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国时期,英国以赠送、出售方式向中国西藏提供了大批武器,对于英国控制西藏,攫取更多权益,将西藏纳入其缓冲地带战略轨道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对藏武器供应成为撬动英国与中国西藏之间关系的重要杠杆。本文利用英国印度事务部档案及其他史料,对这一时期英国向中国西藏武器供应的时间、种类和数量做了澄清,并论述了其性质。  相似文献   

2.
美国外交档案中有关中美英三国交涉西藏问题的史料选译吴景平译1943年,中国、美国和英国(包括英印殖民当局)之间,围绕西藏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这些交涉关系到向西藏当局提供无线电设备、开辟自印度经由西藏抵达中国内地的陆路运输线、中国在青海与西藏交界地区集...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边疆领土的一部分,在近现代历史上,西藏很早就受到西方列强的觊觎。与美国相比,老牌殖民帝国英国更早涉入西藏问题,早在20世纪初叶英国就确立了在西藏的势力范围优势。因此,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发现西藏的地缘战略重要性时,势必与英国在西藏的利益发生冲突。本文通过抗战前后中美英关于西藏地位问题的交涉,分析新老列强在西藏问题上立场的不同。由此还可以看到战后美国与英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的西藏立场差异之由来。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后,在向英国通报时,刻意隐瞒了第五号要求。英国确认第五号要求存在后,最初认为其或系作为谈判筹码而提出,但很快改变了看法,认为第五号要求并非"愿望"。英国向日本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如果日本对华所提要求损害英国在华利益,必须先与英国协商;二是日本不得违背英日同盟的宗旨。在英国的干预下,日本决定暂缓对华提出第五号要求。由于一战时期深陷欧洲战场,英国无力东顾,不愿中日间发生战争。日本向中国提出最后通牒后,英国一方面说服日本不要诉诸武力,一方面力劝中国接受最后通牒。维护英国在华利益,是英国斡旋中日"二十一条"交涉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印中段边界史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西藏与印度的边界较长,为了便于说明,按目前中印外文界的说法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3段。本文主要根据英国印度事务部的档案和我方解放后划界的资料,辅以西方人的游记。揭示了英国在中印中段边界上侵藏的史实,论证我方今日所定边界的历史依据。文中认为,后来独立的印度政府在西藏问题上完全继承了英国的殖民主义遗产,在这段边界上采取同样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程早霞 《安徽史学》2006,26(2):5-9,96
美国插手西藏问题由来已久,不同时期方式各异.上个世纪之交美国初登世界舞台即对青藏高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二战期间美国秘密派遣战略情报局人员入藏探险;冷战时期西藏则成为美国对华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插手直接触动了达赖外逃.所谓"西藏问题"由此产生,并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7.
《艾登备忘录》是英国政府1943年制定的对藏政策。其内容延续了英国一贯主张的“宗主权”理论,并以“西藏自治”来要挟中国政府。古德使团依照此政策在拉萨鼓动西藏自治之后,英国外交部又决定反思其西藏政策,但遭到印度政府和印度事务部的反对。从总体来看,无论《艾登备忘录》的提出,还是英国对藏政策的波动,都是出于英国对华总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颜色 《清史研究》2012,(3):88-99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主导下的鸦片贸易给中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而英国商人及英属印度殖民政府却从鸦片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是1907年英国却主动向清政府提议并达成了减少印度鸦片出口直至最终禁绝的《禁烟条件》。本文详细分析了鸦片贸易各方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变动情况,认为英国国内产业升级带动对外贸易的转型,其国内新兴工业资本家力图扩大对华工业品输出,是导致英国主动停止鸦片贸易的根本原因。这不是绅士的慈悲,而是利益的追逐。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4,(6):75-75
从历史和国际政治的视角看抗英保卫战的重要意义 赵萍发表在《西藏研究》2004年第三期上的文章认为,争夺地缘政治优势,遏制沙皇俄国进一步向东扩张,掠夺具有战略价值的资源,这一概念支配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中亚战略思想,成为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主要原因。1904年江孜抗英保卫战失败以后,英国人在西藏进一步策划"西藏独立"活动,在西藏上层培植亲英势力。这是他们继军事手段之后所采用的政治手段,  相似文献   

