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静方鼎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静方鼎铸有长篇铭文,对于西周铜器断代研究和月相研究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拟谈几点认识,祈请方家指正。首先,关于静方鼎的时代。张懋镕认为此器当属昭王。唐兰先生曾推断中方鼎、中甗等器属昭王世,静方鼎所记之事与中器所记是同一件事,因而此器也应属昭王世。  相似文献   

2.
李仲操 《文博》2001,(3):75-76
《文物》1998年5期报导了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静方鼎》,此鼎从形制、纹饰看,确为一件美术精品,而从铭文看则不像西周时的铭文。特别此鼎何时出土于何地?曾为何人收藏?它出土后的流传情况怎样?均无明证,令人未敢信其为真。徐天进《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静方鼎》一文指出:“虽然该器之形制、纹样具有商末周初的特征,但该时期的铜器中鲜有如此长铭的方鼎。”对此我也有同感。  相似文献   

3.
李仲操 《文博》2000,(5):15-16
《文物》1998年5期报导了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静方鼎》,此鼎从形制、纹饰看,确为一件美术精品,而从铭文看则不像西周时的铭文。特别此鼎何时出土于何地?曾为何人收藏?它出土后的流传情况怎样?均无明证,令人未敢信其为真。徐天进《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静方鼎》一文指出:“虽然该器之形制、纹样具有商末周初的特征,但该时期的铜器中鲜有如此长铭的方鼎。”对此我也有同感。  相似文献   

4.
苏浩 《四川文物》2023,(2):54-62
柞伯鼎铭文中的“共”当读为“供”,意为以下奉上、供其职事,引申为辅佐、有所奉献。“用昏无殳”的“殳”当为动词,即“以杸殊人”,是说昏国在南方以殳这种兵器为害一方,即蛮横用兵、侵扰边境,“无殳”一词和多友鼎中的“放(方)兴”、应侯视工鼎中的“非良”意思近同,近出铜器兒方彝铭文也证明了这一点,而“广伐南国”的主语是“昏”,并不指周公南征。铭文中的“蔡侯”当为传世文献中的“蔡武侯”,这为确定器物年代提供了重要线索。综合分析柞伯鼎的器型纹饰、字体、人物关系以及相关历史背景,将其年代定在西周晚期的厉王时期较为合适。通过对相关铭文体例和文献的分析,并不能排除周公南征的可能,铭文内容仍隐约透露周公曾南征的事迹。  相似文献   

5.
试论新发现的■方鼎和荣仲方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利艺术博物馆近期收藏的■方鼎和荣仲方鼎,都有珍贵的铭文。■方鼎有铭文两处38字,记载了商王纣祭祀其父帝乙的事迹,历日为廿二祀五月乙未日,与由甲骨文等推定的祀谱相合。鼎铭中纣居于阑地,应在殷墟之外不远。荣仲方鼎则作于西周早期,有铭文48字,与当时学制有关。其历日有“生霸吉”一词,和周公庙背甲上的“哉死霸”一样,是过去从来不曾见到的。  相似文献   

6.
1978年9月,陕西省岐山县京当公社贺家大队凤雏村发现了一批西周铜器(简报见本刊11期),这批铜器共五件,出土于一个西周窖藏中,计:鼎一、段一、甗一、盨二。两件盨的大小、形制及纹饰均相同。五件铜器中,只甗和盨有铭文,而以盨的铭文最为重要。两件盨的铭文是相同的,每一件盨的器、盖铭文又相同,只是行款略有差异,铭文如下:  相似文献   

7.
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静方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品中有一件静方鼎,有铭文9行79字。从该器的形制、纹饰及铭文来看,当属西周早期。铭文内容或认为与昭王南征有关,对研究西周册命制度的形成也有重要意义。本期刊发了有关介绍和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联相关古籍与出土文物,对《静方鼎》进行了考证、断代,认为其年代为西周穆王时期,其铭文书写者为小臣静,并对《静方鼎》所载“省南国”相关联的几个方国的地望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9.
大禾与后稷     
冯时 《江汉考古》2020,(2):87-90
关于湖南宁乡出土大禾方鼎内壁铭文"大禾"二字的涵义,学者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大禾"本系官名,其义应同后稷,为农官之长。方鼎应与农事及祭祀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湖北黄陂鲁台山西周墓M30出土的铜器内.有一组“公大史乍姬?宝(阝尊)彝”的铭文。对于这一铭文的考释,目前是有着如下三种看法: 陈贤一同志云:鲁台山西周墓“M30出土有四件鼎,器铭为‘公大□□姬?乍器’、‘公大史乍姬?宝(阝尊)彝’、‘公大史□姬宝□□’,这四件方鼎,是公大史为其夫人作器”。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文物》1997,(12)
1996年4月,在湖北蕲春达城乡发现一处西周铜器窖藏,出土方鼎5件,圆鼎和斗各1件,时代属西周早期。5件方鼎保存完整,上有铭文或徽记,内容相当重要。据本期发衰的李学勤《谈盂方鼎及其他》一文中的研究,认为盂方鼎铭文内容与商王之一的文帝母日辛有关。本期刊发了这处窖藏的发掘简报。湖南宁乡过去多次发现商周铜器,  相似文献   

