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來函照登     
編輯同志: 您刊一九五四年第九期發表的「成都萬佛寺石刻造像」一文中,有兩點需要更正:(一)一百一十一面,第四行括號內「現在四川省博物舘收藏的佛教造像中年號最早的為茂縣出土的南齊  相似文献   

2.
一「文物參考資料」一九五三年第九期刊登了鎮江圖書館的「開架式借書的經驗」和程長源的「圖書開架制度的商榷」,這二篇文章都企圖推廣開架借書制度的「經驗」。在這之前,廣東人民圖書館的杜定友先生曾編印了一本題為「開架式閱覽室」的小冊子,送到各地圖書館加以推廣。廣西圖書館在其刊登於館刊一九五四年一月號上的「一九五三年工作概要」中,也曾介紹了該館這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李啟烈同志譯完前面那篇簡報之後,要我們再寫點東西幫助說明冬壽墓的重要性。我想在没有看到正式報告之前,只能就原刊物(‘文化遺物’創刊號,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朝鮮物質文化遺物保管委員會出版)上所附的幾幅圖版和一幅不甚清晰的墓室透視圖以及簡報中所記的墨書銘文三項,來作些補充。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二年夏天,我協助江西文管會起草文物分類、編號、登記、業務處理程序及全部表冊,得到李養然、李景湘、王梅笙、廖公望、曹天頤、朱心持、王咨臣各位先生實地試驗,把會內收藏四千餘號五六千件實物照着分類編號登記,在實際工作中,把原案修改了不少地方。由於大家對一九五一年十月中央文化部關於博物館‘應當是地方性的和綜合性的’這一重要而正確的指示,有深切的認識,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中国历史」(初级中学课本)第三册第十节「鸦片战争前清朝的经济情况」一节中的「市集商业」、「票号」、「矿业」与田赋的完全「按亩徵银」等情况是否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  相似文献   

6.
一、「哥老」之本义及其前期之被音演为「咽噜」在探讨哥老会起源之前,我们先要搞清「哥老」一名之含义及其由来,清人朱克敬在「瞑齐二识」中会肯定而明白地指出:「哥老会始于蜀中,蜀中呼弟曰老,哥老,犹言哥第也。」说明「哥老」是四川的方言,我们只要对照一下哥老会之义名为「哥弟会」,便知共确切不移,清史稿亦谓:「哥老会者起四川,异姓相约为昆弟,同祸福,结盟立会。」[注一]足证哥  相似文献   

7.
最出奇的是,他想邀请中国海军护航,因为想看到属于自己的海上巨轮,「在中国海军的护卫下从自由女神像脚下开过」。澳洲矿业大王帕尔默计划与中船厂合用「克隆」出外形几近一致的「泰坦尼克号二号」,并在2016年首航美国。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时期占着很大篇幅。封建社会时期的阶级矛盾,主要是广大劳动农民和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土地问题是封建社会的主要问题。本期张博泉先生试谈对“「租庸调」的看法一文中,分析研究了从春秋到唐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过程,同时又分析研究了「占田」制度和「均田」制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直到今天在历史工作者中对这两个问题没有能够取得一致的意见。从「占田」制看,有人把他了解为劳役地租,有人把他了解为整顿国家税收,张先生认为是征收佃租的一种标准。从「租庸调」赋役制度看,有人主张他是和「均田」制度相适应的赋役制度,有人怀疑唐代「均田」制度是否真正推行过,有人否认「租庸调』制度和「均田」制度之间的关系;张博泉先生一方面分析「租庸调」力役制度和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关系,两税制出现与唐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又探求「租庸调」制度和东汉以后「租庸调』制度的继承性,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给我们今后继续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希望对于这一问题有研究的同志们,能够多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1953年「历史教学」杂志第三期曾经发表过两篇供大家讨论的论文:扬科特里尼次卡娅作的『学习五年级「古代东方」一篇时如何研究「国家」概念』(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以及吉齐斯和茲纳民斯卡娅作的「论如何巩固学生在研究历史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问题』(列宁格勒)。这两篇论文曾引起许多争论。编辑部曾收到一些论文,并在「历史教学」杂志以下各期上发表了。在1954年第二期上曾刊载了以下三篇论文:克鲁格利亚克作的「论如何研究『国家』概念」(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新發現的定州開元寺塔題名碑記材料,結合正史記載,利用二重證據法對北宋定州就糧禁軍番號、駐軍數量、分廂情況等問題進行了考證,認爲:一,真宗、仁宗朝定州駐紥的就糧禁軍有雲翼、忠猛、驍武、振武、武衛、神武六個番號,其中忠猛、驍武、神武番號正史不載其就糧禁軍性質,雲翼、振武、武衛番號雖正史有載,但每軍駐紥定州數量缺載,題名碑記記載的指揮數比正史多二十個。二,定州就糧禁軍馬軍人數是步軍人數的4.5倍。三,就糧神武、就糧武衛在1040年前就分左、右廂。四,康定、慶曆年間,定州就糧禁軍大量設置,其來源主要是由地方軍升爲就糧禁軍及直接招募,定州就糧禁軍很可能是以"都"爲單位進行編排居住。  相似文献   