10.
英国外交部于今年7月发表的2000年人权报告公然宣称,“英:国是唯一不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的国家”。对此,我们感到极大的震惊。在中英关系史中,西藏曾占有很重的份量,应该说,从18世纪英国涉足西藏后,始终想将其分裂出去,成为服务其战略利益的“缓冲国”和“战略边界”: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过程中,英国在西藏的所作所为,始终不能回避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宗主权”就是在那个历史背景下出笼的。准确地说,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联邦政府的行政改革贯穿于整个20世纪,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阶段改革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效率政府”是这一时期行政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第二阶段改革实施于20世纪中期,“忠诚政府”成为联邦政府改革的特点;20世纪70、80年代改革进入第三阶段,强调官员的职业道德,改革特点为追求“道德政府”;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管理进入一个全面调整时期,“重塑政府”成为行政改革追求的主要目标,从而在实践上把20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推向了高峰。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分析,精简机构、节约开支和提高效率,始终是20世纪美国联邦行政改革的核心内容。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防止职业官僚垄断政府权力和整治官僚主义作风,也始终是20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6、17世纪之交,在日本的耶稣会士以“谋略智取型”开展送医送药、救助奴隶、兴办教育等“慈善活动”,在社会底层民众中赢得了大量信众,开辟了一个“天主教时代”。这与天主教在拉美对异教徒采用以“刀剑传教”的赤裸裸的征服完全不同,成为天主教传教史上极具典型意义的特例。究其原因,是由于在日耶稣会缺乏武力后援且为适应文化差异而被迫采用的传教策略。“慈善传教”与“刀剑传教”在形式上大相径庭,然两者的目的却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3.
自19世纪末关野贞、伊东忠太等日本学者开始研究东亚美术史以来,在中日两国学者的努力探索下,日本古代建筑直接或间接受中国古代建筑影响而发展演变的观点,已成为中、日两国学术界的共识,通过对比研究中、日古代建筑扶壁棋形制的流变,可以揭示不同时期中、日古代建筑的具体渊源关系,以微观窥全局之一斑,补证既往。  相似文献   

14.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国新式中产阶级形成时期,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白领阶层,文官群体的优势日渐显露。其一,由于文官职业和收入的稳定,使其成为美国中产阶级中颇具稳定性的职业群体;其二,由于文官掌握一定的权力,使其成为美国中产阶级中颇具政治影响力的职业群体;其三,由于文官兼有政府雇员和利益集团的双重身份,使其成为美国中产阶级中颇具社会地位的职业群体;其四,由于文官对权本位的追求,使其成为美国中产阶级中颇具独特文化价值观的职业群体。不仅如此,文官群体所具有的这些优势,又使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演变成为美国中产阶级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叶,欧洲诞生了多种社会主义思潮,英国的情感社会主义就是其中之一。从英国的文化传统、社会需求和民族情感出发,情感社会主义思潮在工业文明的背景下,主张复兴伟大传统,重建信仰、道德和情感等现代人的精神品质,吸收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的优秀文化,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后期英国的外贸公司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美艳 《史学月刊》2000,24(2):70-77
16世纪后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初步形成,工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呢绒成为英国重要的出口商品。都铎政府采取重商政策,鼓励商品出口。在此背景下,对外贸易公司纷纷成立。这些贸易公司除了在其垄断地区进行正常贸易外,同时从事地理发现和海上掠夺,并代表政府进行外交活动。外贸公司的活动,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对英国当时和后来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出现的外贸合股公司这一组织形式,成为英国17世纪对北美洲和印度实行殖民占领和统治的过渡的组织形式。外贸合股公司为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创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王金虎 《史学月刊》2001,(3):126-131
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的迅猛发展和城市政治体制的缺陷造成城市社会形势的严重恶化和腐败行为的泛滥,从而引发了城市政治改革运动的兴起。改革家虽然都出身于中上层阶级,但改革的方向有多种,改革的支持也复杂多样。总体来说,城市政治改革的进行实现了城市政治体制的重大发展,增强了城市政府治理城市的能力,政治腐败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相似文献   

18.
该文勾画了二十世纪中国古都研究的轮廓。作者认为中国古都研究可分为三个方面, 即理论探索、七大古都研究和其它古都研究。此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总之, 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尽管一些不足方面有待于展开。作者预言: 出于学科本身的需要和社会的企盼,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古都研究有望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男性身高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俄国人口福利状况的变化。1700—1980年,俄国男性士兵身高资料及与之相应的生活状况和福利评估大体分为9个阶段,人的生活状况提高、降低和稳定阶段分别为150、100和30年,280年间男女的身高分别增加了10—11厘米。每逢战争和激烈改革时期,赋税增加和连年歉收,人口的身高、生活状况和福利无不下降;而每逢战争过后,政策得当,社会稳定,风调雨顺之时,人口的身高、生活状况和福利均提高。总之,18世纪俄国民众的整体生活水平下降,而19—20世纪俄国,特别是1921—1980年苏联时期的人口福利提高。这些结论察前人所未察,发他人所未发。  相似文献   

20.
本依据明末汉籍、17世纪初蒙古书档案和(满老档),对16世纪末17世纪初嫩科尔沁部牧地进行考述,认为嫩科尔沁部牧地最初位于东胜边外的蛤蜊河,即今鞍山市以西、辽河下游一带,后移牧开原、铁岭西北边外的上辽河流域。1588年,由于嫩科尔沁部向西南方向的发展遭到扎鲁特等内喀尔喀诸部阻挠,以恍惚太为首的嫩科尔沁部避居开原东北千余里的混同江和嫩江汇合处。恍惚太子奥巴洪台吉所住格勒珠尔根城位于嫩江东岸,即清代哲里木盟杜尔伯特旗西南的柯勒吉勒格。1631年起嫩科尔沁部牧地逐渐向南迁移后,清代哲里木盟十旗游牧范围才最后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