花盛开的大好局面。九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经验,尤其集中体现于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并且对研究工作发挥了指导作用。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认真总结以往理论的创造、方法、道路、价值等,对于正确认识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和发展新世纪的史学,都是十分必要的工作。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李根蟠教授等学者,分别撰写《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与路径的思考——读毛泽东"古今中外法"札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理论创造的风格》、《开放与吸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浅论"五朵金花"的理论成就和学术意义》等文章,提出了深入的思考和创新见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走过了90多年的历程。核心主题是揭示中国历史奥秘,阐明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及与世界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关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结果,但具有本土的学术根脉与源流,是对晚清新史学的超越与扬弃。走向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基本脉络。它与中国革命史息息相关,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血脉相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紧紧相连,以"中国社会性质"为话语之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学术形态,以"史论结合"为基本方法,表现为"历史"与"逻辑"的高度一致。它实现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的结合,第一次让中国历史显示出其内在的规律性,前所未有地探讨、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命题,极大地丰富、深化了历史认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为中国史学引入了科学的思想方法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崔华杰 《史学理论研究》2020,(2):102-112,159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之下,1959年山东大学青年教师景甦和罗仑出版《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的社会性质》一书,探讨了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该书从生产关系的研究角度,着眼山东乡村并专注农民阶级,从内部提炼区域社会发展的历史方向,彰显了近代中国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以及乡村历史的独特性,在利用本土史学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该书还借用田野调查扩充史料来源,重视计量分析在史学上的运用,朴素地显示出史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趋向。该书外译英文后,为西方学者推重,并对后者产生涵容互摄的学术影响。该书所体现出的立足本土史学并形成中国学术话语的治学风格,在中外学术交流频仍的当今富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初,蔡和森撰写的《社会进化史》全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他在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性质、中国革命任务和中国革命的前途以及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等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萌生过程中迫切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回答的问题。蔡和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继续稳步发展,并显示出两大热点,一是随着2004年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正式启动,史学理论研究出现良好势头;二是因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抗战史成为突出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作为解释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一种理论范式,对历史学有着重要意义。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百年中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中国化过程,也是中国历史研究与之互动的过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即已影响中国史学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