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玉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特别是乾隆、嘉庆年间(主要是乾隆二十五年至嘉庆十七年)的玉器制作,数量宏大,工艺水平高超,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故宫博物院藏的数万件清代玉器中,大多为这一时期的作品。对这些藏品进行整理、分析,无疑是研究我国玉器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故宫藏清乾嘉时期宫廷玉器的造型艺术作些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华南海盗猖獗、英军两度侵犯共同构成乾嘉之际澳门的两大隐忧,此亦为鸦片战争前粤东及澳门海域最大规模的海疆危机.时任香山知县彭昭麟亲历危机,在两次危机应对及与澳葡政府合作中起到过重要作用.通过彭昭麟所为,既可考察彭昭麟在海疆危机应对中的策略及作用,也可藉此厘清同时期中葡关系的本相.  相似文献   

3.
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从公元1736年到1850年。共经114年时间,占整个清代267年历史的近二分之一,是清代社会由强盛走向衰弱,从一个独立完整的封建主权国家,变为受外来侵略者欺辱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重要历史时期.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对清朝历史的研究,乾嘉道时期也同时受到注意,出现了一批有成就的研究文论.尤其是近年,更呈迅速发展趋势.然而就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言,乾、嘉、道相对于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以及1840年以后近代史研究,则存在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4.
贡院,也称试院、贡闱、贡场、棘闱等,是科举考试的专用考场。在科举形成之初,并没有专用的考试场所,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备,贡院由无到有,至明清逐渐形成规制。  相似文献   

5.
开宝九年宋太祖意欲迁都洛阳,看似涉及政治斗争及经济因素,但从历史进程潜层考量,则是对中国由地方分裂割据向中央集权强势回归的历史回应。迁都洛阳失败,标志着汴州在长达百年中所承担的特殊角色从"积累"到"质变"的完成,冲破了中央集权强势回归对定都洛阳的理论诉求。中晚唐五代与北宋士人对汴州(开封)的评价与城市发展所存在的悖反矛盾,本质上是时代背景差异与汴州(开封)职能差异导致的。五代时期,邺都大名府居于河北重心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原王朝内部制度因素、地缘政治秩序与中央权力支配关系决定。燕云十六州的割让对邺都大名府地位的影响有一定历史滞后性,至宋代才愈发明显。唐宋之际北都东移,受到中央权力支配,与都城东移存在"如影随形"的关系。其他陪都东移也有类似规律。整体考察唐宋陪都布局变化及其差异,可为宋代之"内向"作一注脚。  相似文献   

6.
许檀 《史学月刊》2007,(8):103-108
周村是清代山东著名商镇之一。其兴起在康熙-乾隆年间,清代中叶迅速发展。云集周村的各省客商中,北方商人以晋商势力最强,南方商人则以福建为多。道光年间汇聚周村的商人商号可达八九百家乃至千家。周村从南方输入的商品主要是绸缎、杂货,在本地集散的商品则有棉布、生丝、丝绸、茧绸等。清中叶以降,周村开始从单纯的商业中心向加工制造业中心转化,其所产棉布、丝绸不仅占领了东北、华北的广大农村市场,且有一部分打入城市市场。  相似文献   

7.
略论清代商业政策和商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历代封建统治者一般都打出“重农抑商”(或抑末)的旗帜,也很有一些史学研究者受其迷惑,认为“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的重要的经济政策。其实这是误解。中国封建杜会各个朝代的统治者确实重农,但并没有“抑商”。如果“抑商”,那末,中国历史上商业的繁盛,以及富埒王侯的大商人的出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具有悠久历史传统,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一种办学形式。它既可官办,也可民办,还可官民合办;它既进行文化基础教学,又从事学术研究;它既造就“良臣”,又培养学士;它既有一套严格的招生考试教学生活的条规,又注意自由讨论。书院为培育人才,传播文化,繁荣学术,收藏典籍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些特点,在清代书院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并给它打上了新的时代烙印。本文拟以清代四川书院的发展为例,就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海盗问题是伴随着海洋发展而滋生的社会现象。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在历经康乾盛世的繁荣之后开始走向衰微,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东南沿海,不少沿海居民下海为盗,最终形成乾隆末年至嘉庆上半叶海盗活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0.
清代,由于地区间物资交流的广泛发展,商业交通异常活跃。在近代铁路、公路、轮船等运输手段运用之前,木船运输成本较其他运输成本低,因此,商人在开辟商业交通时首重水路运输。可以说,至清代中晚期,凡能用于商业运输的内河水道基本上都得到了开辟利用。各河流上游的水上运输的开发成为这一时期商业交通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对松花江、辽河、滦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闽江、钱塘江各水系的航运终点作一粗略考察,以便形成一个基本的内河商业交通鸟瞰图,明确内河商业交通在当时全国商业交通中的地位。为了方便起见,把流域十分广阔的长江水系划分为鄱阳湖水系、洞庭湖水系、川江水系(三峡以上,四川省境内的长江)、汉江水系。而对各河干流及运河的航运码头不做具体考察。  相似文献   

