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璐 《文物世界》2004,(3):61-64
王家大院是我国明清民居建筑群落,因其独特的建筑规模和布局,丰富多样的建筑雕刻装饰而享誉国内外。本专题选择了王家大院凝瑞居后院中10幅独具特色的清代墙基石雕刻装饰画,对其特有的化历史渊源、雕刻艺术特点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兰溪戏曲艺术底蕴深厚,在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上,雕刻有众多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技术精湛的戏曲人物故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河北万全县东红庙村一民居四合院东厢房山墙上的一座清代晚期影壁,以青砖雕刻和砌筑而成,纹饰繁缛,雕工精美,影壁心又镶砌了土地祠,设计巧妙,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天水胡氏民居主体始建于明代,包括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处宅院,是一组典型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较完整地保存了从明到清民居古建筑的格局和风貌,是研究我国西北地区明清古建民居的重要实例,具有较高的游览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5.
山西传统民居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山西传统民居以其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固有的地理环境及政治经济、历史化和风俗习惯诸因素的影响,使得山西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也颇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现存的以明清两代为主的传统民居建筑到处可见,无论从建筑布局、空间组成、造型艺术、雕刻艺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成为我们研究传统民居建筑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中国瓷器自古以来凭借着精美的造型、典雅的外表、富有内涵的纹饰享誉全球。明清两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这两个时期的瓷器纹饰具有鲜明的特点,极具研究价值,八吉祥纹饰是其中的代表。明清两代八吉祥纹饰在其组成、形象、用途和文化内涵方面既有共同特点也有不同之处。明代的八吉祥纹饰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且在民间流传较少。清代的八吉祥纹饰摆脱了宗教色彩,被赋予新的含义,在各地都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齐洋 《丝绸之路》2012,(4):36-37
谈家大院是甘肃省康县现存较早、保存较为完整的四合院民居建筑,也是甘肃省保存较少的穿斗式结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集建筑、雕刻、文化于一体,内涵较为丰富的建筑,也是康县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该建筑深受四川民居建筑的影响,对研究陇南地区与四川建筑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山西榆次常家庄园是中国民居中儒商建筑的典型代表,其柱础石造型考究、雕刻精美、纹样丰富,在三晋特有的地域文化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常家庄园柱础石艺术有着儒商文化影响下的显明特征,其在晋商三雕中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山陕会馆的雕刻题材为例,通过对明清时期商人的经商理念、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等的分析研究,挖掘蕴藏在会馆中的商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建于民国时期的史家庄花厅,是典型东阳十三间头民居,是东阳传统建筑的代表,同时也是东阳木雕高超技艺雕刻的传世之作,本文从民居崇尚自然、锄经种德、创新图强的文化精神;结构精致、功能合理、木雕装饰的建筑理念;三雕融合、寓意深远、独树一帜的雕刻技艺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与探析。  相似文献   

11.
宋艳秋 《收藏家》2013,(2):35-40
铜镜的种类很多,以龙的形象作为主题纹饰的镜子,是中国古代铜镜中的一大类型。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中国夙有“东方巨龙”之称,龙文化曾是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特殊构成部分。可以说,文化涉及到哪里,龙文化就延伸到哪里。从龙的观念到服装、装饰器皿和用具。龙纹作为铜镜的一种主要纹饰,一直贯穿铜镜的发展历史,上启战国,下迄明清。传承演化,历代不绝。  相似文献   

12.
晋商大院的雕刻艺术突出的是砖、木、石三雕。雕工技艺堪称一绝,是民间艺术领域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创造了北方民居建筑史上崭新格局,成为建筑和室内装饰艺术的群体瑰宝,构成了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雕刻构件的应用范围 雕刻构件在晋商的宅院建筑和室内陈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晋商建筑装饰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究其原因与独特的人文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有着不可分的关联。明清山西多富商大贾,明代时山西商人就有“非数十万元无以称富”的名声。光绪时晋中太谷、祁县、榆次、介休4县的14家富商聚集的财产就在白银3000万两左右。 山西的富商…  相似文献   

