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最近准备去哪里旅游?”好友小江问我。  相似文献   

2.
生日快乐     
徐昕 《风景名胜》2013,(12):172-173
记得我刚“出道”那会儿,有一次带老外去餐厅吃晚饭,我和司机单坐在一个角落里吃工作餐。吃着吃着,只见客人那边响起一阵骚动,大家全都站了起来,齐声高唱~酋外文歌曲。我跑了过去,方知是团里的一位客人过生日.大家正在给他庆祝呢。这时司机也走了过来,窃窃地对我说:“你看,这下闯祸了吧?”  相似文献   

3.
探秘雅砻河     
最佳旅游时间:去山南旅游的最佳时间是6-8月。交通:先坐飞机抵达拉萨,每日有长途班车从拉萨往返山南首府泽当镇,两地公路距离约200公里,票价27元左右。再换乘汽车直达景区,最方便的是包机动三轮车前往雅砻河风景区,往返车资约40元,事先与司机商量好,回程时以免司机临时加价。住宿:多集中在泽当镇乃东路上,由小旅馆到宾馆不等,散铺  相似文献   

4.
稻糠木 《世界》2004,(4):66-69
天津话哏,天津人哏,天津是幽默之城。一听到天津人说话,我就禁不住想乐。一位按年龄要叔叔的出租车司机迎着我说:“大哥,你去哪?”天津司机“大哥”、“大姐”喊得自然利落,倒是外地人初来乍到听着有些不习惯。与其说这是天津人的礼貌,不如说是天津人的幽默。他和我谈起过世的马三立,说马三立临走前还抖了一大包袱:“马三爷住在中医院,房间里满是送的鲜花、花篮,院长去看望他,出门时,马三爷说,‘您给我写一张纸条贴房门上’,院长问写啥“马三爷说‘代售花篮’。瞧瞧,他都那状况了还能抖包袱逗你玩,真哏。”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旅游》2009,(11):8-8
“卷首”做向导“往来”表心声——感悟《旅游》的人情味 一种期刊,能办到读者和游客心里去吗?答案是殊为不易,但我在《旅游》上看到了这样努力.比如每期的”卷首语”和“编读往来”就将这种入脑入心的感觉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6.
<正>听完了风土人情后,我问司机:"司机师傅,您能带我去黔东南最原始的苗寨吗?"好啊,那就去我老家雷公山的毛坪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工作之余,也会去风景秀丽的地方旅游,我也曾领略过很多名山大川的秀丽风景,诸如黄山、嵩山、九寨沟等等,我都被这些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7.
春光催人.连我这条老书虫似乎也按捺不住了,于是选择一个天色晴朗、春风撩人的早晨,直奔40公里外的潭枯寺而去。为什么在北京连天宣传四周旅游新景点的广告下,我偏又去游过多少次的“老”景点呢?  相似文献   

8.
都柏林之味     
“为什么去都柏林?”“为什么不去?”于是,像一朵云似的,我飘到了这里。  相似文献   

9.
正杭州西溪龙舟文化节是由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举办的以龙舟竞渡为主题的文化生态休闲娱乐活动。在政府和旅游部门的推动下,西溪龙舟文化节已经逐渐成为杭州人过端午的一项新风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除了包粽子、佩香囊、挂上艾草招福驱邪……这些固有的风俗外,杭州人过端午节还有一个特别的节庆内容,那就是去西溪湿地赶一趟龙舟文化节。西溪湿地的水道纵横、水  相似文献   

10.
走进非洲     
有朋友问我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非洲怎样?”我问朋友:“你去过非洲吗?”答曰:“多次去过欧洲,真没曾去过非洲。”我说,“养老去欧洲,观光和发展去非洲。”他们不得其解,听我慢慢道来。此次随全国人大财经委代表团访问非洲,除数不完的会谈、会见、交流外,免不了要去了解一下非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饱饱眼福。非洲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居五大洲之首。仅肯尼亚就有5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设在其首都内罗毕。今年cctv《动物大迂徙》的场面,我相信至今仍让观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而能身临其境更是心情沫障,起伏跌宕,惊喜无限,感慨万千。从观光的小飞机上向东非这个被誉为地球上的大裂谷、中部马塞马拉莽莽草原上望去,真是“天蓝蓝,水清清,草绿绿,野生动物如蚂蚁”。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旅泳     
《旅游》1998,(10)
编了10年《旅游》,那天我问自己,到底什么是“旅游”?这个问题让我想了大半天也没想清楚。显然,这是一个不能一言以蔽之的问题。回到家里翻查《辞海》,令我惊奇的是“旅游”这个谁都知道的“词儿”辞海却不知道,压根儿就没有!不多的条目里只有“旅人”“旅行”二条似能和旅游沾上边,但他是貌台神圄。什么是旅游?辞海和我是英雄所惑陪同。又翻了翻别的意关资料,喜蓄能否给个说法。各案倡多,也很有意思。自学术式的,“旅游”是指非定居香施方和暂的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和关系及总和。自哲学式的,“旅游”就是感知自然。有文学式…  相似文献   