12.
早在30年代以前,有宗周钟,其铭文中有“(害夫)”字。郭沫若同志以为该钟是西周昭王时器,“(害夫)”字应是西周昭王的名字“瑕”。而唐兰同志则以为是西周厉王时器,“(害夫)”字释为厉王的名字“胡”。后来也有同志释作“甫”的。1973年在陕西兰田出土有(害夫)叔鼎,铭文中有“(害夫)叔”二字。1975年在陕西扶风县出土的伯(?)诸器中,也多有“戎(害夫)”等字样。1977年在陕西岐山县发现大批西周的甲骨文。其中的 H_(11:232)片之文为:“其于伐(害夫)侯?”联系过去出土的录簋、录(?)卣、(?)甗等,对于(害夫)国的讨论又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德方鼎铭文中最难懂的一句话是“自蒿”,对此,郭沫若、马承源、白川静、唐兰四家都做过解释。本文认为,以往的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对该句进行了新的阐释,并对全篇铭文做了今译。  相似文献   

14.
《文博》2016,(1)
上海博物馆旧藏的一件女■方鼎,对其年代的认定历来颇有争议。通过对商末周初方鼎的比较分析,女■方鼎所体现的商晚期特征比较突出。器内壁铸铭文十七个字,"女■"之"女"字磨沥较甚,过去旧释为"■"有误,"堇"应当读为"勤"。铭文的大意为女■勤于王事有功,在癸日这一天,王赏赐了■二朋贝,为此而作祭器。  相似文献   

15.
王宏 《文博》2023,(5):73-79
2007年,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M1017出土一件霸伯高圈足方形铜器,发掘报告称该器为“方簋”,但其铭文却自名为“釴”。本文从此器入手,对与之相似的铜器的定名问题进行了考证,认为这类器应该定名为“釴鼎”,并对这类鼎进行了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方鼎,旧名多异称,笔者据图始认为原器有二:一为方鼎,一为方盘。铭文字多未识,现重新考释,文义始通。器之时代;旧说为商代,日人林巳奈夫定为西周初,经考证,当以商末为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讨论了盠驹尊铭文的时代和内容,根据盠驹尊铭文所载历日和中方鼎、遣卣——记载昭王伐楚事迹的青铜器——所载历日的联系,我们认为盠驹尊是在昭王末年伐楚期间制作的,盠驹尊的器主"盠"和逑鼎的"惠仲盠父"为同一人。文中还讨论了相关青铜器如同簋、师遽方彝、师襑簋盖的年代。  相似文献   

18.
商代人面方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方鼎铭文青铜人面方鼎(59页图1),是湖南省博物馆在1959年从长沙废铜仓库中选购来的.据了解这批废铜来自宁乡,并且是新近出土的.该鼎破成十块,缺一腿和底部,现在已修复成器.颜色碧绿,营沏如玉.器作长方形,口略大于底.口唇卷边,内唇沿斜削.器身四周为浮雕的四个人面装饰,两侧的较大,宽16.4、长13.6厘米;两端的较窄小,宽13.8厘米,长与侧面的相同(页31图2).五官毕具,部位都十分准确,与现在一般人的脸部无甚差别.惟耳粗大,分张于两侧,耳的上部有一云勾纹,耳的下部有一弯曲的手爪形纹饰.脸部表情严肃,面宽而方,嘴宽大,  相似文献   

19.
青铜器     
鼎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鱼肉用。形状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现巳发现的铜鼎,最大的高三尺多,如商代后期的司母戊方鼎;小的  相似文献   

20.
鲍子鼎是春秋晚期的齐文化圈器物,也是齐国贵族鲍子为其女或姊妹仲匋姒作的陪嫁媵器,鼎内所刻铭文是典型的齐国青铜媵器铭文中常见的祝福语。通过对金文、古书、甲骨文中相关用字的整合,对该鼎铭文进行再分析,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鼎铭中第十字应释为“之”,“男子”表示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