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年10年28日,“美国曾氏宗亲会”、“旧金山华人文化中心”和“美国华人历史学会”在旧金山华人文化中心联合举办了题为“美国华人家庭史和族谱学”的专题讨论会,80位有关人士参加了这次会议。这种会议在旧金山湾地区是第一次,在全美则是第三次。第一次是1983年由“南加州华人历史学会”和“亚裔美国人研究中心”在UCLA举办的题为“美国华人家庭史”的讨论会。第二次是1985年由夏威夷  相似文献   

2.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邓小平亲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前后“以苏为鉴”探索中国建设道路为第一次,1978年批判“两个凡是”为第二次,1992年“南方谈话”为第三次。在这三次思想解放中,邓小平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第一次思想解放,邓小平是重要的参与者;第二次思想解放,邓小平是关键人物;而第三次思想解放,邓小平不仅是关键人物, 还是发起人。在这三次思想解放中,邓小平的作用一次比一次突出,他的思想也一次比一次深化。邓小平推动思想解放的功绩应当浓墨重彩地载入共和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汪毅 《巴蜀史志》2010,(1):37-43
中国文艺复兴关系到中国文化的世界话语权,是中国文化界和思想界久久思考和孜孜探索的重要命题。该文对现代学界纷呈的“中国文艺复兴说”作了表述和解析,并通过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成都举办所推动的20世纪显学——“敦煌学”的文化现象考察“唤起中国文艺的复兴”,解读了敦煌文化遗存与欧洲文艺复兴肇始的种种同比性.进而论证:中国“文艺复兴权舆,肇于成都”、成都是“中国文艺复兴之翡冷翠城”(中国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时间在1944年1月,标志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而中国文艺复兴的盛行始于当今。此外,该文首次提出中国文艺复兴“阶段论”。  相似文献   

4.
“中日文化协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美霞 《民国档案》2000,26(3):96-101
“中日文化协会”成立于1940年7月,以鼓吹日伪携手、共存共荣、共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与东亚文艺复兴为宗旨。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在武装侵略中国、占领大片中国领土的同时,还对广大沦陷区人民实施文化侵略。对“中日文化协会”的成立经过、组织机构及基本活动略加梳理,有助于透视这段被污染、扭曲的中日文化交流史。  相似文献   

5.
李立三生前曾三次被“追悼”。第一次(1922年)追悼会开在法国巴黎,由周恩来主持,王若飞致悼词。第二次(1925年)追悼会开在湖北武汉,由工人自发集会并主持。第三次(1927年)追悼会开在福建长汀,由周恩来主持并致悼词。这三次追悼会都是因为误传他已经“光荣”了而召开的。这在中外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香港     
鲁迅与香港鲁迅一生到过三次香港,都是在1927年。第一次是1月16日乘轮船从厦门去广州,17日经过香港;第三次是9月27日,也是乘轮船由广州去上海,当日夜半路经香港。这两次都是路过,算不得“去”,只能说是“到”。唯一算作“去”的一次是第二次,这一次是...  相似文献   

7.
“文艺复兴”在欧洲文化艺术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是继古希腊罗马之后的欧洲文化史上的第二个高峰。这个时期从14世纪初起到17世纪中叶止,正是欧洲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一些“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吴泽义主编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一书(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比较全面、集中地介  相似文献   

8.
以1978年、1992年和1997年三个年份为标志,迄今为止,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已经有过三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崇拜”。今天我们回顾2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可以说,思想解放的线索是一以贯之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人们在心理上会将1978年、1992年和1997年分开,看成是三次思想解放?照我们的观察,将90年代的思想解放同70年代末期以至80年代分开,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两三年里,无论理论的还是实际的进程都呈现出…  相似文献   

