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克政 《文献》2005,(1):280-282
关于清代著名今文经学家宋翔凤的卒年,向无异议.至于其生年,在今人的著述中则一直有二说,即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①说与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②说.前说系据《清史列传》中《宋翔凤传》所载"咸丰九年,重赋鹿鸣.  相似文献   

2.
《清史稿》卷485《文苑二·赵翼传》记载:嘉庆十五年,重宴鹿鸣,赐三品衔。卒,年八十六。《清史列传》卷72《文苑三·赵翼传》云:“嘉庆十五年,重宴?鸣,赐三品衔。十九年卒,年八十六。”《清史稿》的成书晚于《清史列传》,关于赵翼年岁的这段记载,《清史稿》袭之于《清史列传》。只不过省略了“十九年”三个字。这一省略实为不当,因其易造成赵翼卒于嘉庆十五年的错觉。《清史稿》(《清史列传》亦同)所记赵翼年岁实不准确。成书于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李元度编的《国朝先正事略》卷43《文苑·赵瓯北先生事略》另有异说。其云:“嘉庆庚午(十五年),重赴鹿鸣  相似文献   

3.
《汉书》的作者班固的生年,各书均作公元32年(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其依据是《后汉书·班彪列传附班固传》云:“及窦氏宾客皆逮考,(种)竞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同书《窦宪列传》又说,窦宪死于永平四年(公元92年)。从此上推六十年,为公元32年,此即班固生年。上说似根据颇足,但细检史籍,却发现还有问题。第一,班固在《汉书·叙传》中称:“有子曰固,弱冠而弧”。颜师古注“弱冠”是“谓年二十也。”班固之父班彪死于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照此则班固应生于建武十年(公元34年)。第二,范晔《后汉书》班固本  相似文献   

4.
《清史稿》列传153《李鸿宾传》(38卷1149页)载:“李鸿宾,字鹿苹,江西德化县人。……褫职逮治,遣戍乌鲁木齐。十四年释还,予编修。家住久之,二十年,卒。”新编《辞海》李鸿宾词条记述相同,当系源本《清史稿》。按:“字鹿苹”误,应为“字象三,号鹿坪,一号陆平”。“十四年释还”误,应为“十五年”。“二十年,卒”误,应为“道光二十六年”。  相似文献   

5.
李埏教授,1914年生于云南省路南县(今石林县),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旋即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四十年代初期曾任教于浙江大学史地系。后一直任教于云南大学至今,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中国封建经济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经济史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封建经济史、唐宋经济史等课程,主要著作有《中国封建经济史论集》、《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史》、《〈史记·货殖列传〉研究》(合著)、《宋金楮币史系年》(合著)、《滇云历年传点校》,以及学术论著选集《…  相似文献   

6.
《后汉书·儒林列传》记载东汉著名今文经学家何休卒于光和五年 ,即公元 182年。以后 ,此一记载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怀疑 ,所以 ,一些著名的出版物 ,如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①、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② 等 ,均无一例外地照抄《后汉书》本传 ,将何休的卒年定在光和五年。其实 ,细读《后汉书·儒林列传·何休》 ,就会发现其卒年与行状间有着明显的矛盾。其一 ,《后汉书·儒林列传·何休》 :“太傅陈蕃辟之 ,与参政事。蕃败 ,休坐废锢 ,乃作《春秋公羊解诂》 ,覃思不门 ,十有七年。”陈蕃任太傅是灵帝建宁元年 (公元 16 8年 )正月 ,同年…  相似文献   

7.
关于吴桂铸币的年代问题,据《清史篇·吴三桂列传》(下简称吴传)说,康熙十三年正月(一六七五年),“三桂僧称周王元年。……  相似文献   

8.
楚令尹执全楚之柄,总理国政,在楚官中最为显要。由于编年体春秋史《左传》记事较详,春秋时期的楚令尹多有名可查。战国时期的楚国史实,文献记述极为简略,以致有关楚官的记载寥若晨星,令尹之名更为少见。专记楚事的《史记·楚世家》,标明“令尹”或“楚相”头衔的人名,仅有春秋时的子上、若敖氏(指斗椒)、公子围、子晰、子常、子西,以及战国时的张仪、昭子、春申君(即黄歇),共九人;加上《史记》之《循吏列传》中的孙叔敖、《吴起列传》中的吴起、《魏世家》中的昭鱼、《乐毅列传》中的唐眛、《屈原列传》中的子兰,以及《说苑·善说》中  相似文献   

9.
关于黄帝与黄帝陵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帝的年轮西汉时司马迁撰《史记》,本着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态度,明言“神农以前吾不知已”(《史记·货殖列传》),故不记燧人、伏羲、神农三皇时代的事,而只从《大戴礼记》之《五帝德》和《帝系》篇中“择其言尤雅者”,与《春秋》、《国语》等先秦古籍相印证,托始于黄帝,作《五帝本纪》。然《五帝德》及《帝系》两篇又不记年数,遂使殷代以前的历史不知其详。周以来的记载虽然详细些,但孔子序《尚书》,却略无年月。司马迁通过检索古籍,虽称黄帝以降皆有年数,但又不敢遽以为是,故仅据《五帝系谍》和《尚书集世》两书所记作《三代世表》,对黄帝至周召共和(公元前841年)这一时期只载世系,仍无年数。众所  相似文献   

