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耳熟能详的“驴打滚”“萨其马”,到鲜少人知的“孙尼额芬白糕”“见风消”“勒特条”,京味点心里的“怪名”无处不在,且都是京点的经典。一口酥、一味甜,尝过方知怪名不怪。本地的、南来的,传统的。时新的北京的京味糕点像个谜不少老北京爱吃点心,这得益于过去几百年京城的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2.
<正>冬日里吃糕点,是一种享受,还有几分"童年盼过年"的回味。作为美食的轻骑兵,糕点既可立马充饥,又可驾轻就熟,行茶道,上酒席。难怪苏州人要把糕点叫作"点心",送到口中,吃到胃中,而情趣与滋味一直点到心中。糕点大致分两类:麦类的面点与稻类的米点。"麦,芒谷。"一个"芒"字表明"麦"的特点在于有颖,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以后,在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和中式点心共存的西点。西式糕点获得了国人的青睐,成为“高级感”的象征。一部西式糕点的接受史,也是中西饮食文化的交融史。奶油流出的时刻幸福感满足感爆棚经过多年的浸润与交融,造型精巧、口味独特的西点,早就在国人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右图为一块巧克力奶油蛋糕,流淌的巧克力酱不禁让人食指大动、垂涎欲滴。  相似文献   

4.
“五百年前一沙洲,五百年后楼外楼。”《汉口竹枝词》里的一个名句,精炼地概括了汉口从一个汉水边的码头。成长为一个世界知名的近代化城市的历史。近代,外国人要深入中国腹地,指名要在汉口开埠;国人也言必称“大汉口”,或曰“四大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或曰“天下四聚”(京师北京、苏州、佛山、汉口)。  相似文献   

5.
“金陵厨王”薛文龙与随园菜文/马学仁管日辉南京随园菜与曲阜孔府菜、北京谭家菜并称为中国著名的三大官府菜。随园菜得名于袁枚所著的《随园食单》。袁枚(1716-1798年),清诗人。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时期进士,曾任溧水、...  相似文献   

6.
北京的戒台寺与「五大名松」○张宝贵戒台寺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当时叫慧聚寺,到唐末辽初时,该寺已圮毁。辽咸雍四年(公元1608年),高僧法均为彰扬佛义,决心整修废寺,创建“戒坛”。他广募资财,大兴土木,率领众僧和工匠,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施工...  相似文献   

7.
1977年春,我随李任之(时任省委副书记)、杨东林(时任省委清查办公室主任)等在蚌埠铁路分局进行清查“四人帮”的工作。一天,李任之同志接到通知,要他去北京。我们当时感到中央要解决安徽问题了。中央是在宋佩璋同志到大庆调查的时候,要宋佩璋去北京的,决定解决安徽领导问题。  相似文献   

8.
东夏国北京位置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夏国北京位置的再探讨刘长海(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1991年4月27日,黑龙江省海林市东方农场出土了一方东夏国“天泰二年十月”颁造的“北京劝农使印”①,这是继1975年5月该市出土“北京行六部造”的“万户天字号印”②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自万户天字号印...  相似文献   

9.
小禾 《名人传记》2018,(1):76-76
这是1961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在北京举行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溥仪(中)与鹿钟麟(左)、熊秉坤(右)的合影。从图片上来看,溥仪与这两个曾经的“敌人”已无隔阂.变得亲切无比。  相似文献   

10.
民谚说:“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民国十年(1921年)前后,老北京一户大宅门里,竟然用一只名贵的北宋钧窑碗盛猫鱼(猫食)喂猫,随后这只“猫鱼碗”又在中外古董商间演绎了一连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新词     
《南方人物周刊》2011,(3):16-16
北京镑 截至2010年12月28日,中国游客在英国已花去约10亿英镑(约合112亿人民币)。这一现象引起了英国人的关注,英国媒体把该现象称为“北京镑”。  相似文献   

