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外国人的名字很长,很难记。我却说:苗族奇特的姓氏更长,更难记。有人说:外国人说话与中国人说话是倒过来说的,很有特色。我却说:苗族说的话与汉族说的话比较,也是倒过来的,而且非常奇特哩!你信不?若不信,请到苗岭新都凯里市苗族地区体验一下便知晓了。凯里素称“苗族大本营”,“千里苗疆腹地”。这里的苗族为黔东方言。境内苗族有自己的姓氏,主要有“西”、“方”、“柳”、“尤”、“勾”等姓氏。苗姓平时很少使用,也不连上名字,只是在识别某地某家某人属某个宗支时才使用,多半是用来说明其所属宗支且何方人氏的。因此,苗姓只是姓…  相似文献   

2.
南晨 《湖南文史》2009,(8):34-34
阿拉伯人的名字大部分都很长,有的长达八九段,但一般说来是由三段组成。排列次序是自己的名字一父名一祖父名;也有的两段组成,即名字一父名,或名字一祖父名。  相似文献   

3.
正清朝时,福建连城四堡书坊闻名江南。研究表明,连城四堡书坊的最大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姓氏家族为依托组织起来的。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书坊,家长就是业主,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传,虽有反复曲折,却延绵不断。考察这批书坊的姓氏世系分布、创办发展历程、生产经营方  相似文献   

4.
从商金文的"寝某"称名形式看殷人的称名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絮 《华夏考古》2001,(1):87-93
殷商时期的姓氏人名问题,近年来颇引人注目。从殷墟卜辞及金文中反映的情况看,当时的姓氏制度相当复杂,许多问题至今都未能在学界达成共识,诸如“妇某”之“某”究竟是姓是氏,是女字,抑或其它;贞人名及“子某”之“某”是氏还是私名等,争论颇多。又由于姓氏人名问题的解决与否涉及到我们对殷商社会组织的正确认识,关系到古文字资料的准确断代,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欲就该问题中的某些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笔者认为,要解决商人的姓氏人名问题,商金文中的“寝某”称名形…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人都是父系家族,极重视男子血统,在命名法上也反映了这一原则,一般把祖、父、本人三代的名字列在一起,其顺序如下: ①本人名……甲 ②父名……乙 ③祖父名……丙 ④家族名,就是姓……  相似文献   

6.
商王名号与上古日名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干支纪名之俗起于上古贵族在同姓内婚范围内按母系分宗的传统,实质上是早期父系家长继承制下“子从母姓”的一种变制。日名制在母系为区别婚姻关系,在父系则为分宗,母系与父系同用一套日名符号,带有后世所称“姓氏合一”的特征。商王室以内婚制与外婚制并行,内婚诸妻及其诸子不分嫡庶,而在内婚群与外婚群之间已产生出嫡庶制的萌芽。商代王位以直系家庭的形态传承,在常规状况下严格控制在内婚范围之内;其传承机制以长子继承制为主而辅之以推举制,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的补充与变制。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数千年的古代社会中,曾经存在过避讳的制度。依照这一制度,臣下不得使用君主之名,子孙不得使用父祖之名,而必须加以讳避。例如为了避汉高祖刘邦之讳,凡是遇到“邦”字就改为“国”,避汉武帝刘彻之讳,凡遇“彻”字改为“通”等等。南北朝时期的人尤其看重避讳,在对话里不慎被人触犯自己的父讳,就被视作极大的耻辱,不是流涕呜咽便是倒履而走。从避讳的角度讲,儿孙的名字应该不会与父祖相同,否则即构成了犯讳。然而,也正是在南北朝,却出现了一个难以理解的现象,即父子祖孙叔侄的名字当中有相同的字,而且这样的事例并非个…  相似文献   

8.
京旗的满族(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长期生活在汉人当中,不深入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常常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每一个民族人人必都有姓。姓与名必须连写。姓氏必须写在名字前面。姓氏决不能改,改了就是奇耻大辱。“赘婿”(养老女婿)古代所以列入贱民之列,就是因为他们改从了妻家的姓氏。这些观念都是满族邻近民族汉族的观念。满族由于长期和汉族杂居,又接受了汉族文化,便视上述习惯为本身的习惯。其实少数民族的习惯,并非一概如此。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民族学界和民俗学界的许多同志认为藏族只有名而没有姓。即使有个别藏族人说自己有姓,也被认为只是在名字前面冠了个房名或封号。甚至有人还说由于同名者多。为了不使相互混淆就在名前名后加上职业或绰号以示区别。其实不然,至少在朵康(今四川、青海和甘肃藏区)牧区的绝大多数藏族牧民是有姓的。本文简单介绍朵康牧区藏族牧民姓氏的来历、传承等问题。由于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卫灵公卒,其子蒯聩出亡国外,国人立蒯聩之子辄。孔子以为蒯聩之亡非其罪仍应立,不能以辄代,于是儒家“正名”之议以起。按:有子立孙,悖于“父死子继”之成规。许世子止之不尝药而父死、《春秋》以为讥,则近于诛心。夫父有病,子无病,药石之灵讵能相同,以不尝药讥子,天下宁有是理耶?故后世议儒家持论过刻,不近情。此其一例,吾无间言。  相似文献   

