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范 《百年潮》2008,(6):11-19
从1973年9月至1975年初,我作为中央组织工作小组值班室和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秘书组的工作人员,参加了四届人大后两次的部分筹备工作,亲历了四届人大两次筹备工作和一次会议的全过程,这在我一生中是非同寻常的经历.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吴庆彤、朱雨滋、脱若男同志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孙中范 《百年潮》2008,(6):11-19
从1973年9月至1975年初,我作为中央组织工作小组值班室和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秘书组的工作人员,参加了四届人大后两次的部分筹备工作,亲历了四届人大两次筹备工作和一次会议的全过程,这在我一生中是非同寻常的经历。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吴庆彤、朱雨滋、脱若男同志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1971年夏 ,中央指定我作国务院文化组负责人 ,我感到很难办 ,万里同志建议我最好找一个能和毛主席见得上面、说得上话的人 ,比如王曼恬。我接受了这个建议 ,事后证明 ,万里同志的这个建议 ,对我在文化组的工作有很大帮助。江青为了实现其个人野心 ,把文化组的许多人都整下去。不仅这样 ,“四人帮”还制造事端 ,把矛头直接指向周总理 ,使我很为难 ,我对文化组的事真感到伤脑筋。四届人大召开前 ,周总理分别找一些人谈人事安排 ,周总理在与张春桥、江青谈话时 ,他们提出要我去文化部任部长 ,我知道后对周总理说我不行。我负责北京市的工作已很繁重 ,我不懂文化 ,前一段我负责文化组时 ,很多工作也没有做好。后来人大需要人 ,我就去了人大 ,结束了在文化组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散木 《百年潮》2007,(10):75-78
中共十大前后,毛泽东多次提出要把批判林彪同批判中国历史上的孔子和儒家联系起来。1974年1月,全国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毛泽东意图借宣传历史上法家坚持变革、批判儒家反对变革来维护“文化大革命”。而“四人帮”却用“批林批孔”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指使他们控制的写作班子发表大量所谓“批孔”文章,影射周恩来是“现在的儒”。在这场运动中,有几位学者曾红极一时,杨荣国是其中之一。斯人已逝,其功、其过皆已化作尘埃。不过,其前车之鉴,这倒是我们后人须多加体会的了。  相似文献   

5.
经受“文革”十年冤屈和磨难的习仲勋,在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4月出任广东省委书记时,已是65岁高龄。一走马上任,就深入全省农村、厂矿、企业、海港、边境广泛调查研究。根据广东的情况,他第一个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在广东创办特区的改革构想,得到了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领导的支持,使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  相似文献   

6.
包中 《贵阳文史》2005,(6):29-30
全国教育工会在林彪“四人帮”严重破坏停顿工作十几年后,于1979年12月,首次召开工作会议。省文教办党组书记连治洁同志要我作为贵州唯一代表、以省教育工会筹备组副组长名义去京参会。  相似文献   

7.
1974年7月,正当“批林批孔”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一封沉甸甸的“中央批文”下达到人民出版社,要求出版一本《林肯传》中译本。  相似文献   

8.
李振宏 《史学月刊》2002,(12):104-110
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人们在总结“化大革命”中“四人帮”践踏史学.将历史科学变成“阴谋史学”、“影射史学”的历史教训的时候,逐渐开始在三个方向上思考问题。一是我们长期以来所奉行的唯物史观,有没有重新检讨的必要:二是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同时,是否应提出建立历史学科自身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秦国生 《纵横》2008,(7):27-28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而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实际上从1973年就着手进行了。党的"十大"以后,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开始组织筹备四届人大工作。召开四届人大,表明准备结  相似文献   

10.
金秋的北京,据说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平常人们一提到秋,想到的、看到的,首先便是那肃杀的秋风吹来,无奈的树叶纷纷落下,随之而升起的情绪,往往便是一种悲怆、凄凉,于是,也就有了“悲秋”之说。然而,北京的秋天,偏偏就没有一点点“悲”的感觉。相反的,一人秋,北京的红叶便开始红,待过霜降,漫山遍野一片烈火也似的红。在这热热闹闹火一般的红叶中,你如何悲得起来?  相似文献   

11.
<正>1980年10月25日邓小平说:粉碎"四人帮"以后这段,看来势必要写四千人大讨论的另一个热点,是要求把粉碎"四人帮"以后4年这一段写到《历史决议》中去。讨论中普遍、强烈地提出,决议一定要对粉碎"四人帮"后的4年进行认真、全面、科学的总结,要把华国锋的错误写到决议中去。  相似文献   

