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的农历三月切三,南江布依族、苗族乡都要举行“三月三”民族风情节,以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神奇的甫江峡谷,弘扬民族文化,促进该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吸引有识之士、游客到南江投资开发和观光旅游。南江布依族、苗族乡“三月三”民族风情节 神奇峡谷 美丽南江@晓林  相似文献   

2.
说起“三月三”.现代人很多都认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这和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部电影有关.《五朵金花》以风趣的手法描写了云南大理蝴蝶泉的民俗故事。一曲“大理三月好风光”的歌曲脍炙人口.至今还为当地拉来了源源不断的旅游人群。其实,白族把它叫“三月街”,实际在农历的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壮族的歌圩节才真正是“三月三”.传说是纪念歌仙刘三姐的。  相似文献   

3.
常熟虞山风光秀丽,苍翠锦峰之巅,秀美拂水岩上,此乃景色极佳之处,天开画境,美不胜收,黛山碧水,游人如织。然其名声之大,不止在风景之胜,还在于佛寺道院香火鼎盛,声名远播,既有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藏海寺,又有与之毗邻相连的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报国院。  相似文献   

4.
5.
6.
《论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儿时读之如此,本自明澈。杨树达《古书句读释例》引武亿说,谓当以“闻韶三月”为句,与《史记·孔子世家》:“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相合。按:《世家》有“学之”二字,故可如此断,若云“闻韶三月”,则韶岂能如今日之录音机日日得而闻之耶?且“三月”云者,亦当以汪中《释三九》之文为解,不必果  相似文献   

7.
正布依族是西南地区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由远古僚人演变而来。王化未开的布依族先民,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天象缺乏认知和理解,充满着敬畏之心,进而演化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无论是传统的干栏式木楼,还是当今各种各样的"洋楼",每家都专门留出一间最正中、最宽敞的屋子作为"堂屋"。堂屋面对大门一壁安设神龛,供奉"天地神祇"和祖先灵位,被视为最神圣之处,不许外人触碰,也不准堆放杂物。堂屋中间摆放一张八仙桌,配上四条长凳或太师椅,专作祭祀之用。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土家族的“牛王节”.“牛王节”是土家人祭祀牛的节日。  相似文献   

9.
郭上人 《福建史志》2013,(1):48-49,58
明清以后,漳州天宝蕉乡文教渐盛,开私塾,办乡学,建书院(宝山书院),授儒学,启民智,培养才俊。戴姓等家族还专门创立“书田”鼓励子孙读书上进。小小的天宝镇出了13个国学生,9个举人,7个进士。近现代以来,天宝镇洪坑村戴氏又先后走出3位著名专家学者:天文学家戴文赛、桥梁专家戴尔宾、医学专家戴天佑。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颁布和实施,为发挥民族节日的正能量作用提供了契机。结合广西"三月三"节日的实际,并参照新疆、西藏拉萨和四川凉山等地民族节日的好做法,可从站在《实施意见》的高度提升"三月三"节日地位、站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高度推进"三月三"节日活动开展、站在时空的高度积极搭建"三月三"节日活动平台、立足地方特色打造和拓展"三月三"节庆文化品牌、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三月三"节日持续健康有序有效地推进五个层面充分发挥广西"三月三"节日的正能量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苗族“杀鱼节”,流行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西部方言落白河次方言龙洗土语支系的贵定、龙里、开阳、福泉,即是清水江及其上游之独木河,落白河和南明河沿江两岸苗族地区。时间由各地段“药头”商定,  相似文献   

12.
松桃、湘西苗族妇女的盛装打粉,给人一种雄伟、秀婉融合统一的美的享受。“八宝”围腰是重要的饰品之一。围腰(湘西苗族称围兜),用于装饰前上半身。长约2.5尺,宽2尺许,面料多为青布、除下摆外,沿边以蓝或绿色丝线挑绣三条花边,相隔距离颇为讲究。上条为围腰边缘,所用丝线色彩较淡,与上衣联为合谐的整体,浑厚庄重;中条距上条近、下条远,多以蓝色丝线挑绣,显得娟细悠长,下条与中条保持相应的水平方向,辅以两条五彩缤纷的细花边,紧连着花鸟图案。图案尤以龙凤呈祥、莲花出水为多。绣有图案的地方是围腰的中心部位。苗族妇女长  相似文献   

13.
“洗脚礼”简介“洗脚礼”,是贵州西部一些汉、苗族民日常生活交往中比较讲究的传统礼节,也不知经过多少个朝代的流传,形成了一种比较独特的、完整的“洗脚礼”仪式。其过程是这样的:多采(苗语:姑娘)把洗脚水端到客人面前,若客人是长辈或年长者,就为其先洗的一只脚(以左脚为例)解扣、脱鞋、把裤脚挽  相似文献   

14.
《文史天地》2008,(6):I0001-I0003
农历四月八,是苗族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日起源的传说甚多,流传得最广的一种说法是:为纪念英雄亚努。亚努为捍卫苗族的利益于四月八这一天战死于贵阳的喷水池。之后。每到四月八。各地苗族都要汇集到喷水池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现在。国家民委已批准四月八为苗族的传统节日。欢度节日的地点也遍布全省各地。每到这一天.各地苗族同胞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花糯米饭,  相似文献   

15.
情系布依族“巨舌”少女文/远村大原山村少女患怪病罕见巨舌大无朋1995年12月中旬,《贵州日报》记者蔡敦鸿到我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贵州省黔南州麻山平塘县采访,在离该县百余里的芙蓉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身材瘦小的砍柴女孩,嘴巴里却向外垂着一截硕大无比的舌头...  相似文献   

16.
过去,由于苗家没有文字,又散居在穷乡僻壤,高山峻岭的地方,多数青年男女的恋爱过程都是在游方场、节日、集市等场合进行。他们通过交往,对歌传情,相互了解,找到称心如意的情侣以后,双方便请求自家的嫂嫂或同房族的叔、伯妈去对自己的老人透露消息。如果双方家庭的老人互相都有好感,就可通过间接(托人去而不能亲自去)的联系,把这门亲事定下来。但如果有一方的老人不同意,或者双方的老人都不同意,而这对青年却又  相似文献   

17.
"吃鼓藏"叫吃鼓,祭鼓。苗话叫"诺纽"努牛"等,"诺"是吃,"纽"是鼓,汉译为"吃鼓"。贵州从江苗族吃鼓藏是一项重大的祭祀活动,仪式过程复杂烦琐,神秘肃穆,娱人娱神(鬼),而且延续时间长、规模大,其文化内涵包括了苗族的哲学、历史、宗教、传统文化等。  相似文献   

18.
40年前,贵阳市乌当区羊昌及附近几个公社,老虎伤人的事时有发生,搞得人心惶惶。1961年,17岁刚毕业分到羊昌卫生院工作的我,第一次分管的住院病人,就是被老虎咬伤的两个人。记得给他们治疗时,一边给他们清洗化脓的伤口,一边听他们心有余悸地讲述被老虎咬以及乡亲们赶来相救的情景,真切体会到什么叫“谈虎变色”。  相似文献   

19.
《周礼·大司徒》中关于五州为乡的记载,是我国乡制的起源。西周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后以乡党泛指乡里,如《论语.乡党》:  相似文献   

20.
凡是东西湖区的人,每逢春季,都会想到品尝三鲜——地菜、藜蒿、茭笋.即使是远离故土的乡亲或因某种关系到湖乡生活了一阵子的人,也没有不回味这可口野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