12.
阿了 《世界》2013,(11):80-85
莫斯科向东220公里,是小镇苏兹达里。一年当中,我去了4次。 朋友们一段时间不见,再见到时就讥讽我:“好久不见,去苏兹达里了?”然后会不解地追问,“你老去苏兹达里干吗?”我想了半天,回了一句废话:“去苏兹达里呼吸”。这的确有点“废”,人在何时何地能不呼吸呢!但是,请问,除了漫天蔽日的阴霾,现在还能呼吸什么?大概只剩下现代的喧嚣,封建的礼教,空中的楼阁和地下蚁穴留待我们品味了。  相似文献   

13.
去桂林出差,同行的3个人在市里闲转,我提议去舍利塔看看。搭了一辆出租车,到了地,没对外开放。司机便说带我们去一个叫佛光岩的地方,“香火旺,我这个平安符就是那儿请的,还不要门票。”说着从车里翻出个平安符给我们看。  相似文献   

14.
亦闲 《风景名胜》2008,(10):46-46
秋日的西溪果真不同凡响,树木花草一扫夏日的恹恹之色,仿若吸纳了天地精华般透着气象万千。又去西溪的时候,是一个雨目的午后。秋雨毛绒绒地飘落在脸上,有些冰冰的,却也沁人。我与老友坐在摇撸船  相似文献   

15.
魅力西溪     
朱兵 《丝绸之路》2009,(11):51-53
西溪在杭州西北,《梦粱录》说:“自武林山之西,名曰西溪。”西溪是杭州最后的一片江南水乡,自然而富野趣,风光极美又多人文积淀。西溪自古便极具盛名,南宋皇帝赵构曾想建都于此,后见凤凰山改了主意,留下了一句“西溪且留下”,成就了西溪千古美名。清代康熙、乾隆也钟情于此地。更有不少文人墨客流连于此,称其为世外桃源。明末山阴人张岱曾言:“人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  相似文献   

16.
来信问答     
我在过年期间去韩国首尔旅游,发现很多地方的地名非常有特点,例如:号称购物一条街的明涧、传统文化街仁寺洞,还有欧洲氛嘲浓厚的江南区新沙洞,为什么这么多地名后面都有一个“洞”字呢?  相似文献   

17.
滕久昕 《百年潮》2007,(3):11-15
山海关开车后不久,滕代远对刚上车添乘的锦州铁路局局长廖诗权说:“这一段车开得最平稳。”廖诗权说:“别的局都不让老司机来,而让干部来开主席的专列。车开得当然就没有我们稳。”滕代远说:“为什么?”廖诗权说:“干部心里紧张,技术也不行。我让技术好的老司机开车,由我亲自做动员,老司机认为这是政治上信任他们,所以车开得很稳。如果由公安部门动员他们,他们肯定心里紧张,当然也开不好车啦。”滕代远听完哈哈大笑,说:“廖瞎子,你胆子真大!”  相似文献   

18.
洪瑞 《古今谈》2005,(3):61-62
杭州的西湖和西溪,素有“姐妹篇”之称,在历史上西溪与西湖齐名,两者仅一山之隔,而相互媲美。明代诗人说:“溪水何缘也姓西,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溪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于今有1800年历史,现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如期开园,不但对杭州城市具有巨大的调节生态、改善环境的独特功能,而且迈入了西湖、西溪“双西共舞”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山茶》2010,(10):39-39
“我带你去北京,去看天安门,好吗?”“阿姨我不想去了……我能用去北京的钱给爷爷看病吗?“这是一个来自广东的“大伙伴”和一个四川山区13岁女孩的对话……”我织了一条围巾,送给我的大伙伴。”说这话的是一个13岁的男孩.他跟着电视机学织围巾,用5个小时织成一条紫色的围巾,送给了他的“大伙伴”……8月25日晚,在北京历代帝王庙举办的“爱相聚,悦未来”为主题的“中华慈善总会宝马爱心基金2周年爱心之夜”活动上.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旅游爱好者,从1941年到1991年,我几乎游历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所有地区。到西藏去,以实现旅游全国的愿望是我近三年来念念不忘的事。《旅游》杂志在1992年第8期上发表了“如何去西藏旅游”一文,为我去西藏提供了具体、实用的指导。 1994年5月5日我终于从北京出发了。5月6日到达兰州,在兰州停留一天,游览了五泉山公园和白塔山公园。 之后乘车前往西宁,参观了西宁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