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大摇篮     
据汉剧老艺人相传,楚调的“三大摇篮”是在明末清初时开始形成的。当时东南西北的艺人们以各自的根据地向四周传播。鄂西北以襄樊为中心;鄂西南以荆沙为中心;鄂东南以武汉为中心;鄂北以德安府(今安陆市)为中心。湖北除恩施、郧阳山区外,大部分都是鱼米之乡的平原,特别是长江与汉水带来了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戏曲的传播,在紧靠长江和汉水的襄樊、荆沙、武汉更为突出。在湖北大、中城市都修建本地行帮会馆、公所、庙宇及各行各业的祖师庙里面建有戏台,有的还建了大小两个戏台。各行帮都把本地的剧种带来…  相似文献   

2.
湖北谷城博物馆收藏铜镜20多面,其时代上至东汉,下至晚清,以唐、宋镜居多。这批铜镜多为征集所得,现择其几件具有代表性的,依时间先后,逐次介绍于后,供大家研究参考。1.“位至三公”连弧纹镜(馆藏号0251)。圆形,凸面,圆钮,柿蒂形钮座。钮周围饰柿蒂纹四个,铭文“位至三公”四字分置于四蒂间,从下向左旋读。铭文外置一周凸弦纹。中区是一圈内向连弧纹,素宽缘。直径11.4、沿厚1.5、或高1.1厘米。属东汉晚期作品。1988年11月27日征集于该县城关镇韩卡子村(图一)。2.“真子飞霜”镜(馆藏号0092)。镜面微凸,八瓣葵花形…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初,北庭地区在农村实行分田到户承包责任田,在整修庄园过程中,前后出土了一批古钱币,上至汉代下至清代不下数十种。其中除了唐代“开元”钱数量相当可观外,宋代的钱币数量不但最多,而且品类也占各代古钱之冠。除此以外,获知在北庭邻近各县市  相似文献   

4.
清代学田来源试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各类学校所属的田产,是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其租银悉充办学经费,包括师生教学、生活等各项支出。设学田以赡学的制度,创始于宋代,并一直沿续到清代。清王朝的统治者作为少数民族人生中原,不仅继承了以往历代统治者重视学校教育的传统,而且认识到崇立学校、征用儒雅是争取和笼络汉族地主阶级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于是尤以“兴学校敦教化为首务”,使清代的学校在明代的基础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上至京师,下至各府、州、县,莫不有学,学莫不有田。而学田的数量,可谓“田之多寡之重轻,各学不齐,…  相似文献   

5.
用毛笔写字。当下谓之书法,在半个世纪前。却是国人书写的一种极平常方式。下至幼童。上至老叟,只要读书学习,就少不了提笔蘸墨、上下挥舞的功夫。执笔端坐于案头成为那个时候读书人的基本形象。中国为文明之邦,民间久有向学之风。即便家徒四壁,毛笔总会备上一两支的,这是耕读传家的风尚,至于派不派得上用场,则无关紧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四川乐山崖墓(俗名"蛮洞")分布在城郊的萧壩、麻浩、柿子湾、蕴真洞和车子乡一带,沿岷江上至青神、彭山两县,下至犍为县,都有这种墓洞,但以城郊地区为最集中。墓都是沿山依天然红沙崖石鑿成,墓的深浅广狭繁简也不一样,位置也高低参  相似文献   

7.
刘言  耿艺 《中华遗产》2009,(8):28-43
今天是什么日子?适宜结婚、搬家、公司开业吗?两千多年来,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笃信着“黄历”中标注的“吉凶宜忌”,至今,选好日子的传统仍在默默地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这其中有什么奥妙?我们还要从古代人仰看天空说起……  相似文献   

8.
1940年5月,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在园部和一郎中将的指挥下,分三路西犯,企图消灭我襄东地区中国政府军主力,然后渡过襄河(汉水),略取宜昌。政府军以第五战区为主,由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在北起豫南、经襄樊、宜城一线东侧抗击日军。这一战役,为“枣宜会战”的第一阶段,史称“襄东战役”。 此番日军进击襄东主要目的有三:第一、对中国政府军1939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九年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二号墓内出土七件铜器,均有相同铭文。《文物》一九八○年十期发赵世纲、刘笑春同志文章(下称赵文),对铭文有很好的考释,只是没有明确铜器的铸作年代。本文据以做一点补充,续貂而已。铜器铭文,前有“王子午择其吉金”自作彝鼎,后有“令尹子庚”的慷慨文词,称此器为“王子午鼎”极是。赵文引《左传·襄公十二年》杜注:“子庚,庄王子,午也.”确认王于午即令尹子庚.又据《左襄十五》“楚公子午为令尹”,《左襄二十一》“夏,楚子庚卒,断定王子午鼎铸于襄公十五年至襄公二十一  相似文献   

10.
张宏 《浙江方志》2002,(6):22-24
古人说:“治天下以史为鉴,治郡国以志为鉴”。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是记载一个地区上至天,下至地理,从自然到社会,从政治到经济,从历史到现实,从人物到风貌一应俱全的全面、系统、准确的社会大观的综录,可以起到“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俊艳 《南方文物》2000,(4):104-106,108
吸闻鼻烟是清代三百年间,上至皇室贵胄、下至庶民百姓极其普遍的一种嗜好。文献证明,清代制造了大量精美的鼻烟壶,从质地与工艺角度区分,约在百种左右,它们各有自己的历史、产地和艺术特色,而其中以青花鼻烟壶最为丰富,流传下来的数量也最多。本文试以馆藏品为主线来介绍青花鼻烟壶的历史与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襄邑锦钩沉     
在先秦两汉之时,陈留襄邑(今河南商丘睢县)生产的织锦最为精美。彼时中原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养蚕种桑,因此襄邑的纺织业十分发达。汉代朝廷在此设置服官,每岁进贡,用以制作皇帝与公卿百官的礼服,襄邑之地也因此有着“锦绣襄邑”的美称。自汉末魏晋以来,中国进入小冰期,天灾战乱的摧残导致生产生活的破坏与劳动力成本增长,加之蜀锦的强势崛起,使得襄邑锦从此式微,迅速地消失于历史长河中。而通过史料记录与出土织锦文物的对应,可以推测出襄邑锦的样貌,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这种先秦两汉的高级丝织物。  相似文献   

