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民参与下的"城中村"改造刍议--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西安市“城中村”常住居民问卷调查的资料对城中村常住居民的基本情况及改建意识作一了解,在居民意识参与的基础上得出了“城中村”的改造阻力,继而本指出“城中村”改造的实质,最后提出改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徐建明 《沧桑》2010,(4):62-63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为了推动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社会,本文通过对城中村改造中村民合法权益受侵害原因的分析,从政府、开发商、村民三个方面提出了维护村民合法权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30日郑州市政府颁发了当年的第23号文件《关于印发〈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定(试行)〉的通知》,文件于当年11月1日开始生效。该文件的颁发正式拉开了困扰郑州以久的城中村的改造。城中村是指在市区范围内,使用集体土地,并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农民聚居村落,是地处市区的农村。他们曾经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必要的贡献,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这些城中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把这些城中村改造为城市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步骤。2004年2月郑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城中村改造指挥部,使之更加明确,改造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4.
城市改造( urban redevelopment ),利用来自公、私财源的资金,以不同的方法,对旧城进行改造,尤其是在实体方面,包括建造新的建筑物,将旧建筑修复再利用或改作它用,邻里保护,历史性保护及改进基础设施等。“城中村”是我国城乡改造的主要对象,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大量村庄存在于城市建成区内,但这种村庄仍旧实行农村管理体制,真正意义上并未融入城市。在城中村的改造中,由于利益的驱动,“城中村”的规划、建设、管理长期处于混乱无序和低水平状态。经过深入调研,文章就“城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与对策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张小平  成亮 《丝绸之路》2009,(20):64-67
本文从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的核心思想出发,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城中村"现象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人本主义城市规划思想对"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义,以期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模式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 《人文地理》2008,23(4):46-50
本文通过对西安市城中村现状及成因的分析,结合西安市目前城中村改造主要采用的政府主导、自我改造、开发商主导以及旅游开发区整体改造等模式。指出了改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资源浪费、资金匮乏、清产核算、安置补偿、景观文物保护等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在立法政策配套、集约使用土地、多元改造方式、加快廉租解困房建设以及切实维护村民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前,上海正在大力推进城中村拆迁改造,城中村作为外来人口的聚居地,其拆迁改造势必对外来人口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基于上海市联明村问卷调查数据,以外来人口视角,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法,分析了城中村外来人口的流动特征、居住选择的变化,以及城中村拆迁对外来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中村外来人口在上海有着明显的就近搬迁和在城中村之间转移的特征。房租便宜超过职住邻近成为影响外来人口居住选择的首要因素,但两者对外来人口的居住决策均起到决定性作用。外来人口对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条件考虑较少,但相较过去有所提高;同时,外来人口对血缘、地缘等社会关系的考量逐渐减少。最后,提供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城中村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仝德  冯长春 《人文地理》2009,24(6):29-35
从国内和国外两条线回顾城中村相关研究进展。在国内研究综述方面,分别从对城中村现象的认识、城中村形成机制、城中村改造及发展建议三个方面概括各阶段学术界对城中村问题的研究成果;而在国外研究综述方面,按照自助型居住区研究、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研究、及城中村土地利用研究三个主题进行文献综述。通过回顾现有研究成果,指出基于城市地理学理论的城中村研究,在理论支撑方面需建立明确和多样的理论体系,在研究内容方面应选择更深层次的议题,在研究方法方面应加强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尝试从地方性角度出发,分析城中村地方性的形成机制和体现方式,利用历史演进的分析方法考察城中村改造前后地方性解构与重构现状。从地方等核心概念出发,探讨地方性的社会建构体系及特征,并认为地方性从景观、文本、符号及感知四个维度进行持续的社会建构。结合广州猎德村整体改造为案例发现地方性的建构与时空元素紧密相关,镶嵌在地方的发展过程,并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本文从理论上构建中国城市化中地方性研究框架;现实上为更深入理解城中村改造与地方性的关系,为更好地推进城市更新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在思想发动、丈量确权、旧房清拆、公开招投标、工程监管、文明社区规划、回迁房建设等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在志书中如实记述。“城中村”改造是全国性的战略措施,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各地的具体做法和成效都不相同,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特点。这种地方性,也是志书的第一特征,是我们在编修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的。  相似文献   