13.
文化层次深厚的丁村养正堂民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襄汾丁村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在继丁村遗址1961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于1998年率先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精美的雕刻艺术,浓郁的书卷气息,多样化的群体布局,充分体现了明清儒商建筑文化艺术特征。丁村养正堂为二进独立的四合院,面积不大,布局合理,构筑精巧,古朴雅致,情趣盎然,融诗、书、画、文、历史故事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古民居建筑。据建筑题记记载,养正堂于明嘉庆六年孟夏重修,清雍正九年花月望八日竖柱上梁,因此兼有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特征。按风水八卦方位要求,养正堂为坐北向南坎宅巽门…  相似文献   

14.
原平县出土战国雕刻鹿角的加固保护田进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91年5月28日,原平县博物馆和县公安局送来被盗的出土战国雕刻鹿角四件(可能是车马器),要求帮助加固保护。四件雕刻鹿角,其中三件器型一致,雕刻纹饰非常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一件没有纹饰...  相似文献   

15.
晋东南地区包括长治市和晋城市,传统民居遗存非常丰富。以晋东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99个村落,将每个村落60%以上的传统民居形态作为该村落传统民居类型的划分标准,运用聚类分析法做分类,得出窑洞、房窑混合、二层楼屋、一层土石木房屋4个类型区。并用GIS做核密度分析,得到各类型传统民居的主要分布区。在此基础上,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两个层面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探讨了晋东南传统民居类型的形成机制,认为自然环境是基础因素,地形地貌及建筑资源的分布影响着传统民居的修建材料、建筑环境及类型分布。人文环境包括明清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传统文化和明清社会动乱,对传统民居的立面形态、细部装饰、院落布局的样式等有一定作用,是晋东南传统民居类型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秦都咸阳瓦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都咸阳宫殿遗址中,出土了大批瓦当,它是秦文化遗存之一,对研究秦代的建筑和雕刻、绘画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这批瓦当,有半圆形瓦当和圆形瓦当,有素面的和有纹饰的,其中以圆形带纹饰的为最多,半圆素面和圆形素面数量很少,仅有几件。素面瓦当从春秋到汉代,一直沿用。在咸阳汉代陵墓中也有出现。  相似文献   

17.
位于山西省襄汾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村明清民居建筑群,以其自身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早已蜚声遐迩,为国内外学人所瞩目。关于其建筑概况及石雕装饰部分,已有专文论及,这里,再就其精美的木雕艺术构件作一简略探讨,以就正于各位学者同仁。 一 木雕艺术构件的应用范围 丁村明清居民的木雕艺术构件,在其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丁村民居建筑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由于丁村民居建筑,是典型的我国北方具有地方特色的封闭式四合院格局,每个院落都自成单元,而且又是传统的框架结构,先立柱上梁,再封墙覆瓦。无论正厅或是厢房,由檐檩、替木、插板、枋、栏板、雀替组成的所谓“搭挂”,或为每座建筑的正面木结构的外露部分。这里,正是匠师们施展才艺精心雕刻的重要装饰部位。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14,(10)
<正>由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举办的首届大型"藏真"主题艺术品系列活动展暨"莹秀润泽·极工灵韵"明清瓷器专展于9月20日在北京弘玉博古玩城举行。明清是中国瓷器生产发展和飞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结束了长期以来以单色釉为主的局面,进入了绚烂多姿的彩瓷新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制品无论在数量和品种上都超越了前朝。官窑、民窑交辉相映、相得益彰,构成了蔚为大观的明清瓷器文化。此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21,(4)
正在中国陶瓷史上,元青花对后世青花瓷器的烧造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纵观明清两代的官、民窑瓷器,无论是纹饰还是造型,无不宗法元青花,其以活泼、艳丽、明快的纹饰风格独树一帜,而莲纹则是元青花瓷器纹饰的典型代表。与其它传统纹饰相比,元青花纹饰中的莲纹新颖、独特,是最符合元青花历史性质的研究对象。历代学者把对元青花研究的重点一直放在青花的用料、配方,绘画的技艺、色调以及对瓷器装饰效果等工艺形式上面,而对青花纹饰背后的内容研究则很不充分,特别是对元青花莲纹背后的历史文化、艺术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可谓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20.
小荷 《神州》2012,(22):88-92
明式家具的美学意蕴在于登峰造极的造型做工,更在于附着其中素有巧夺天工之誉的雕刻技艺。作为我国雕刻艺术的集大成者,明式家具雕刻艺术常以博古通今的大师雅量,游走于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卉虫鱼、博古器物、西洋纹样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