11.
20 0 2年 1 0月 3 0日——— 1 1月 1日 ,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及牛氏文化研究会 ,举办了海内外牛氏宗亲代表寻根谒祖活动。一牛氏祖根在今河南省商丘市 ,这里是周朝初年周武王封微子建宋国的国都所在地。牛姓远祖是黄帝 ,先祖是宋国开国国君微子 ,得姓始祖是宋国司寇牛父。司寇牛父是宋国第九代国君宋戴公的孙子 ,牛父为保卫国家英勇作战 ,牺牲在战场。司寇牛父的孙子以祖父的字“牛”字为氏 ,而有牛姓。今商丘市有微子墓、微子祠 ;还有“三陵台”即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陵墓所在地。这是源于宋国多个姓氏的祖根纪念地 ,也是牛姓的祖根…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名字     
记得刚懂事时别人都叫我才让,只知道才让就是自己的名字而已,并没想到其中蕴涵的任何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所听的名字越来越多,才认识到自己的名字和别人的名字是有区别的,就跑去问母亲自己为什么叫才让。母亲说:“你刚生下来的时候非常的虚弱,为了你能健康长大,所以给你起了才让这个名字,是长寿的意思。”知道自己名字的意义以后我非常高兴,以为自己叫才让就一定能长命百岁。  相似文献   

13.
美味酸汤鱼     
雷高林  木子 《旅游》2012,(2):11
领略苗族风情最佳处,非贵州黔东南莫属。一路而来,群山列翠,一峰又一峰。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苗族同胞,穿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老老少少跳起芦笙舞,欢声笑语,歌舞相伴。玩得尽兴,还需美味,到了黔东南,不吃酸汤鱼,算得上一大遗憾。关于吃鱼,种类很多:清蒸煎煮;糖醋蒜溜;辣红白汤……吃法也多样。而黔东南人却最爱酸汤鱼,这是当地极品之美味,当地民间便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窜"为证。"捞窜"是黔东南本地话,指走路踉踉跄跄也。看来,这酸,已经溶为一种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4.
元淑墓志考释——附北魏高琨墓志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4月,大同市博物馆在大同东郊一座北魏墓中,清理出了元淑墓志(录文见本刊本期《大同东郊北魏元淑墓》)。本文就墓志涉及的有关问题略作考释。一、元淑的家世、籍贯与谥号根据墓志可以推知,元淑曾祖父为北魏昭成皇帝什翼犍第五子寿鸠。其祖父及父在《魏书·昭成子孙列传》、《北史·魏诸宗室列传》中均有传。祖父常山王遵,史载其"少而壮勇,……太武初,有佐命勋,赐爵略阳公。……及博陵、勃海群盗起,遵讨平之,迁州牧,封常山王"。父常山康王素,即元昭墓志所载之"连",元侔墓志所载之"素连"。素袭父爵,史载"素有威怀  相似文献   

15.
根据古风,中国官宦和士大夫向来有好几个名字,以体现身份的尊贵。具体说来,就是除了姓氏之外,还有名、字、号,一些地往里赫的官员,死后还享受追封的荣街,也就是所谓的封号、谥号。  相似文献   

16.
一、陆姓:陆姓源自田姓,齐宣王之后。齐宣王封少子田通于平原般县陆乡。陆姓在中国姓氏中也是一个不小的姓氏。 二、孙姓:孙姓在中华民族姓氏中,亦是大姓之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中说:孙氏,又有出自妫姓,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无宇生二子:常、书。书之子占,做了齐国大夫,因伐莒有功,被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乐安。  相似文献   

17.
天水二题     
麻鞋之歌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茸毛。其实,早在久  相似文献   

18.
学用父觉其子不善说话,聘师教。师带子出门游山玩水,师见景生情,遇奇吟诗,子随背诵。回到家里,父以佳肴美酒待师,父斟酒,子道:“高山流水不停留。”父大喜而赞之。父与师举杯饮酒,子道;“老牛吃水不抬头,”父气,给子一耳光,子忙道:“别打,别打,打来打去牛打牛。”  相似文献   

19.
《文史天地》2012,(12):94
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  相似文献   

20.
<正>如所周知,自周代確立嫡長世及制以來,中國古代皇(王)位傳承以父死子繼爲合乎制度的、主要的模式,一般預建爲儲副、待先皇駕崩後繼承帝位者,從制度上而言應是皇帝之"嫡長子"即所謂"皇太子";儘管在現實政治中因爲種種複雜原因,繼位者未必爲嫡長子(有時甚至未必爲子),然而父死子繼的合法性,無論在帝國的政治、儒家的理論還是在社會的輿論、民衆的觀念中,都得到普遍的承認。但是,歷史總有例外。作爲皇儲的名號,除普遍性的屬於父死子繼範疇的"皇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