13.
弦蒲薮为古代著名“九薮”之一,其记载最早见于《周礼·职方氏》。结合历史文献记载、考古资料与自然地理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弦蒲薮中心可能位于今陇县县城西约19.2公里处,即千河干流上游曹家湾镇坡底下村东部的河谷地带,沿千河河谷向西部与东南部延伸。弦蒲薮可能于西周末年幽王时因地震山崖崩坍堰塞而成,后逐渐淤平。  相似文献   

14.
引子“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是“十年浩劫”,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莫不深受其害。毛泽东主席指示:“要用文斗,不用武斗。”但“造反派”却背道而行,还自命是毛主席的“红卫兵”,“永远忠于毛主席”。不论是城市或乡村,“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两派群众组织,动枪动刀,武斗愈演愈烈,造成家破人亡,文物被毁,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损失惨重。有些省、市、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之后,继续镇压群众,把他们定为“匪”、“反革命”。有的受害者在党中央宣布“文革”结束之后,仍然受迫害,直到处理“文化大革命”遗留…  相似文献   

15.
《文史天地》2009,(2):70-70
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南方和北方,上至宫廷宴会,下至庶民百姓的日常饮食都少不了饼,当时传播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胡饼”。胡饼原产于西亚、中亚,是由发酵的麦面烤制而成的又薄又松的面包,有时还撒上些芝麻。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这种烤制面包的方法被引进并做了改良,变成个小皮薄有馅的圆形饼,叫“胡饼”。  相似文献   

16.
清代时就已有南北筝的记载,岭南筝派在历史上已被称为南派。至上世纪30年代,台湾学者梁在平教授在他编纂的《拟筝谱》中,把当时古筝的分布地域和流行情况归纳为“南集于粤,北集于豫”.即北派的“中州古调”的河南筝.“齐鲁大板”的山东筝.南派的“韩江丝竹”的潮州筝和“汉皋古韵”的客家筝,这就是俗称的传统古筝四大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建国以后音乐事业的发展.全国古筝流派已呈现出“茫茫九派流中国”的局面。即便如此,潮州筝和客家筝依然被视为南派。  相似文献   

17.
汉水纵贯我国南北,连接黄河与长江两大母亲河,在考古学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廊道作用。通过对汉水流域已有的商代考古资料的梳理和文化因素对比分析,结合文献,探讨了商时期汉水在考古学文化南北交流、东西交流方面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以及汉水流域商代考古学文化交流的具体路线问题。作为文化交流的廊道,汉水流域商代考古学文化交流的路线主要有三条。第一条,商代前期文化在河南境内沿今天的京广线南下,由豫东南越过桐柏山到达鄂东北,经澴水、滠水及其附近进入盘龙城,继而南下到长江中游。第二条,以豫西、晋南为中心的二里冈文化沿渭河、洛河向西传播到渭河平原、陕东南地区,然后越过秦岭山间孔道,沿丹江、汉水向东南传播到鄂西北,至此开始出现两条分支路线,一条溯汉水南下到长江中游,另一条则逆汉水而上向西至汉水谷地。第三条,中原商文化在河南境内向南传播,很可能直接经由南阳盆地进入鄂西北地区,再沿丹江、汉水南下至长江中游。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从来都是双向互动的,通过以上三条路线,反方向的文化交流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8.
俞前 《江苏地方志》2022,(4):16-18+73
<正>顾颉刚在《吴歌小史》中说:“所谓吴歌,便是流传于这一带(指吴语方言地区)小儿女口中的民间歌曲。”吴歌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吴歌流行于江浙沪地区,苏州的吴江、常熟、张家港等地都称“山歌”,如芦墟山歌、白茆山歌、河阳山歌、双凤山歌、胜浦山歌等。浙江嘉善地区称为“田歌”,上海青浦地区称之为“田山歌”。苏州地区的山歌分支,芦墟山歌传唱于苏州东南端汾湖流域,白茆山歌孕育于苏州常熟的东南部,河阳山歌以张家港的凤凰镇为传唱中心。2006年5月20日,吴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9.
彭玲 《丝绸之路》2003,(12):23-23
“花儿”的源起、产生和流传最早在甘青的河湟流域(包括今甘肃临夏、甘南州部分及青海海东农业区),现已广泛流传在甘、青、宁、新等省区。是一种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适于在野外歌唱,河湟地区一年一度的“花儿会”上涌起歌风歌潮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韩建武 《收藏家》2000,(4):22-29
唐代文治武功,均臻极盛,其时蕃胡,慕义向化,辐凑并至。上至审相、都督,下至烽堠守卒,都有胡人踪影,使唐都长安沉浸在一片扑朔迷离的胡风之中。在唐人意识中,有广义和狭义胡人之别,狭义者似专指西域人。《安禄山事迹》载安禄山曾谓哥舒翰:“我父是胡(安父为昭武九姓人),母是突厥女,尔父是突厥,母是胡(哥母为于阗人)”。高僧金刚智则自称“吾是梵僧,且非蕃胡”(宋《高僧传》)。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