9.
马寿涛  熊薇 《东方收藏》2022,(10):126-128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在美术创作上也呈现出了纷繁多变的特征。这一时期,西班牙出现了一位艺术天才——埃尔·格列柯,他运用自己非凡的艺术创造力谱写了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佳话。本文以埃尔·格列柯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为出发点,研究他是如何成为西班牙乃至欧洲画坛代表性人物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两岸经贸交流和民间往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其间出现了四次重大的起伏与转折:第一次是1992~1993年,两岸共同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基础,“汪辜会谈”开启了两岸接触对话的先河;第二次是1995~1996年,李登辉访美并发表分裂言论公开挑衅“一个中国”原则,引发“九六台海危机”,两岸关系遭受重创;第三次是1999年“两国论”出台,导致两岸长期陷入政治僵局,至今未解;第四次是2005、2006年的政党交流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汪毅 《巴蜀史志》2009,(6):8-13
成都既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故成都的城市名片纷呈。早在20世纪上叶,成都就有“小巴黎”之称。及至1944年1月,因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成都举办,强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的显学——“敦煌学”,成都因此而有中国“文艺复兴权舆,肇于成都”、“中国文艺复兴之翡冷翠城”(即中国文艺复兴的发祥地)的舆论,并成为媒体传播的主旨,不乏相当影响。后来,由于政权更替、时过境迁,此“说”湮没于世。本文史海钩沉.通过相关资料论证了成都当时确有中国文艺复兴发祥地之舆论,并且该舆论深植文化界有较为广泛的影响。由此.笔者认为,成都是中国文艺复兴发祥地的这张城市名片不可替代,价值连城,为中国唯一,似可以体现国家公关意志,成为向世界争夺“文艺复兴”的又一个可与欧洲文艺复兴相提并论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罗川 《百年潮》2008,(9):36-40
胡耀邦一生中遭受过五次错误打击。第一次是在中央苏区,他被打成“AB团”,差一点被错杀。第二次是1942年在延安,胡耀邦因反对康生搞的所谓“拯救运动”,被打成“温情主义”、“糊涂主义”,批斗了好几个月,他的身体由小胖子变成了小瘦子,从此以后几十年再也没有胖过。第三次是在1965年,他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兼陕西省第一书记,被整了几十天,最后身患重病住了医院。第四次是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批斗中身上被打得遍体鳞伤,  相似文献   

13.
从改革开放的第一天起,中国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改革之路如何走这些问题的争论就绵延不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就是诸多观点不断争论的过程。只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改革的争论也呈现出波峰浪谷。综观28年以来的改革史,争论的波峰出现了三次:1981-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前为第一次,争论焦点是计划经济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最后确定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9-1992年十四大前为第二次,争论焦点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最后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以后,争论仍然时有发生。例如,关于“非公有经济是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私有财产保护可否入宪”等问题的争论曾一度十分激烈。但是,真正的第三次改革争论是从“郎顾之争”开始的。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前言 广州城有着长久的历史,如由周代“楚亭”计起,已有2845年(至1983年)了。在漫长的时期,有过三次大扩展城池的记载,第一次是汉初赵佗称帝时扩建的“越城”;第二次是吴时重建的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一共发表过几次讨袁宣言?现世间流传的解释,多有差谬。特别是对1916年5月发表的《第二次讨袁宣言》,其何以称为“第二次”?许多论著作了错误的阐释。别者不计,单看辞书,如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辞海》历史分册(中国近代史)作了如下阐释:“1916年5月孙中山在护国运动中讨伐袁世凯的宣言。以1913年的赣宁之役(二次革命)为第一次讨袁,故称是役为第二次讨袁。……”按这个解释,似乎并无“第一次讨袁宣言”,而仅有第一次讨袁之役;《第二次讨袁宣言》之称为“第二次”,是因为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张鸿雁从中国城市发展的历程来说,经历了四次质的飞跃: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代完全意义上的城市的兴起;第二次是以“破墙开店”为表征的,即西方学者所认为的中国“宋代城市革命”;第三次是中国近代社会在西方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新型城...  相似文献   

17.
先谈楚文化。夏鼐先生对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曾发表过精辟的看法,他提出了三点:“第一,一种‘文化’必须有一群的特征。一种文化必须有一群具有明确的特征的类型品。第二,共同伴出的这一群类型,最好是发现不止一处。第三,我们必须对于这一文化的内容有相当充分的认识。”这三点中,我们看到,第一点是最主要的,即必须有一群具有明确特征的类型品(典型器),离开了这一点,也就谈不上什么‘文化”。然而,夏先生也强调了这主要是就某种原始文化而言。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18.
我一生中,与赵君陶大姐只有过三次短暂的聚会。第一次是抗战时期在重庆,为时只有一个中午的两三个钟头;第二次是武汉解放之初,也只同事了一年;最后是“文革”后期在北京,我去看过她几次。但每次她给我的教益,都使我永志不忘。 我最早认识赵大姐是在1943年的秋天。我的堂姐杜彦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的两次下野1933年12月11日,蒋介石又一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这是蒋介石第三次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第一次是在1927年4月4日,第二次是在1931年10月26日。有意思的是,对于蒋介石来说,前两次成为封面人物并不是好兆头,随之而来的都是黯然下野。第一次下野,自1927年8月13日至1928年1月4日。蒋介石在1927年  相似文献   

20.
陕西行     
“长安雅集”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央文史研究馆联合主办,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等单位共同承办,分别于2003年、2005年举办了第一、第二届,2008年举办的是第三届,全称是“中国第三届长安雅集大型国际文化活动”,以“庆北京奥运,扬中华文明,促文化繁荣”为主题。本来定于2008年5月17日开幕的,因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推延至10月7—11日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