11.
资讯     
《西藏人文地理》2010,(3):156-157
拉萨为主要街区建筑进行藏式风格改造 拉萨市主要街区藏式风格改造工程正在加紧进行,第一期工程将于5月完工。拉萨市自2009年开始,计划3年内对连接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以及各大景点的22条市政主干道进行藏式风格改造。这次改造包括临街建筑的外观.市政设施以及公共设施。  相似文献   

12.
为配合郑州罗庄城中村改造工程项目,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建设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了清理,其中一座隋墓出土墓志1合,另有器物11件,为研究隋代葬俗、葬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娱乐、休闲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方式,而且正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城中村村民作为其活动主体,他们的休闲活动也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方向。因此,对城中村村民休闲活动的调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太原市城中村,通过对城中村村民休闲活动的实地调查,提出了休闲活动的丰富化和知识化,以提升太原市城中村村民的休闲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闫小培 《人文地理》2012,26(1):60-65
非正规住房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城市现象。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大量村庄被纳入城市并以"城中村"的方式成为我国城市的非正规居住空间。"城中村"非正规住房作为规划外的住房发展方式,在承担特殊的住房供应职能的同时带来各种环境、经济、社会和管理问题。论文在梳理深圳市"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发展演化过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市场—社会的视角剖析"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形成与演化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能动性"理论总结"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形成演化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管治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东漖村隶属广州市荔湾区东漖行政街。东漖村地块改造项目属于城中村改造,虽然专业机构对该地遗存的历史建筑编制了保护性规划,针对不同的保护级别,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但由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在先,导致改造之前不少旧房被拆除,原里巷格局被打破,历史遗存大量灭失。在进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历史文化遗产核查与详细规划制定的时间节点衔接,历史文化遗存被割裂与详细规划中旧城改造单元条块分割,历史文脉肌理延续与规划布局,详细规划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性等问题,才能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林洁 《沧桑》2010,(4):84-85
城中村农民要想更好地生存,就必须有一技之长作为其生存的基本依托,因此,在城中村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是一条提升城中村农民社会化程度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一条能为城市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人力资源的途径。城中村农民在主观上有着参加职业教育的期望,但由于收费偏高,村民承受不起。所以,政府、企业和民间资本共同投入,使村民的职业技术教育进入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同时,根据城中村农民的特点,开发多层次、多样式、多样化的培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职业教育的师资、模式、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  相似文献   

17.
运用公共地理学方法,讨论城中村的文化遗产价值。文章考察了新老两代村民和四类不同租户构成的核心群体,对于城中村的认知、记忆和情感的差异与代际隔阂。研究发现,以深圳为案例的南方中国的城中村,出现原住民业主被大量外来租户逐步替代、导致传统宗族村落文化难以后继、并从"落脚城市"向"可居社区"成熟转变的发展趋势。城中村的文化遗产被识别为"半村半城"的混合型生活文化、以乡镇企业工业遗存和非正规经济为代表的生产文化、凝结移民草根之奋斗精神的理性文化,以及凸显城中村生命活体的感性文化等四个类型。文章认为城中村文化遗产的价值,需要通过社会(代际)与地域空间的双重尺度提升,在公共地理学讨论平台,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遗产》2009,(4):126-130
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以下简称“大明宫保护办”)在2008年下半年,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3.2平方公里的企事业单位及居民户、城中村村民,集中进行了拆迁安置。这项工作涉及面积广、人口多、情况复杂;而拆迁安置的速度之快、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度高在西安市也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是我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社区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文明必须与之和谐发展,而“城中村”文化是城市基层社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如何开展“城中村”文化建设,创和谐社区的思路与对策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成丽娟 《沧桑》2008,(3):117-118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在城市的周边地区出现了一批特殊的村落——城中村。虽然,城中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因此,对城中村村民的社会化提升可谓势在必行,但是这个过程并非随意的。本文从持续发展的原则方面对其做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