12.
郑定铨 《百年潮》2011,(4):10-13
1976年10月6日,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得知这一消息后垂死挣扎,妄图在上海发动“武装暴乱”,在这一紧急关头,中央派出以苏振华、倪志福、彭冲为首的中央工作组,接管上海。这是一场特殊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
黄镇是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外交家,曾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多次表扬,周恩来总理夸他是一位好大使。不仅如此,他在1977年12月担任文化部部长后,高屋建瓴,掌握政策,彻底清查了依附于“四人帮”的帮派体系,解放了大批干部和文艺工作者,为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成绩,群众称赞他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文化工作领导者。  相似文献   

14.
谢明干 《百年潮》2009,(12):10-15
第五个小阶段是到北戴河听取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 1984年7月29日,袁木等去北戴河向中央领导汇报,胡耀邦等听了汇报不大满意,主要是觉得平平淡淡、缺乏新意,要求在重要问题上有所突破.汇报后宣布调整起草小组成员,部分同志回原单位,另从中央部门调林涧青、郑必坚、林子力等人参加起草小组,小组负责人是林涧青(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副主任)、袁木.  相似文献   

15.
陈大斌 《百年潮》2007,(3):28-33
33年前,也就是1974年6月“批林批孔”运动中,江青在天津市宝坻县小靳庄假借“评法批儒”之名,肆无忌惮地进行反党活动,种种丑行令人不齿。作为新华社派出的随行记者,事后曾经向社领导汇报过有关情况,也在一些朋友中“传播”过。近年来,有些当年曾耳闻过此事的人,建议我把当时的现场见闻写出来,让“文化大革命”历史中的小插曲有更多的人知道。但当时对江青的活动没有公开报道,“内参”报道也不可能真实记述其事。所以现在要真实地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也非易事。2003年夏天,在新华社天津分社的帮助下,我去天津访问了有关人员,查看了一些资料,又到小靳庄访问了当年的大队党支部书记王作山等人,核实了有关史实,遂写下这篇追忆文字。  相似文献   

16.
郭洪云 《百年潮》2011,(5):76-79
“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在文艺领域动员一切舆论工具鼓吹“样板戏”的同时,对不符合其创作原则的作品极力进行“围剿”。1973年山东省话剧团推出的话剧《不平静的海滨》,便被“四人帮”定性为“大毒草”而在全国遭到批判。“四人帮”的党羽于会泳多次点山东省的名,说“你们一个《不平静的海滨》搞得全国不平静”,诬蔑《不平静的海滨》是“歪曲社会主义现实斗争生活,丑化工农兵群众,要害是攻击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7.
杨奎松 《史学月刊》2002,2(7):63-73
蒋介石对工农运动的态度,无疑是导致他与共产党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伐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广东的工人运动,特别是农民运动虽然出现了回潮的现象,但北伐军北上所过之境,包括蒋介石指挥的部队所过之江西、福建等省,工农运动仍旧取得了相当的发展。这种情况至少说明,蒋介石对工农运动的态度其实颇为矛盾。  相似文献   

18.
武健华 《百年潮》2012,(12):19-24
10月6日晚10时,中央政治局在玉泉山9号楼召开紧急会议对"四人帮"实施隔离审查后,中央政治局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处理善后工作。华国锋对汪东兴说:"你通知并安排政治局会议,我找耿飚他们来作个交代。"华国锋亲自打电话给耿飚和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邱巍高,请他们立即到怀仁堂,有事面谈。见面后,华国锋告诉他们,我们已对"四人帮"采取行动并取得胜利。现在派你们带领  相似文献   

19.
朱安平 《百年潮》2008,(12):73-77
摄制于1980年的电影《天云山传奇》,系根据鲁彦周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由谢晋执导,是我国第一部触及“反右斗争扩大化”题材的影片。在它诞生之际,正值粉碎“四人帮”之后不久,整个社会尚处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阶段,思想解放运动刚刚起步,人们在思考为什么“文化大革命”兴起,并由此溯及1957年的“反右”之类的既往政治运动。影片《天云山传奇》正是这一“反思”热潮的产物。它一出现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不同评价激烈交锋,甚至险遭“枪毙”噩运。  相似文献   

20.
在耿飚领导的中央宣传口的日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77年初某日,北京大学人事处通知我:"中共中央宣传口来函,借调你去工作。你明天上午9点钟去钓鱼台报到,有人在东门口等你,领你进去。"对于这个通知,我虽感到突然,但觉得,动乱结束了,党中央夺回了被"四人帮"把持的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