10.
金文明校证《金石录》卷十一“祖了彝铭”条云“李氏名公麟,字伯时父,有《古器图》一卷,行于世云”。(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版213页)注中又云《宋史·艺文志一》著录李公麟《古器图》一卷。案:《宋史》444卷,文苑六《李公麟列传》称“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人”故“字伯时”一语可单独成立,“父”字为下一句之首。即《古器图》一书系李公麟父亲所写,而非李公麟之作。《宋史艺文志》成书于元朝,赵明诚《金石录》为南宋时著作,故《艺文志》之《古器图》记载当系误引《金石录》之故,此亦后世诸如《安徽历史述要》  相似文献   

11.
万芳珍 《文献》2006,(4):146
近读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第一版)《明史》列传,发现二处人名有误,勘正如下: 其一,列传第二十五(卷一三七)罗复仁传后有"孙汝敬"传,云:"孙汝敬,名简,以字行,永乐二年庶吉士"(下略)."孙汝敬"三字左旁标专名线,即认定为人名,其人姓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原名《沙捞越考古学》,郑德坤先生著,1969年曾作为单行本在剑桥发表,1982年又收入《中国考古学研究》(英文)一书中,本文即译自此书。沙捞越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古代为婆利国所在地,公元第六世纪初至第七世纪后期和中国有外交关系,《梁书·海南诸国列传》、《隋书·南蛮列传》、《唐书·南蛮列传》皆有记载,但这里的考古学资料表明,中国和沙捞越的文化交往至少在汉代已经开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移民和当地人民一起,为发展沙捞越的经济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译文有删节,图版也做了省略,谨向郑先生致以歉意!  相似文献   

13.
林存阳 《清史研究》2002,(1):100-101
在清代学术发展史上,廷堪是一位颇有影响的礼学家。但他的生年问题,自其去世之后,便执说不一,长期未得定论。关于 廷堪的生年,历来有二说:一说认为 廷堪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享年五十五岁,此说以阮元为代表,《清史列传》、钱穆、王文锦、张寿安等承之;另一说认为 廷堪生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享年五十三岁,此说以朱锦琮、戴大昌、张其锦为代表,《清史稿》、《清代朴学大师列传》、《清儒学案》等承之。按:此两说皆云 廷堪卒于嘉庆十四年(1809)六月初二日丑时,不同之处在于其生年是乾隆二十年(1755)还是乾隆二十二年(175…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卷282《薛瑄传》7229页载:“(薛瑄)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黄云眉先生《明史考》第七册,《明史》卷二八二(列传第一百七十)载:“按据《宪宗实录》卷十瑄传,瑄卒于天顺八年十月甲申,年七十有瑄。”案薛瑄入门弟子阎禹锡所作的《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薛先生行状》(见《薛文清公全书》《行实录》卷一)载:薛瑄生于洪武己巳(1389年)八月初十日,卒于天顺八年(1464年)六月十五日,  相似文献   

15.
<正>《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第2521—2522页)载:"(徐)璜兄子宣为下邳令,暴虐尤甚。先是求故汝南太守下邳李暠女  相似文献   

16.
《隋书》卷三六《后妃列传》、《资治通鉴》卷一七九“文帝仁寿二年八月”条均记载 ,独孤皇后于“仁寿二年八月甲子” ,即公元 6 0 2年 8月 19日逝世。惟关于她年龄的记载不同 ,《隋书》卷三六《后妃列传》记“时年五十” ,《北史》卷一四《后妃下》记“时年五十九” ,到底哪一个正确呢 ?查《周书》卷九《宣帝杨皇后本纪》 ,独孤皇后长女杨丽华于炀帝大业九年 (公元6 0 9年 )去世 ,时“年四十九” ,知她的长女杨丽华出生于公元 5 6 1年。这样 ,关于独孤氏逝世时的年龄 ,若从《隋书》的记载 ,即在公元 5 5 3年出生 ,那么 ,她虚岁九岁就生长女…  相似文献   

17.
王钟翰先生点校《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之《儒林传》,存在部分疏漏,既有标点方面的错点、漏点,也有校勘未达精审之处。对这些问题略作商榷订补,将有益于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公子”考     
郑慧生 《史学月刊》2002,(3):127-128
战国有四公子,为什么只有信陵君传名作“魏公子列传”,其他三传都不名作“公子列传”呢?查其原因,见《史记会注考证》载,顾磷曰:“孟尝、平原、春申皆以封邑系,此独日公子者,盖尊之,以国系也。”  相似文献   

19.
一、明修《元史》的缺陷及清代前期学者对元史的考证与补作洪武二年(1369)二月,朱元璋下诏修撰元史,说:“近克元都,得《十三朝实录》。元虽亡国,事当记载。况史记成败、示劝惩,不可废也。” (《明洪武实录》卷39)于是,以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祎为总裁。当年二月开始编写,八月就写完了除顺帝以外的本纪、志、表、列传共159卷。第二次重开史局,是在洪武三年(1370年)二月,到七月便完成了顺帝一朝的纪、志、表、传,并把两次所修合在一起加以编排,成为包括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在内的,计210卷的官修《元史》,记载了自太祖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至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约160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校点本《清史稿》列传284“孝义一”云: 刘宗洙,字长源;弟恩广,字锡三,湖北襄城人。父汉臣,明季从军。按:湖北显系河南误写。其一,清人毛际可在其小传中明说为“河南襄城人。”(陈乃乾《清代碑传文通检》317页)其二,其侄青黎好友方望溪为其弟宗泗所写的墓表也明说刘氏为“中州”人。(《望溪先生文集》卷13“内阁中书刘君墓表”)其三,河南襄城刘氏宗谱材料也证明刘宗洙兄弟为河南襄城人(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