12.
节令画是具有民俗特色的绘画品种。这种艺术形式不仅流行于民间,同时也存在于宫廷生活中。本文勾勒了上起汉代下迄明清的宫廷节令画发展概貌,介绍了门神、钟馗、《岁朝图》、《五瑞图》、《货郎图》等宫廷节令画代表作,进一步解释了刘若愚所谓“锦盆堆”、“货郎担”等在宫廷节令画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2020年12月14日晚,努西尔万拿起五彩斑斓的娘惹糕,向记者介绍起来。这是马来西亚的传统糕点,上面一层是由斑斓叶汁染色的玉米粉糊,下层是煮熟的糯米,香甜可口。拉惹·拿督·努西尔万是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正在为人生第一场直播做准备。  相似文献   

14.
“晋南人的馍,晋北人的糕”。这句民谚由来已久.道出了山西省南北两地食俗上的区别。长期处于封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般农家只能是种啥产啥吃啥。馍,是用小麦面粉做成的食品。晋南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出产小麦较多,因此当地人便养成了“爱吃馍”的习惯。糕,是由黄米面加工而成的食物。晋北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土地瘠薄,适宜于种植黍子,黍子碾成米叫黄米,性黏,面可做糕,这便是当地人“爱吃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北京农村改革阻力重重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之初,最早实行“包产到户”(即所谓“单干”)的是安徽风阳小岗村,时间在1978年11月。实际上,在此之前全国各地已经有所探索。在北京,早在1964年,北京郊区怀柔县汤河口公社东帽湾大队,对社员果永才一家就实行了“包(山)沟到户”的政策,“单干”15年,粮食产量增加21倍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张之洞档案”中所藏电报、信件,全面考察张之洞与杨锐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一考察揭示晚清从甲午年(1894)到戊戌年(1898)的政治内情。最晚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月起,杨锐即常住北京,充当张之洞的“坐京”,为张之洞提供政治情报并办理各种交待事务。在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给杨锐下达了大量的指示,并在杨锐被捕後积极进行营救。本文还证明孔祥吉发现的“百日维新密札”的作者不是李焜瀛(符曾),而是杨锐。  相似文献   

17.
明成祖朱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明史》说他“貌奇伟,美货髯,智勇有大略。”又说他“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似非溢美之词,他确有过人之处。明成祖是明太祖朱元潭的第四号,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朱元潭死后,传位给他的孙子允欢,年号建文。“时诸王以等属雍重兵,多不法。”且欲图害燕王。建文元年(1399年),明成祖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改年号为永乐。是年以北平为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还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明成祖在位22年(140-1424…  相似文献   

18.
《世界》2011,(3):152-155
2011年1月17日,由新浪旅游主办的“2010金足迹网络盛典”颁奖典礼在北京九朝会隆重揭幕。这一大型旅游类评选活动是集专业评选、热点关注、营销盘点于一身的旅游盛宴。颁奖典礼从“聚”“锐”“微”“博”“影”“赢”六个角度全面诠释了2010年旅游行业的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19.
李秉衡.字鉴堂,生于1830年(道光10年)、殉国于1900年(光绪26年)。祖籍早系顺天府(北京一带).后迁居山东福山县桃源乡。其曾祖李协于乾隆39年由山东渡海闯关东、定居奉天岫岩厅(后改为州)南部石嘴屯.耕读为业。其父李辉德.求学考举人.因“岫无学额寄著海城籍。”①后任江苏一带知县等职,为官清廉正直.对李秉衡影响至深。李秉衡做官随父报籍.故各史籍误记为“海城籍”。1906年(光绪32年)将岫岩州南部划为庄河厅.石嘴屯归其辖属,因此说李秉衡是庄河人(现为辽宁省庄河市)。②李秉衡出生于石嘴屯,自…  相似文献   

20.
刘欣  淑华 《文史天地》2009,(6):70-70
一八九九年(光绪25年),山东福山人王懿荣在北京清政府担任国子监祭酒(最高学官),一次服中药时,他突然发现“龙骨”药上刻有奇怪的类似篆文的东西,大为惊讶。王懿荣本是金石专家,精通铜器铭文之学,知道这东西一定有名堂。于是追究到药铺,查问“龙骨”的来历,并选了一些进行研究。一九〇〇年(光绪26年),山东潍县古董商范雄卿携带“龙骨”八百多片到北京,王懿荣付以重金,予以收购。王成为鉴定收藏甲骨的第一人。一九。三年,王懿荣死后不久,他所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被《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刘铁云)收买,刘把这些甲骨连同自己所藏,选了一千多片,石印出版了《铁云藏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