11.
一「海虞贼乱志」诸书记载着这一事实:在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曾发给其解放区的商人以「店凭」「商凭」等「商业登记证」,但是,迄今为止,所被发现的这类登记证,还仅有「金匮商凭」(即周穗成先生所介绍的「黄兴和商凭」),「嘉兴营业执照」,「吴江黎里镇营业执照」(即全毓黻先生所介绍的「恒顺店印照」),「盛镇卡凭」等寥寥数种,而所谓「店凭」,则未经发现,因之周穗成先生怀疑「店凭」似即「商凭」。实际,在某些地区,太平天国确曾颁发过「店凭」,它并不就是「商凭」,现在杭州西湖博物馆便藏有「恒兴店凭」一件,该件为杭县三墩张佩山先生所赠存,张先生的先世于太平天国解放杭州期内,曾在三墩开设过恒兴腌腊店,当时领得这一店凭,这一革命文物,是弥足珍贵的。该件「恒兴店凭」的形式和内容如左:  相似文献   

12.
克拉斯羅普列斯連斯基區第二十八號圖書館佔有兩個不大的房間,它附近有些工廠,讀者羣衆中有許多青年工人,因此該館集中注意力於輔導青年工人閱讀。早在一九四七年,該館便從一般讀者中間選出部分青年工人,將其登記入冊,為他們製定特別的白色登記卡片,以區別於其他讀者的有色登記卡片。青年工人時常要借冒險小說而拒絕其他書籍。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西周以前的古文献中,「万岁」一词未曾出现过。自战国开始,万岁一词屡屡出现于文献和人们口中。这时的「万岁」是一种怎样的称呼呢?宋代张洖的《云谷杂记》指出:「《吕氏春秋》宋康王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堂上悉应」。《战国策》冯谖烧债券,民称万岁。蔺相如奉壁入秦,秦王大喜,左右皆「万岁」等皆是。人们通常认为,自战国到汉初「万岁」主要有两层意思;其一、即如上述的表示庆贺欢呼时所用,其二则是代表死的讳称。 那么,「万岁」一词何时才被赋予神圣的尊严,成为帝王的代称呢?有人认为:秦汉以后,臣民们才开始直呼皇帝为「万岁」。它始于汉高祖刘邦,如刘邦临朝时「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并在此时由叔孙通草创了?一套与之相辅的礼仪,使刘邦因此感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另有  相似文献   

14.
土家·摆手     
土家族非常崇拜祖先,将祖先祭祀日称为「过年」(俗称赶年)。摆手是土家族在年节举行祭祀的特有活动,现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摆手」有大小之分。「大摆手」,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规模大,时间长,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融为一起。「小摆手」规模小,时间短,一般是一至三天。  相似文献   

15.
<正>一毛際可《恒陰日録抄》疑點考辨毛際可(1633-1708),字會侯,號鶴舫,晚號松皋老人。浙江遂安人。其人博通經史,與毛奇齡、毛先舒齊名,時有"浙中三毛,人中文豪"~①之譽。一生著述宏富,現存有《會侯先生文鈔》、《安序堂文鈔》、《松皋文集》、《霞綺閣文集》、《浣雪詞鈔》、《黔游日記》、《吴山紀游》、《燈謎》。此外尚有《春秋五傳考異》、《松皋詩選》、《拾餘詩稿》等書,疑散佚不傳。上海圖書館藏有署名毛際可  相似文献   

16.
从文献与考古学角度论楚灵王的“大屈”陈建梁《左传》中提到楚灵王有「宝物」名曰「大屈」历来对这个名词的解释颇有争论,现试就考古及文献角度论证「大屈」的所指。《左氏传·昭公七年》曰:「楚子享公于新台,使长者相。好以大屈。既而悔之。启疆闻之,见公。公语之,...  相似文献   

17.
讨论问题     
「合纵」和「连横」运动的本质如何?为什么「合纵」失败,「连横」胜利?——(河大史地专修科同学提)「合纵」和「连横」运动,从表面看来,是秦与六国间的政治斗争;如果深一层从社会经济的发展上看,它却反映了战国时代新旧土地所有者间的矛盾和斗争,具体的说,就是反映了新兴的商人地主与没落的领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这就是它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51,(9)
顷接政務院一九五一年八月八日政文齐字第八八號命令開:『一九五○年五月二十四日本院以政文董字第十二號令颁發「禁止珍貴文物图书出口暂行辦法」,复於一九五一年六月六日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以(51)文秘物字第九十四號令,公佈经本院核准修正的該辦法第三,六、七、八各條的修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53,(11)
本刊今年第四期(總三二號)發表了:‘東北博物館清理文物工作的一些辦法和經驗’、江西文管會的‘文物的分類、編號及處理程序’、傅振倫同志的‘談文物登記編目方法’,這些辦法和經驗都是從實際工作中取得的,有很多的優點,但是在分類登記方面也仍有些問題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黄帝问道」的现实化与崆峒山的文化景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帝问道」是《庄子》中的一则故事。崆峒山在唐代(618~907)就已经出现了以「黄帝问道」为主题的建筑、石碑、石刻和道教化景观,这是将「黄帝问道」传说现实化的具体表现。随着在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积累,崆峒山的化景观围绕「黄帝问道」传说有了地域性的规模和共同的主题。本是从学和人地理学的两个角度出发对这一形成过程所进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