11.
清代四川银锭以十两锭为主流,其中官税锭是川锭最大的亮点,版式、税种繁复多样。完整地体现了清代后期政府财政税收的实际状况。厘金税银锭正是反映清末厘金税收制度的珍贵实物遗存。笔者仅结合四川厘金银锭实物.在此作一些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1842年英文杂志《中国丛报》写到,如果问某些人,他们会说中国人“是最优秀的;他们诚实,在交往中很干脆;他们急于满足外国人的要求,勤劳而有优良的习惯;简言之,他们是各民族的典范”。但与此同时那些歧视中国者则把中国人描述为十恶不赦,道德极为低下的人,“没有半点挽回名声的品质,是能见到的彻头彻尾的堕落者”。可见中国人受到多么矛盾的评价。这种矛盾现象突出地存在于乾嘉之际英人评华之中。该时期英国两次派大使来华,前者是马戛尔尼,为英国首次来华大使,1793年到中国,后者是阿美士德,1816  相似文献   

13.
清代四川的广东移民会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土旷人稀”这一事实,已被史学界所公认.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全川人丁总额才仅只有18.509丁,约合9万余人,在全国各省中倒数第二位;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有0.03人,为全国倒数第一①。面对如此荒凉残破的四川,清政府采取了种种的优惠垦荒政策,鼓励外省民人入川落籍垦荒。各省移民入川后,按照原先的地缘关系,建立了众多的移民会馆组织。本文试图探讨四川的广东移民会馆建立的背景、分布及其社会功能,以期得到师长和同行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14.
商业是社会经济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使生产越来越具有为交换价值而生产的性质”的商业活动,其发达程度,往往被作为考察某个社会历史阶段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考察某个历史阶段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就不能不对其商业交流状况进行必要的考察。在清代,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河南农村商业交流也有较大的发展。它首先表现在农村集市的数量有较大的增长从清代各县的集市情形看,绝大多数呈增长  相似文献   

15.
《清代商业史》评介杨凤兰在改革开放,商品经济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经商下海已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风尚。与此相应,众多著名的、不著名的、专业的、非专业的商学著作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种种以商业为主题的书籍亦充斥于书市。这些书的内容,以当代为主,又夹杂...  相似文献   

16.
《清代四川史》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纲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写成的一部全面系统的清代四川历史的大型学术专著,已于1991年8月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11万字,共30章、229节、887目。该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一、内容相当丰富。著者对有关清代四川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民俗风情等发展变化的历史进行了较详尽的叙述,引用了不少第一次发掘整理的具有权威学术价值的珍贵资料。二、具有独立见解。著者第一次提出清代四川发展“杂交论”,用大量史实说明了我国各省各族人民对开发四川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四川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洪叶 《巴蜀史志》2007,(2):46-47
人口贩卖是伴随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顽疾,这一丑恶现象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从未禁绝。与其他皇天厚土所及之处元异,清代四川的人口贩卖十分猖獗,对当地人民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王朝在四川统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服饰史籍记载较多但大多是历代官服的描述,民间百姓服饰鲜有记载,四川地偏西南,四面闭塞,史籍对四川服饰记叙更是少之又少。今人大多是针对四川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如蓝勇先生对四川少数民族服饰深入的研究,阐明各族服饰地理分布及产生的机理,但对四川汉族服饰论及相对较弱,但他指出四川在明清时服饰化受移民化的影响。清代,  相似文献   

19.
该图系笔之一杜长明于近年在郫县农村收购珍藏。图长66厘米,宽48厘米,纸本,楷书,石印,保存完整清晰,是一幅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物,弥足珍贵。为了将此图提供给治沿革地理的研究之用计,特撰此短,并对其年代、性质试作小考,权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20.
清代四川客长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勇 《史学月刊》2007,(3):28-35
随着清初大量外省移民进入四川,客长这一具有移民社会特质的地方基层管理人员便在四川城乡各地出现。通过对客长的任免程序、功能及其与保甲制关系的考察发现,在面对移民占人口比例绝大多数的"非常态"社会中,清地方政府从具体的实际出发,将民间自发的管理方式纳入官方既有的管理体制之中,既强化了对地方的监管,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方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